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孩子气是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孩子气质在言行方面的表现。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气”,似乎这是毋须讨论的。因为连成人都是“风格即人”,何况不会装腔作势的孩子。可是细一想,独生子女身上的个性、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2.
读了贵刊今年第一期《家教面面观》专栏中关于“孩子气”的讨论文章,很有感想。究竟应怎样看待“孩子气”,确是我们家长必须把握好而又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我就曾为管严了怕压抑孩子,放宽了怕耽误孩子而为难。我觉得,“孩子气”是人心理发展的一种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绕过“孩子气”这个发展阶段一步跨入成年。所谓“小大人”,并非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是孩子就该有“孩子气”。幼稚天真的“孩子气”有时让人哑然失笑。有一次。我(?)岁的女儿以“还没有治好洋娃娃的病”为由,抽泣着不肯离开客人家,坚持要继续履行她当“医生”的职责;还有一次,她为布娃娃擦香,竟然把一瓶“夏士莲”用去大半,可怜布娃娃“体无完肤”。凡此种种,令人哭笑不得。“孩子气”是孩子年龄心理特征的反映。3~6岁的幼儿天性好动,好摹仿,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什么都想亲自看看、摸摸、做做。可是,他们的知识经验及认识能力却很有限,于是,“孩子气”的种种表现便从这对矛盾中派生出来。对“孩子气”,我认为,做父母的一要关心理解,  相似文献   

4.
《早期教育》今年第一期发表了两篇短文及“编者的话”,随后陆续刊登了十余位读者的文章,就“孩子气”展开了热烈讨论。限于版面,有机会说话的读者不多,但刊出的十余篇短文均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透视“孩子气”,使讨论有声有色有内容,相信能代表广大读者的心声。“是孩子,就该有孩子气”,这是一个命题,更是一声呼喊。十余位作者虽然对“孩于气”有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5.
那一天与几个女性同乘一部电梯。听她们聊天,知道她们的孩子在这个楼里上课外班,她们刚刚给孩子买了午饭回来。这几位妈妈聊的话题自然都是自己的孩子,诉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母亲甚至说孩子气得自己有时候“真想一脚踹死他”。想那位母亲一定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生气时情绪的描述也一定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6.
当玫瑰花市价见涨的时候,情人节就快到了。 和谁一块儿过呢?这是个问题—— 老公?这恐怕是大多数女人想来想去之后的垫底人选,这个天天都泡在一起的“老”情人。如斯,不妨学学上海的新潮爸妈。他们打算在这一天把孩子托给家人,然后自己出去HAPPY。这真的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心情!如果一个女人围着孩子转了一年,那么这个“老”情  相似文献   

7.
佟雨航 《新读写》2011,(1):20-20
这篇文章充分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举了煎蛋和卖破烂两个例子以强调爸爸的“抠”,然后用爸爸为玉树地震慷慨解囊的举动证明爸爸不是真“抠”,只是平日节俭,关键时刻可一点都不含糊。文章的亮点在于诸如“都不好意思说”、“你们给评一评”等带着孩子气的口语化语言,将孩子天真活泼的天性完全展现了出来,使文章显得真实而可爱。  相似文献   

8.
邻居的孩子乐乐,从小能说会道,聪明活泼,在幼儿园时,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可自打上小学后,这孩子却每况愈下。现在,这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是课上不听讲,课后逃作业,还喜欢偷偷从家里拿钱请小朋友吃东西、打游戏机,成了一个令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问题”儿童。作为邻居,在和乐乐全家的交往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家长有一定的责任。 首先,家长“拔苗助长”,提前一年半给孩子上了小学,使孩子过早地承受了他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乐乐在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个院子里有4户人家的孩子同龄,今年都上初中二年级了。令大家惊奇的是,怎么就小玲学习成绩好,又是“三好学生”;老师还说她“素质好”“有潜力”。这真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论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精力,付出的劳动,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和期望值,恐怕小玲家远不如其他3家。那么为什么小玲进步越来越快,终于后来居上呢?  相似文献   

10.
老师问小朋友: “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都回答道:“盖房子。”教师笑了。显然,这是她认可的正确答案。然而,偏偏有一个男孩子举起了小手说:“可以打狗!”孩子们笑着嚷嚷开来,老师的脸色有些不好,他不大喜欢这个淘气的男孩子,这孩子常有怪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2.
那一天与几个女性同乘一部电梯。听她们聊天,知道她们的孩子在这个楼里上课外班,她们刚刚给孩子买了午饭回来。这几位妈妈聊的话题自然都是自己的孩子,诉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母亲甚至说孩子气得自己有时候"真想一脚踹死他(自己的儿子)"。想那位母亲一定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生气时情绪的描述也一定是真实  相似文献   

13.
你也不例外     
加拿大少年琼尼·马汶读书总是很费力,高二年级时,一位心理学家把这个16岁的少年叫到办公室。“我一直很用功的。”马汶苦恼地说道。“问题就在这里,孩子。”心理学家说,“你一直很用功,但进步不大。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孩子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爸妈妈会难过的,他们一在巴望我有出息。”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孩子的肩膀:“工程师不识简谱,或者画家背不全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叫你爸爸妈妈骄傲了…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近几期《早期教育》上关于“孩子气”问题讨论的文章,颇受启发,也有收获,尤以张胜勇、杨朝平同志的大作为甚。感触之余,又总觉得文章尚未做足,还有些话可说,故在编辑鼓励鞭策之下,甘冒狗尾续貂之嫌,作此杂谈。孩子气不是儿童的心理品质我们中国人做文章大多习惯从“破题”开始。关于孩子气的界定,已投入讨论的诸君似乎都围绕“与孩子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特征)”来阐述,对此笔者不敢苟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少年琼尼·马汶读书总是很费力。高二年级时,一位心理学家把这个 16岁的少年叫到办公室。“我一直很用功的。”马汶苦恼地说道。   “问题就在这里,孩子,”心理学家说,“你一直很用功,但进步不大。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孩子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爸妈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巴望我有出息。”   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工程师不识简谱,或者画家背不全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  相似文献   

16.
许多家长都被“如何育子”这个问题困扰着。过于苛刻、管教太严有可能使孩子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也可能使两代之间产生代沟;过于放纵、宠爱娇惯更有可能让孩子变得娇气、任性、脆弱、自私。怎样把握好一个“度”就成了关键所在。我的一个同事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他总结了一套方法——孩子可“娇”不可“惯”。在他看来“,娇惯”一词有两层含义“:娇”是宠爱、疼爱、关爱“,惯”是放纵、放任“、放一马”。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要说不宠爱孩子那是瞎话,没有一个家长不疼爱关心甚至护着唯一的“独苗”,除非他(她)的心不是肉长的。但这种…  相似文献   

17.
你也不例外     
最大限度地提升你的优势,那么所有的缺点都将变得渺小。加拿大少年琼尼·马汶读书总是很费力。高二年级时,一位心理学家把这个16岁的少年叫到办公室。“我一直很用功的。”马汶苦恼地说道。“问题就在这里,孩子。”心理学家说,“你一直很用功,但进步不大。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孩子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爸妈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巴望我有出息。”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工程师不识简谱,或者画家背不全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  相似文献   

18.
<正>有同学说,他们嫌我太孩子气,不够成熟稳重。哦,亲,不用太担心,因为你本来就是孩子。十四五岁的年纪里,面对父母和老师的责备:你太不懂事了!于是急切地想摆脱身上的孩子气,故意装作深沉,却少了几分我们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活泼与洒脱。也许,我们都误解了真正含义上的孩子气。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活泼、淘气劲,往往让人觉得天真、可爱、富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然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优越感越来越强,一些孩子身上表现出的“孩子气”,则让人深为忧虑。   一曰“娇气”。在一些家庭里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养成了小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毫无动手能力,更不要说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他们如同温室里的花草,经不得阳光照射和风吹雨打,一旦有挫折,便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前进的勇气。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   二曰“傲气”。家庭的优越感与家里有意无意地捧为“掌上明珠”,使一些孩子…  相似文献   

20.
坠落仙灵     
我一向是个爱哭的孩子,之所以称为孩子,是因为我找不到比孩子更能形容自己的词语。然而离开蚀那一天,我没有哭。黑夜的四周冷得怕人,我就这样竖起衣领,呼出一团白腾腾的雾气,转过身,背对着他们的尸体,不停的走,都没有回头,亦没有悲伤或恐惧。每当我无辜地睁大眼睛时,胭总会捧着我的脸,叹口气,说:“裳,你太孩子气了。”我记得他眼里的心疼,当然还有失望。而蚀总是会狠狠的瞪着我“凝裳,你这个狠毒的女人!”然后我就会笑,我大笑。我狠毒?是谁曾经说过我像玻璃般易碎?是谁说会保护我?是谁说无论以后怎样永远把凝裳放在最重要的地方?而后来,只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