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全面地正确地研究茅盾,对他一生的伟大业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他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应排上正确的位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过去对茅盾研究和评价,有很不公正的地方。 例如,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严重白色恐怖之下,被迫逃亡日本,后来即失去党的组织关系。有些“左”的人物,对此多所非议;甚至对他真实地描写大革命的《三部曲》,也横加非难,这不是实事求是的、公正的态度。 近年又有一种偏见,认为茅盾的作品,尽是政治说教、缺乏艺术性。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与张国焘交往轶事》(《党史文汇》1997年第11期,作者张家康)一文说:“大革命失败后,张国焘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之身,对陈独秀已由阳奉阴违转为恶劣无礼,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他甚至拍着桌子辱骂陈独秀。”此事涉及中共党史上两个重要人物,为了弄清历史的真相,避免以讹传讹,有必要进行认真的考证,考证此事发生的时间,分析出现此事的原因。张国焘拍桌大骂陈独秀,确有其事,但此事发生在何时,是大革命失败之前,还是真的如上面引文所说的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呢?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几个问题,即中国大革命何时失败,这则史料的来源及张国焘为什么会这样无理呢?  相似文献   

3.
我敢说,一连数周,M的周记都是“拿来”的。那极其标准的说明文,简直就是《大众科学》之类的“翻版”。这次他写的是《力的自述》,又是说明文。我在后面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拟人的手法,自述的形式,活泼的行文,把力的性质、特点、作用等写得非常准确却又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最近你写的都是说明文,足见你对说明文情有独钟,那我就再给你一个题目写写:周记的自述。”评语的“潜台词”,他能够明白吗?要不要来点更“明白”的?但如果说白了,他会乐意接受我的“科学鉴定”和无情批评吗?他那被无情揭露的自尊心,如果转化为“破罐子破摔”的失败心理,…  相似文献   

4.
立足时代问题和现实关怀,是马克思实现哲学观变革的主要线索之一。文章以《新思潮》为例,从“现实”问题的提出、“现实”与“中国经济性质”的具体内容、“现实”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现实”与读者大众的互动四个方面探讨其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现实的观照,由此探索早期进步刊物的现实取径。  相似文献   

5.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同志在介绍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关于陈独秀的新评说时说:“要肯定陈独秀从建党直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是有巨大功劳的。”“他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从党的‘一大’的‘五大’一直是党的主要领袖。他那时的威望盖过了其他任何人。”石仲泉说,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  相似文献   

6.
黎声 《教学与研究》2006,2(5):92-94
2006年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同时出版了黄允升研究员的两部新作:《毛泽东三落三起———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以下简称《毛泽东三落三起》)和《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创新》(以下简称《理论创新》),集中地、系统地展现了毛泽东自主地开辟与俄国“十月革命”先城市后农村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书中以大量的生动的独特性创造表明,毛泽东是我们党历史上自主创新的典范。这两本书都是从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起笔的,原因在于,此时的毛泽东经过对大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认识上产生了一个飞跃,破除了“我素…  相似文献   

7.
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课就被学生的一个问题问住了:老师,这“美帝国主义阻挠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一切努力都已彻底失败”(见高三册《别了,司徒雷徒》注①)中“努力”一词,从感情色彩上看,不是用得不妥吗?我尚未回答,他又补充了:从初中以来的课文,我从未看到“努力”用到坏的方面的。 我只能说,等我弄清楚后告诉你。 课后我将其核对了《毛泽东选集》,这注释是照搬《毛选》的(见旧版《毛选》1501页(一))。我想,《毛选》的注释不知集中了多少人的智慧,哪里会失误?同时还想到,词的感情色彩还会因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有—位世界上著名的走钢索艺人叫华伦达,他曾说:“走钢索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就是以这种态度走钢索的,每一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哥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得知后,悲痛地说:“我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他把很多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结果反而失败了。而以前每次成功表演,他只是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根本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这件事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他们创造了一个术语叫“华伦达…  相似文献   

9.
从《天国的嫁衣》到《绿光森林》,我们认识了一个王子——立威廉。多国混血的他,拥有常人没有的高贵气质。虽然并不是出身富裕,但是这位“威廉王子”在荧幕上,在生活中,都表现了他点点“不凡”。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阅读鉴赏准备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17年至1927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始于新文学革命,迄于五四落潮、大革命失败。其主导倾向体现了鲜明的五四精神,文学的主要部分被称之为“五四文学”,用文学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的意识”的觉醒便是这一时期提出的响亮口号,“个性解放”“人的解放”也成为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如下:《呐喊》和《彷徨》是鲁迅这一时期的两部小说集,其中既包括了他于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包括《阿Q正传…  相似文献   

11.
野蔷薇     
奶奶说在那遥远的沙漠中有蓝色的野蔷薇它代表着一个美丽的梦我喜欢野蔷薇我喜欢寻梦于是我出发了临行时奶奶塞给我几双她连夜做的草鞋她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鞋子在波涛汹涌的沙海中我从日出执著地走到日落终于在一个昏黑的夜晚我的最后一双草鞋也磨破了望着漫天无际的黄沙不甘的泪水沿着那汗水流过的痕迹不争气地流下来清晨调皮的太阳蹿了出来绝望的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我惊奇地发现在我走过的地方———那汗水洒过的地方郁郁葱葱开满了蓝色的野蔷薇原来这黄色的沙子就是野蔷薇的种子(责任编校陈建忠)野蔷薇$湖南双峰县二中@雪枫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他似乎只是一个“失败的刺客”而已。《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五个刺客的事迹。除了荆轲之外,另外四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都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13.
王石 《小读者》2013,(7):28-28
我在哈佛遇到一个曾在万科工作过的留学生。有一天,他找我说想上《非诚勿扰》。我很吃惊:“《非诚勿扰》是找对象的一个节目,你一个哈佛的博士生上那节目想干什么?”他说他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个娱乐节目,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他举出几条理由说服了我。他说,第一,毕业之后他准备回国创业。上《非诚勿扰》一期节目是20分钟,以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费用折算,20分钟就是两百万。  相似文献   

14.
一条西裤     
那年的夏令营真是难忘,尤其刺激的是男生的寝室被小偷光顾了。 小偷偷走了一些相机和手表,以及牧师的一条西裤。被偷的大男孩 们虽然懊 丧, 却 不免 有 几分 兴奋,这种兴奋也染给了牧师的小女儿 , 她逢 人 便 高 高 兴 兴 的 嚷 道 :“小偷来啦!小偷偷了我爸爸的西装裤啦!” 牧师是一个极淡泊的人,失去一条西裤并不会使他质朴的衣着更 “不是,不是小偷—— —是一个人,见寒酸—— —正如多一条西裤也不致 只是他比我更需要那条裤子而已。”使他华丽一样。 我永不能忘记我当时所受的震 那天,他悄悄地把他的小女儿 惊,一个矮小文弱的人,却有着那叫到面前,严厉地说: “你不要乱 样光辉而矗然的心灵!盗贼永不能讲,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小偷,这两 在他的国度里生存—— —因为借着爱个字多么难听。” 心的馈赠,他已消灭了他们。 《一条西裤》是张晓风 《一》散文系列中的一篇。这几篇短文都由富有戏剧性的场景和对话组成。作者拾起一...  相似文献   

15.
《黄昏》是何其芳第一本散文集《画梦录》中的代表作,当时他还是一名21岁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提起此文,作者认为它是标志着其生活和思想上某种“变异”的“一个界石”:“在那以前,我是一个充满了幼稚的伤感,寂寞的欢欣和辽远的幻想的人。在那以后,我却更感到了一种深沉的寂寞,一种大的苦闷,更感到了现实与幻想的矛盾,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折翅的飞行     
沉重的代价韩寒不是因为生在寒冷的冬天,叫韩寒;他生在秋天,出生前不论是男是女,名字早已定了下来——他母亲告诉我,用的是他父亲的笔名。近来在人们激赏韩寒那几篇获奖作品之时,我有缘能先读到他的21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才知道比“激赏”还高一个级别的词叫“过瘾”!记得韩寒将这部沉甸甸的手稿交给我,从居家的五楼送我出门上车时,他那一双默默无言的眼睛流露出的希  相似文献   

17.
《别了,我爱的中国》是一篇抒情散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著名学者郑振铎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出国时写的。文中通过“我”乘船离开祖国时所见所闻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真诚地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表达了作者为驱逐帝国主义,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而战斗的坚强决心。文中借事、借景抒发  相似文献   

18.
倪修山先生在《中学语》2005年第10期上发表了一篇《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的和解——读〈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读后。我觉得有对倪先生的“懦夫”、“智”说进行商榷之必要。在此,我想借用他的标题中的几个中心词,让有判断关系的主客体发生逆转(后中的几个观点亦如此)。我认为长期受精神现实重压的海子,在某一个瞬间写出了决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智的和解”,而不是“懦夫的屈服”。在这首诗中,  相似文献   

19.
《野蔷薇》是茅盾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内收《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等五篇,《创造》写于《动摇》之后,其余四篇写于《追求》之后,总之,这五篇小说均是一九二八、二九两年之间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大致是章静、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这一类人物。因此,《野蔷薇》可以说是《蚀》三部曲的续篇,是茅盾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倪焕之》叶圣陶著,发表于1928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曾被矛盾称赞为“扛鼎之作”。它讲述一个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期间的小学教员倪焕之的生话经历和思想变迁。他曾经进行教育改革实验,但在旧势力的阻挠下失败了;他希望在事业基础上建立理想家庭,但妻子沉溺于家务变成了一个旧式家庭妇女;他后来终于无法忍受周围生活的平庸,在时代感召下,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参加了大革命。革命失败后在精神苦闷和肉体病痛的双重折磨下死去。小说将主人公的命运与十年来变化的时代相联结,并从倪焕之的一生道路中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