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洪 《陕西教育》2007,(11):20-21
计算数学中,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在实践中,教师已经普遍能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运算方法,并自我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但又带来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求“异”,为“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鼓励“自由化”,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究竟算法多样化的初衷和归宿是什么呢?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要不要算法的优化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劝”、“勉”意思非常相近,都是鼓励、勉励的意思。其差别是:“劝”的反义词是“惩”、“沮”、“戒”,作及物动词时,表示积极鼓励别人做好事。如《左传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劝有功也。”“劝有功”就是鼓励有功者更加努力。《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劝事君者”就是激励事奉君主的人更加尽心尽力。又如《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既称事,所以劝百  相似文献   

3.
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巧妙机智的“对话”,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这一角度说,课堂“对话”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一、“对话”能凸现思维的新颖性。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是指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又是指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的活动过程。思维的新颖性具体表现为:思维目标新颖、思维方法新颖、思维过程新颖。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适时点拨,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乐学——会学——创造性学” 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但上海一师附小却能以“乐”作舟,以“趣”为径,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真正做到了“乐学——会学——创造性学”。他们的具体教学经验是: 1、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的愉快。 首先是依靠知识的本身,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贯彻“实、广、活、新”的教学原则(即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手段新),建立“讲练评三结合”的课堂结构,运用“三多” (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三鼓励”(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有主见有创见)的教学方法,使课上得具有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意思是说,训斥孩子的过错,远远不如鼓励孩子的优点所取得的教育效果。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1942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邀请在延安的三位漫画家吃饭时,曾讲过这样一个饶有风趣的故事:从前有个小孩,老是拖鼻涕,父母骂他却总也改不了。有一天,小学老师看见他没有拖鼻涕,便对他进行鼓励和表扬,后来小孩很快就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为什么出发点相同,“训斥”和“鼓励”的客观效果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6.
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每当我不想学习时,爷爷就会亲切地对我说:“坚持,再坚持!”“坚持”被我称为没有姓名的老师,它鼓励我学习,鼓励我不断进步。2001年10月,学校举行文化艺术节,需要交一幅绘画作品。美术老师给我找了一幅《农村巨  相似文献   

7.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8.
叶雷 《上海教育》2007,(6A):5-5
最近有媒体报道,某学校在综合素质测评时给不少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的学生加了3分的德育素质奖励分。校方认为,这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手段之一.“做好事加分”,短期内对“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应该是有帮助的,但这实质上是一种功利刺激,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功利刺激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观察对象:三棵被施以不同种类的“爱心”化肥,叫“儿女”的小树苗。观察目的:找出一种最适合“儿女”树苗成长的“爱心”化肥。成分与功效:(1)“金钱”化肥。内含多种营养物质,能使树苗尽可能的吸收营养。(2)“严厉”化肥。它的宗旨是“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内含刺激因素,目的是让树苗经受磨难而强壮起来。(3)“鼓励”化肥。这种化肥几乎不含营养物质,只有一种“鼓励”观察情况:(1)被施以“金钱”化肥的树苗虽然长的很高,但是叶子呈黄白色,风一吹树干就断了。(2)被施以“严厉”化肥的树苗,长到一半就不长了,而且根部腐烂,像枝繁叶茂,树…  相似文献   

10.
爱心教育是最稳固、最持久,最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关怀和慈爱下茁壮地成长,健康快乐地学习。老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爱护、一种鼓励、一种引导、一种帮助。现在的学生非常的需要关爱,不管我们眼中的“好学生”,还是“坏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鼓励和帮助。在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下,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将会更有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说“挺”     
李玲玲 《学语文》2007,(3):7-47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挺”以及由此衍生的“词族”:力挺、挺扁、挺派等。随着徐怀钰的一首《我挺你》流行开来,“我挺你”又成为年轻人口语中常用的鼓励语。只一个“挺”字就代表了“支持、赞成、同意”,言简意赅。例如:  相似文献   

12.
有位教师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探究,全班总共出现了“数数法”“破十法”等6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练习,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课改实验中,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然而不少教师的激励方式单一、目的不明,导致评价效果不佳。评价应讲究艺术,鼓励要适度。一、喝彩要适当在课堂中,有的教师为了肯定学生的回答,常常用“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语言鼓励学生,喝彩声不绝。这样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过度频繁使用这种鼓励手段,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将学具盒内的圆片、方片、三…  相似文献   

14.
细微之处多鼓励 “爱表扬,不爱批评”是人之共性,更是孩子们的特性。因此,孩子写字、画画、下棋、唱歌、做游戏等,稍有进步就应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是最关键的一步,应该常说:“我知道你能行!”给孩子信心,给孩子力量!  相似文献   

15.
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桨;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鼓励,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跋涉中增强你的自信。——题记大家好,我叫“鼓励”,是大家的老朋友了。我们的友谊,历史源  相似文献   

16.
一本用作语文教科书的《现代汉语知识》(下称《汉语知识》)对“比喻义”和“引申义”作了介说后举例说,下列词语都“用的是比喻义”。其原例如下:①地下工作,“地下”是指隐藏在敌人势力范围内。②点滴经验,“点滴”是指零星的、微小的。③追求光明,“光明”是指进步的,有前途的。④向他挑战,“挑战”是鼓励对方参加竞赛。笔者认为,除“光明”外,认定“地下”“点滴”和“挑  相似文献   

17.
批评与鼓励一样,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理性关怀,但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期望被表扬、奖励,对于批评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所以,不妨给批评的“苦药”裹上一层“糖衣”。  相似文献   

18.
“太空少年”诞生啦 前年9月的一天,我放学一回到家,妈妈便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在网上看到一则面向全国选拔“中关太空少年计划”的“太空少年”的启事,她知道我一直是太空迷,所以极力鼓励我参加这次选拔赛。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语文期中检测考了80分,我鼓励他:儿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要仔细,争取下次考个满分。到时候,爸爸奖励你吃“肯得基”。儿子却说道:“我才不稀罕呢!”儿子班上竞选班干部时,我鼓励他去竞选班长。儿子说:“我才不想当班长呢!”儿子的这种“不稀罕,不想”的想法,并不是个案——很多孩子的“人生观”跟...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有位同事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上幼儿园的邻居家小孩与另一幼童发生纠纷,手臂被擦伤。其母知道后,先是声色俱厉地责问孩子“为啥不还手”,骂他“不中用”,接着“循循善诱”,“鼓励”孩子要“敢”字当头,先下手为强,还教他以“打不赢也要咬两口”的“绝招”。这位同事曾婉言相劝,说是如此调教不利于孩子成长。那位母亲竟不以为然,还振振有词:马瘦任人骑,人弱受人欺,谁不望自己孩子有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