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终极追问是人对生存最高目的之追问,这个最高目的总是指向超越性的存在(如诸神、上帝、天)。如果这个超越性存在退隐,那么,人生存的最高目的就会缺失,由此而产生的是至深的荒诞意识。尼采在宣告上帝之死后,西方出现了一系列荒诞派戏剧,所表达的就是人与超越性存在失去联系后的荒诞感。由于终极追问贯穿着从古希腊到当代的西方历史,因此,西方戏剧自始至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荒诞意识。这不是西方戏剧的欠缺,而是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以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回答客观世界是什么,提示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数学素质不仅包含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的进步认识,而且包含了对数学思维价值的初步认识:不仅包含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而且包含了计算意识和计算能力、抽象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推理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意识和形象思维能力、探索意识和探索思维能力等多项内容.本文就初中生某些方面的数学素质如何培养谈一些简单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知识储备(解决表达什么的问题)、思维水平(解决如何表达的问题)和心理素质(解决发挥程度的问题),决定着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水平。在一个人知识储备和心理素质已定的情况下,决定其表达水平的就是其逻辑水平——换句话说,一个人(包括语文教师)失去了逻辑思辨能力,就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灵魂。鉴于此,本刊“悦读提升”板块特别开设了“...  相似文献   

5.
学习数学的最终归宿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数学现实世界中包含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从实际经验中找到其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谈一地看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以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 ,回答客观世界是什么 ,揭示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数学科学素质不仅包含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的初步认识 ,而且包含了对数学思维价值的初步认识 ;不仅包含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而且包含了计算意识和计算能力、抽象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推理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意识和形象思维能力、探索意识和探索性思维能力等多项内容。以下笔者就实施素质教育具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一、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人才乃知识的载体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透视 据报道:“上海某区教育学院就课堂提问的专题调查18堂课,经统计只有一名学生在语文课上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另一堂课上任课教师竟然一气提了98个问题”。这种“满堂问”让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实属“情”、“理”之中。其实这种课堂只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它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创新教育,要求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8.
职教工作者应有的意识刘新宇,邢连波看足球比赛,常谈起"意识",某队员射门意识强,某队员射门意识差.笔者认为这里的"意识",实际上说的是意图、意向、意念.它不单单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还包含着人的更为积极、主动、活跃的因素。也即是人的主观的、能...  相似文献   

9.
价值自由意识状态与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自由意识状态是主体对价值自由的态度,表现为宁静的、逃避的和自主的三种状况。如果价值观教育忽视了价值自由意识状态问题,价值观教育就不是价值的教育而是知识的教育。  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对价值有个正确的认识。如果对价值的认识(不同于既定的价值观体系)是静态的(看不到选择自由),价值自由意识问题未纳入价值观教育视野,这种教育就难以培养出理想的价值主体。  由对价值的(选择自由)认识生发出价值自由意识问题,就使价值观的教育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还必须有另一任务:提高价值自由意识水平。价值自由意识层次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教育神经症是指现存教育与教育本真相冲突,冲突一直延宕着,包含显性与隐性两种冲突方式。在教育领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它在本义上张扬人性主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失去了本义上作为主体人培养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相反,它操纵了下一代人,使人的发展成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教育所操纵,教育自身神经症的同时也把人神经症了。教育神经症具有如下突出特征:(1)教育神经症的本质特征是对教育培养完整、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本质的偏离和背弃;(2)教育神经症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人神经症发展,它导致了人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1.
“孔子把‘仁’作为自己学说的基本范畴,以之探讨人的价值。”①孔子对人存在价值的理解是透过这样的根本问题来进行的,即人与鲁是有所区分的;人应体悟、实践其不同于兽禽的本质;应保持其本质不蜕变到手禽兽无异。环绕这些问题,孔子展现了他的“仁学”。关于人存在的终极价值问题,孔子提出了“仁”的价值观念,认为“仁”是人信守的终极价值,人与兽的区别也在于此。人若盲昧于仁的价值体悟和实践,那么不仅人无立足于社会和世界,而且人类文化创造的外在成就,即“礼”、“乐”也失去其根本,失去其有效性。这也就是“人而不仁,如礼…  相似文献   

12.
今天,女性意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话语的关键词。女人们开始从过去被男性话语的遮蔽、扭曲、误解中走出来,要求彰显她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她们不断地改写着传统的两性话语权力关系。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价值是表征主客体之间意义的关系范畴,评价是人们对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所以价值评价过程就是主体的客观需要被不断地提升为价值意识,而人们又以价值意识为依据对为我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做出断定的过程,同时作为一种断定也就必然包含着人们对利害、苦乐所做出的比较、权衡和选择。按照合理价值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人们对利害、苦乐所做出的比较、权衡和选择要达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节约是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包含对大自然的爱护、利用和敬畏,同时也包含一个民族是否能在节约意识中可持续发展地生存繁衍下去。虽然节约完全可以从每一个人做起,但节约恰恰并不是一人之事和一人之力就能达到节约的最大效益,而是需要民族的节约意识,国家的节约政策和传媒的节约导向才能达到节约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必须包含着价值取向,这是公共政策的基本问题。只有当公共政策包含着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时,才能获得公众对公共政策的信任和支持。但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可能会把公共政策引向不同的方向,而不同的社会体制也需要与其相适应的价值取向来引导。文章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进行讨论,主要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对政策价值取向的两种选择,同时就如何加强政策价值取向中的公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的浪潮为中华大地送来了勃勃生机,市场经济的洪流震撼了人们的竞争意识,然而,人们的精神领域也经受着一场风雨的洗礼.转型时期的人们在道德的法码上失去了份量,失去了自己,迷失在不知的航向上.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找回自己的价值,重构道德调控体系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是关系到社会存亡的软件系统,解决“精神危机”的问题已提到日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思索与理解,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而主体意识是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我觉悟,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意情表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意味着他们主动参与自身发展过程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学生自知、自检、自主、自奋的程度,从而决定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那么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这里提出六种意情策略,供讨论。一、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他们的主人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风景谈》一文包含的美学观点唐明哲一、美为人而存在美是一种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离开了人,就没有审美的主体;离开了人,审美客体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沙漠驼铃”画面中,作者从观看《塞上风云》的预告片引出猩猩峡外的沙漠:“茫茫一片”、“纯然一色”,热...  相似文献   

20.
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和尺度来考察,“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即尊重人,尊重其他生命,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内在地包含着使人克制对自然的贪欲,转变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确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负责的态度,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