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了多篇文章。阐述了鸦片贸易的性质和鸦片战争发生原因,以及鸦片战争给中英两国带来的影响,对鸦片战争史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戛尔尼使团是鸦片战争前西方访华使团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本分析了马戛尔尼使团的使命及失败的原因。认为使团的目的在于解决中英之间不正常的外交和贸易,并兼有某种殖民因素。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英两国化背景与政治观念的不同,在于封建制度的封闭性、腐朽性及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3.
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贸易的发展活跃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贸易顺差大量的白银内流使中国银本位制的确立成为可能;以贸易为媒,海外新物种的引进,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贸易的发展也间接促使了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港脚商与鸦片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港脚商在早期中英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鸦片走私贩子,又是最早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带到中国市场的自由商人,他们的贸易活动改变了由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广州公行两个贸易垄断组织所构成的中英贸易格局,给予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以深刻的影响,并最终引起了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夕,银贵钱贱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往以清政府定例银一两兑制钱一千为参照系数来说明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的上涨幅度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它忽略了银钱比价中市阶与例价的区别;银贵钱贱现象产生的时间也被人忽略。比较嘉、迈以来市场上银钱比例的变化,可以认为银贵钱贱开始于乾隆中期,而不是与鸦片走私贸易泛滥同时出现;这一货币经济现象产生于中国社会经济内部的发展变化,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东南亚华侨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是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海外贸易同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发展基本上存在互动关系,华侨华人人数的增多有助于中国海外贸易;贸易发展快慢又影响到东南亚华侨的生活,当时来往的商船是华侨主要的交通工具,华侨主要来源于参与贸易的海商,其主要谋生手段就是服务于中国海外贸易等。  相似文献   

7.
舟山,亦称定海,位于杭州湾以南的浙江中部海面,是中国第四大岛.鸦片战争时期,舟山是最重要的主战场之一,战后,又长期被英军占领,一度成为中英两国外交的症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舟山是英国最早企图占领的中国领土.1839年10月18日,英国外相巴麦尊致函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告知政府将谋求议会通过对华战争的提案,提出“占领舟山群岛”,作为“远征部队的一个集结地点和军事行动的根据地,而且以后作为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散商最初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理控制下进行港脚贸易,双方的关系也是互为依赖、互为补充。随着贸易的发展,双方的利益冲突也在不断的升级,直到关系破裂。在华的英国散商不失时机的寻找着独立贸易的机遇,在与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斗争的同时,逐步完成了独立贸易的过程,使得自己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当时世界英最强,资本主义发展忙。需求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去扩张。中国封建而落后,地大物博资源广。闭关自守自大郎,正是侵略好方向。正当贸易英逆差,自然经济抵制强。为了扭转该局势,非法走私鸦片枪。兵弱银荒危统治,虎门销烟放光芒。以此为由英开战,船坚炮利逞凶狂。  相似文献   

10.
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广州实行一口贸易管理体制后,受到了西方“自由贸易”势力的冲击。在对华贸易中通过鸦片走私逐渐发展壮大的英国散商为了打破垄断、争取自由贸易,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逃避和抵制广州贸易体制的管制和约束,实施了对广州贸易体制最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11.
公元1792年,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来中国为乾隆皇帝祝寿,想借此机会打开中国的大门,然而这次外交失败了,但通过这次祝寿他窥探了大清的实情,可以说中英两国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48年前马戛尔尼来热河觐见乾隆皇帝时埋下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俄商来华采取优惠政策——贸易特殊化,对欧美商人却极力限制,这主要缘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原因。政治上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经济上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文化上是两国文化传统的相容使两国彼此接近。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前,长距离贸易的兴盛,使粤海关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之一。粤海关为各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全国区域间的商品流通,满足了市场需求;发达的商品流通也为粤海关带来了丰厚的税收,使其财政地位日益突出,又有力地促进了广东自身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前,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虽然缓慢,但有扩大的趋势.鸦片战争后,农产品贸易进一步扩大,使得商品经济及其市场不断扩大.诸多因素合力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但其解体是不充分的,也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中国的外贸出超是由闭关政策导致的 造成这一误解的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闭关政策的含义。所谓闭关政策,对中国而言是严厉禁止国人的民间对外贸易,对外国而言是严格限制对中国的贸易,但这种限制是对外商的活动区域、贸易地域和贸易形式做出严格规定,并不是对商品输出数量的限制。具体来说,外商只能在广州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商行进行贸易。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朝前期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和中国人移民海外的背景下,中泰之间频繁的朝贡贸易和中泰大米贸易为华人移居泰国和往返中泰提供了方便。为发展中泰贸易,清政府对中国人移居泰国和华人参与中泰贸易网开一面。中泰贸易衰落后,清廷开始禁止华人为泰国服务并严格限制华人出入国。清廷的泰国华人政策本质上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前由于特殊的对外政策,“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成为当时中外交流的前沿。西人对广州的认识,也是对中国的认识。西人对广州的自然环境、民俗生活、经济贸易状况都褒扬有加,而对广州的官僚制度则提出批评。从总体看,西人认为广州是他们实现利益和野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胡燕辉 《文教资料》2009,(35):92-93
潮汕地区自古就是一个走私贸易的盛行地,而鸦片则是导致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鸦片走私贸易的描写与分析.使读者深刻认识到鸦片对于潮汕地区造成的危害。从而了解殖民者对中国的毒害。  相似文献   

19.
《神州学人》2008,(2):48-48
“中英科技贸易协会”是由旅英中国专家、学者发起,于2004年成立的全英第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专业团体组织,旨在广泛团结旅英中国学子在学术界,工商界的有为之士,大力促进中英两国在科技,商贸、教育、文化等领域内的双向交流与合作,为旅英中国学子建立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中英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荷兰作为较早与中国通商关系的国家之一,在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是否遵式具结、进口贸易,少有明确记载。笔考证发现荷兰总管、商人、商船均未遵式具结、进口中贸易。原因主要在于中荷贸易规模小,中国政府对荷的压制,荷兰人对林则徐禁烟政策的恐惧、不满以及不敢得罪英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