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邓小平语 ,1983年 ) ,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 ,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关联;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学业质量标准要求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其中包括“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提出中学生要“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也提出要“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因此,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是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共同诉求。香港大学徐国琦教授提出了一种“共有历史”的学术研究方法,为培养世界意识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共有历史”,关注共同经历,重视全球视野、全球档案,注重跨国家、文化及不同社会制度的研究,尤其强调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面向 2 1世纪 ,“世界的中国”和“中国的世界”对中学历史教育来说 ,不啻是一个主体的两面。削弱世界史教学 ,与削弱中国史教学的后果 ,一样地不堪设想。然而自1994年起试行 ,迄 2 0 0 0年正式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简称“新大纲”) ,都把世界古代史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 ,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思议的事。众所周知 ,历史是泛指一切事物过去的运动发展过程 ,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 ;历史学则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而世界历史研究则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杂志创办于198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指导,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教育类综合性期刊。杂志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服务于中国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面向世界”深刻地揭示出教育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必须要参与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文化的国际交流方面曾为世界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到了清朝末年,在以近...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成为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谐世界”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一思想是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用“和谐世界”理念为自身发展寻求空间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世界乐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所担负的思想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当前,我国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历史教学要贯彻这“三个面向”,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无论是现实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爱国主义教育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中学历史课程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并有着广阔的天地。那么,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比较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比较法教学的条件 中学世界历史教学不仅具有一般历史教学的普遍性,还有着它本身的特殊性。确切地讲,这里的“世界历史”是指“外国历史”,它不包括中国历史的内容。利用外国历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自己祖国的教育,运用比较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他们千百年来的生活和斗争构成了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是中学全面打基础的课程之一,它在形成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方面,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中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放眼世界。今天的世界是历史的世界发展来的,只有让学生了解世界的过去,才能更好地认识今天的世界,才能具有雄才大略,为建设共产主义的中国、共产主义的世界而献身。  相似文献   

11.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初中历史课程标;住”)中,有这样一段话:“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住(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新路。这一理论也具有突出的世界性:它是面向世界,对外开放的;其出发点是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人类作贡献。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性问题,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3年,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国庆节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这里十分明确地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的核心是现代化,但三者之间又互相依存,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现代化必须面向世界,而现代化和面向世界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课在担负思想教育的任务方面,历来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具体历史事实,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历史为现实服务,历来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这个伟大历史任务出发,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重大意义,考虑如何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过去,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等教育一直成为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历史教育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为了适应实践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明确提出:“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可见,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过去,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等教育一直成为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历史教育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为了适应实践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明确提出:“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可见,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17.
清王朝“天朝大国”、“华夏中央”的心态,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念的反映,这造成了清王朝的蒙昧无知、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一股打破“天朝大国”、“华夏中央”旧观念和“睁眼看世界”的新潮流。魏源作为最主要的代表,他面向世界,研究世界,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他的这种世界意识,是具有近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意识形态,有非凡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处.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和所形成的科学世界观,异化了人类真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论关照下的生命教育主张教育要走进“生活世界”,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和倡导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中南高师历史教学法会议在衡阳召开。讨论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进行:1.对“三个面向”的理解;2.它给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3.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如何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4.在对比实验中逐步建立中国式的历史教学体系。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者的理解,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是统一的整体。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家认为:(1)“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要为现代化服务;(2)“世界”就是教育的质量,要用世界的高水平来衡量,教育的改革要注意世界的新动向;(3)“未来”就是教育工作的周期比较长,要为未来的发展准备人才。同志们深切感到,“三个面向”对我们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教育之思虑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回春茹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石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小平同志的题词为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十多年来,在小平同志教育思想和中央有关教育文件的精神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