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核心+岗位"课程体系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崇本 《职教论坛》2008,(10):18-20
在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实践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岗位”课程体系的结构,并分析了该课程体系的特征。“核心课程”体现“高职”中的“高”和就业适应性教学,“岗位课程”体现“高职”中的“职”和就业针对性教学,“核心+岗位”课程体系能比较好地解决目前高职教育既要考虑适应性能力培养,又要考虑岗位针对性能力培训的矛盾。该课程体系结合计算机类专业进行了多年的实践,证明是比较符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能比较好地实现“既能上岗又能转岗”高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岗位分析,确定4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典型工作任务能力整合归纳,形成综合能力的行动领域,进一步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463"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扩展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高职会计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是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高职会计专业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同时进行"双证书"教学子体系的设计,就是要将"双证书"制度在教学层面予以推进。"双证书"教学子体系的设计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特点,使其课程内容以会计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任务和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军对国防MBA人才的岗位需求与国防MBA人才的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防MBA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矩阵,根据上述岗位-能力需求矩阵,结合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对MBA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参考国外著名军校——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国防MBA课程体系,分析设计了适合我军现代化建设需要的MBA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学校与医院、企业共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构建"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学习分成项目基础阶段、项目专项阶段和项目综合顶岗阶段,以工学交替形式完成教学和实训,并以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按照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构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基本素质能力+岗位技能"为一体的"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为例,对高职数控专业进行岗位分析,据此确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细化职业行动能力,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论述了基于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教学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对构建面向职业岗位群的课程教学模式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职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瞄准岗位能力设课程,真正实现学生与工作的"零距离"接触.2009年4月,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课程改革试点,全面实施"项目带动式"课程体系改革.回顾了一年来"项目带动式"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对高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需求,明确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定位,分析归纳学生就业岗位和职业核心能力,研究了基于生物制药工作岗位的"1平台+4模块"课程体系、"三级实训,三段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依托特色专业文化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从而推进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准确是关键,也是课程体系建立的基础.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以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通过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岗位中感觉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和社会能力欠缺,因此,制定课程体系时,要根据岗位要求,实施基于项目过程的课程体系,推进"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一直是一个难题,如何针对岗位需要确立课程内容体系,采取何种模式有效地实施工学结合,真正实现与岗位需要对接,并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夯实基础,这对专业核心课程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了如何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应职岗位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培养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2.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要在"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建设一个相对稳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六点: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依据,制订课程标准;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主线;以职业岗位群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双师"素质为标准,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手段的考核体制.  相似文献   

13.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区域特征和汽修行业特色,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标准内涵,设计了多层次职业能力结构模型与标准体系。以"岗位引领"、"能力递进"为导向,完成课程体系的重构任务,突出了职业岗位要求在课程体系中的主线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经济类专业人才需求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经济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在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岗位能力和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对通用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经济类课程体系开发的程序,并对如何开发岗位能力、行业能力课程和通用能力课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严军 《教育与职业》2012,(36):135-137
文章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提出了“三标对接、能力进阶、多段分期”的课程体系.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接,以岗位职业能力构筑“能力进阶”课程平台,构建“多段分期”开展与岗位实践相连的教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实施了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312"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进行了改革。毕业生受到企业的青睐,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了"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了以"四目标"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实施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通过岗位对接实现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体系,则要在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对接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建构岗位对接的学习领域,形成对接岗位序化课程体系。在基于岗位对接的职业素质本位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对接、"三课"融合以及"两课"结合。  相似文献   

19.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科学分析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对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促进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对接岗位,重构了"3M岗位导向、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学做结合、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蕊 《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47-148
本文在对山东半岛外经贸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山东半岛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即基于外贸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宽平台、双方向"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职业核心能力设置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