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父母必读》2008,(1):154-154
《石头汤》南海出版公司适读年龄:3岁以上推荐理由:在欧洲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3个和尚来到了一个村子,用石头"煮"出了一锅香喷喷的汤。等到汤咕噜咕噜冒泡的时候,原本冷漠的村民们才发现,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了解宋朝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2.学习运用“边读边思,提出问题”的方法,说说怀丙和尚捞铁牛的经过。3.朗读课文,能口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1.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过程。2.懂得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明白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作品点评     
妈妈给我讲三个和尚的故事后,我知道了人要勤奋的道理,于是,我在一堂美术课上把这个故事画了下来,大家说我画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和尚吃馒头,第一个吃完了,不饱;又吃了第二个,还不饱;直到吃了第三个,吃饱了.和尚发表议论说:“早知道吃第三个能吃饱,何必吃第一个、第二个呀!” 故事简单,但道理发人深省,俯视高中数学的教与学,是否也能找到这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5.
新和尚吃水     
点击画意这是三幅连续漫画。依次是一个和尚挑水喝,河里的水仍不少。和尚越来越多,慢慢地,河水被喝光了,上万个和尚拿着水桶去找水喝,河底却露出来了,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和尚只得拿着一个勺子使劲往里舀水,后面还排着队,人山人海,等着吃水呢。搜索信息这三幅漫画讲的是和尚吃水的故事。想一想,庙里只有一个和尚要吃水时,河水怎么样呢?两个和尚时,河水又怎样呢?到了上万个和尚时,河水怎么了,哪去了呢?看看和尚们的表情、样子、动作,他们在干什么呢?在想什么呢?结果会怎样呢?【教师BBS】这三幅连环漫画的故事框架是旧的…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和尚在禅房里讲经,百鸟全飞来了,猛兽也驯服了,路上的小贩们也都放下担子来听。这不是佛法无边,而是老和尚巧妙设色的结果。这里的“色”,就是行文要有文采。那么,怎样才能“有文采”呢?笔者认为,讲故事,引名言,写诗句,都是话题作文巧妙增“色”的方法。一、讲故事,引人入胜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生命的真谛。因此,在话题作文中,根据要求恰当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会使文章引人入胜。例如在写以“勤奋”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韩愈“口不绝吟于六…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座落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下,村民受道教影响远远胜过一般地区;伍家沟所流传的鬼神故事,和武当山道教、道教鬼神有关的有二十多篇。在这些故事中,武当道教崇祀的真武大帝倍受推崇,道士张三丰被神化成了济公和尚一类的人物。从中可见所受影响之大。但这些故事毕竟不是宗教文学,而是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因素,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三个和尚》是一个比较典型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故事。文章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三个和尚》的情节线索,为故事中的矛盾找到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提出并解决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有更多的和尚,该如何管理。公共管理学基本原理在此故事中的运用说明了公共管理学的重要性,而文中引述的故事新编《三个和尚后传》则讨论了它在实际应用中的种种弊端。文章最后指出失败的原因以及纠正的措施,以供借鉴,使得公共管理学基本原理能够得到更完善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是否属实,我们不需要考证,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真有类似的故事。下面请看看我们班上的“三个和尚”吧!这天轮到张云、刘山、李平扫地。放学了,他们拿起扫帚刷刷地扫了起来。不到10分钟,地板  相似文献   

10.
在公安县甘家厂乡清河村,提起王辉老师,村民交口称赞。王辉今年34岁,一米七的个子,偏瘦的身材,黝黑的圆脸上还透出几分孩子气。就是他,却成了当地村民心目中的英雄。劝解纠纷、扑火救人、扶危济困,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村民们如数家珍。更令  相似文献   

11.
你付出越多, 收获就越多。 你笑得越多, 烦恼就越少。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做事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然而,换个角度看,"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也折射出了一种大众惰化心理。职场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当大家合作一项工作时,工作效率反而会降低,这其中就有惰化心理在作怪。而"三个和尚"的故事很好地解释了惰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珍惜已有有一个禅师,当他经过村子的时候,村民总是让他讲笑话,禅师讲完故事,村民们都开怀大笑。下一次,禅师还是讲同样的笑话,村民们互相看看,还是笑了。第三次禅师讲同样的笑话时,村民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像那些村民一样。当我们发现一个东西很有趣的时候,就会觉得快乐,但是这个快乐的感觉能维持多久呢?比如,你希望拥有一个豪宅,但当你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父母都给我们讲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故事说一座寺庙里,来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都下山去背水,日子过得很滋润。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这时小和尚不再背水,而是和那个和尚一起抬水吃,日子过得也不错。接着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结果这三个和尚谁也不想去抬水,更不想去背水,这样三个和尚每天都守着空空的水缸,渴得嗓子直冒烟。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还有水吃,等到再增加一个和尚的时候就没有水吃了呢?在社会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机会到本区部分中小学看看,学校中的一些现象使我感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民间谚语的寓意的确很有道理。情况是这样:目前有些学校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声韵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和尚们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和尚在学习印度声明的过程中发现了梵汉语音的差别,之后大批和尚投入到汉语声韵的研究中,使中国的音韵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从和尚与汉语声韵研究的关系,和尚汉语声韵研究的成果,和尚汉语声韵研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最主要的是:要付出努力付出的努力越多,进步得越多;反之,进步就相对少些。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努力,那么你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8.
“很久以前,在高高的山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庙。一天,来了一个矮和尚,他天天要到山下去挑水喝,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很安逸。不久,又来了一个高和尚,两人就天天下山去抬水喝,日子过得也很安宁。过不多久,又来了个胖和尚……”对,这就是著名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忻老师今天就要和她的学生们一起,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夏宇 《高中生》2011,(9):50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也做了很多习题,但成绩总上不去。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得越多回报就应该越多,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实际情  相似文献   

20.
夏宇 《高中生》2011,(3):50-50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也做了很多习题.但成绩总上不去。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得越多回报就应该越多,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