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近代史总是将奴隶贸易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联系在一起。其实自从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以来,奴隶贸易与奴隶制度就存在,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欧洲古代社会奴隶贸易和奴隶制都是合法的。但大规模地、长达三个世纪的把非洲人贩卖到美洲去做奴隶,这样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却是前所未有。在这场长达300年的奴隶贸易活动中,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相似文献   

2.
宾夕法尼亚黑人奴隶生存状况是美国北方奴隶制演变的一个缩影。黑人奴隶在宾夕法尼亚经济生产中,尤其在城市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黑人奴隶始终是一种可替代的非核心劳动力。当地黑人的生活在奴役与自由之间挣扎,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忍受各种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利用"残余权利",通过构建黑人的文化认同和社区纽带,抵制奴隶主的控制。美国革命期间,宾夕法尼亚黑人通过渐进废奴法案逐步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3.
从唐朝开始,僧祇奴、昆仑奴在史籍中多有记载。它们所指的黑人奴隶绝大部分属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卷发黑身的矮黑人种(尼格里托人),极小部分属于东部非洲尼格罗人种。唐宋元时期黑人奴隶主要分布在关中、广东、四川等地,服役于中国的宫廷和富豪之家。本文也谈及唐宋元时期黑人奴隶的特点、来源、役使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合众国之父”华盛顿齐名。在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和维护联邦统一的战争中,林肯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顺应形势。把握时机,排除障碍,坚定废奴思想推动美国北方走向胜利,完成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史学界曾对林肯是否为废奴主义比较热烈的争论,形成了三种观点:一、林肯是废奴主义;二、林肯开始不是废奴主义,只是反对奴隶制,后来才逐步转变为废奴主义;三、林肯完全不是废奴主义,甚至还反对废奴主义。笔认为,林肯不仅一开始就把废除奴隶制作为,而且坚定不移地以实现此目标为己任,有步骤地开展斗争,并最终领导美国人民彻底消灭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6.
奴仆是布特哈八旗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劳动力之一;布特哈八旗官兵拥有的奴仆除部分世袭奴仆外,多数是通过购买、赏赐、发遣等方式获得的。八旗制度下的奴仆往往世代为奴,只有少数幸运者通过赎身、开户、释放等方式摆脱奴籍。蓄奴制度是封建社会残忍落后的剥削制度,但这一制度客观上增加了布特哈地区的劳动力,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布特哈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潘昊昕 《文教资料》2011,(23):30-32
美国奴隶制下的黑人奴隶们过着十分凄惨的生活,面对这一现实.早期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白人对这种罪恶行径进行揭露和鞭挞.亦曾采取一些行动去反对奴隶制度。即便如此,大部分白人对黑人仍存在根深蒂固的歧视,一种源于肤色的歧视。而令人发指的是,一部分黑人亦是推动奴隶贸易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奴仆是中国古代家庭成员中的特殊阶层,地位卑微却又不可或缺,他们在明清家庭小说中有着广泛性的存在.相较于文学研究对于"主流人物"的热衷和关注,这个在历史和文学载体中数量众多、队伍庞大的群体却长久地处于研究者的视野之外.本文试从家庭小说中奴仆之分布、类型、来源、命运诸方面入手,对中国古代家庭蓄奴文化做一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莫里森的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浓郁的黑人文化底蕴,再现了黑人女性遭受种族、文化、父权等的压迫和歧视,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探讨了奴隶制、文化及父权社会对黑人女性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新作《慈悲》描绘了17世纪北美大陆蓄奴制初期种族压迫及性别歧视等文化创伤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文章运用创伤理论,通过剖析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认为文化创伤导致了黑人女性主体性的缺失,从而凸显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是走出文化创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唐鹏  杨丹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54-55,60
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在美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推动了内战的爆发,使奴隶得到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通过对内战时期废奴运动者的活动分析来探讨废奴运动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鉴于合众国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发布的一个宣言中曾包含下述内容: “在1863年1月1日其人民仍反叛合众国的任何州或一州之指明地区中,所有被役为奴的人从彼时起即永获自由;合众国政府,也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而当他们或他们中的任何人为实现其自由而作出任何努力时,将不对他们实行压制或采取压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笔下的黑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是美国 2 0世纪文坛上一个奇才 ,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领袖。他集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于一身 ,在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传统的和创新的手法 ,深刻而又全面地探索了当时美国南方人的精神危机。种族问题以及对黑人生活的关注是福克纳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痛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 ,同情黑人的命运 ,赞美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勇敢、善良、忍耐和怜悯。  相似文献   

14.
卡波耶拉是在奴隶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巴西黑人奴隶中形成的集音乐、舞蹈、杂技、格斗术于一身的独特艺术形式,其核心形式和基本动作要领源自非洲。19世纪受种族观念和政府政策变化的影响,卡波耶拉在巴西的传承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由于宾巴大师对卡波耶拉进行了现代化革新,加之此后巴西政府的大力推广,卡波耶拉逐渐在巴西得到普及,并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卡波耶拉作为巴西黑人文化的重要代表,已成为巴西民族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李剑  段芙英 《时代教育》2009,(10):67-67
本文从美国的种族关系角度深刻地探讨了美国独立战争初期大陆军在人力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拒绝黑人入伍,共同抗击英军.文章最后指出其诸多原因:奴隶主政治、经济上的顾虑以及对黑人的恐惧、歧视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形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废奴主义思潮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发展为一场如火如荼的社会运动。美国黑人报刊对美国的废奴运动、黑人争取平等权利运动、丰富黑人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特殊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战的大戏已拉开帷幕。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参议员奥巴马因其黑人身份十分引人注目。其实,不管奥巴马能否当选总统,黑人在美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18.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种弱势群体的观照与关怀。通过对黑人女性由迷失自我的奴隶向拥有自我和独立主体的自由人迈进的艰难过程的讲述,展现了黑人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关于其作用及社会角色的研究,一直是宗教学、社会学以及文学研究中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为了解读基督教在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下的社会作用,该文将对作品《为奴十二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解析基督教对奴隶主及黑人奴隶的影响,旨在从精神层面上揭示基督教这种文化因素扮演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20.
向晓红 《海外英语》2015,(3):197+203
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关于其作用及社会角色的研究,一直是宗教学、社会学以及文学研究中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为了解读基督教在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下的社会作用,该文将对作品《为奴十二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解析基督教对奴隶主及黑人奴隶的影响,旨在从精神层面上揭示基督教这种文化因素扮演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