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振英 《科学教育》2005,11(2):28-28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欧洲著名的教育家德可乐利则把兴趣作为其教育法的中心,赫尔巴特学派甚至把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教学经验也证明:兴趣是学生持之以恒学习的动力,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从西方引进了不少“全*”的新概念,如“全语言”、“全智能”、“全母语教育”等等。而这里所说的“全学习”正是从这些新概念中引申出来的。但从深层次看,这里只是借用“全*”的形式来表达而已,全学习的思想是历史的积淀,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如在我国古代就有“明辩之,慎思之,笃行之”、“博学于文”等的说法,注重学习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而翻开西方教育名著,在苏格拉底时代,他就劝人学习各门学科,并“终其一生”,注重学习的全方位和终身性,类似表述不胜枚举,但还没有人明确提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来总揽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乐”而学之,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英语学习之中来,从而在一个自然的语言学习氛围中习得语言。美国人林格伦也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的三大教育理念。它要求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在适应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有如下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生本”教育实验的核心是,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教育的资源,因此应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6.
杨秀 《学语文》2009,(1):52-52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举,用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热情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李红蕾 《学周刊C版》2010,(3):125-125
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兴趣,才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孔子曾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热情,只有进人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下面,我从三个层次来谈谈如何使学生达到知学、好学、乐学。  相似文献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乐学”看作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语文教材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注重从儿童生活实际入手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审美性、趣味性和感染性。因此 ,必须寓愉快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充分发挥其激趣、导学的功能。一、在活动式教学中体现主体性课堂上如果教师单纯讲授的时间超过 1 0分钟 ,小学生就会感到厌倦 ,继而情绪低落 ,不愿去思维。因此 ,教学中的“乐”,应从学生主体的自我活动、自我实践的内在体验中来 ,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成功中来。在教学《蜜蜂引路》这一课时 ,可调…  相似文献   

10.
不少家长常问:“他看起来很聪明,说话也很流利,为什么学不会呢?”到底是孩子存在学习障碍还是不认真呢?其实,这是孩子的学习意愿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必需提升他的学习感受力,这才是治本之道。以下介绍几个方法。一、学习需要有快乐的感觉。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有高度的兴趣时,将终身受益。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若教孩子学习教到令他害怕时,他将终身痛恨学习。切记:幼儿期孩子只是“来玩”不是来“学”,他是“玩中学”。二、初步学习有干扰时,需要有爱与理解。在孩子被教育的过程中,这一项比任何理论都重要。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天才,…  相似文献   

11.
冷莉 《考试周刊》2012,(82):107-107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抓好英语教育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但是,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注意力才比较集中并能持久。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采用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海静 《教书育人》2005,(9):60-6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日:“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相似文献   

13.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10-1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学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直抵教育的核心。在学习心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种不同心理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想学、好学、乐学,说明学习与情感、态度、意志有密切的关系,惟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方式上。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发挥、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六年来的珠心算进入课堂的教学实验,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珠心算教学具有不同于常规教学的独特优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一、激发兴趣,点燃求知欲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他们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看“神算”表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的爆炸式地增长,决定了学习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必须更关注“如何学会更有效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信息技术导致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的媒介,必定积极参与到学习方式的具体变革实践中,以航向决定者、条件准备者、技术支持者的身份推动学习方式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郁海侠 《学周刊C版》2014,(7):122-122
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学生只有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在快乐中进行学习。相反,如果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学生只会感受到学习的无趣.而降低学习兴趣与教学参与度.这样的教学自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正是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形式而言的.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不同能力或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组成教学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它能使学生直接参与学习,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使聋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相似文献   

20.
某著名品牌的广告词是“我选择,我喜欢”,联系到教育工作,学生“喜欢”即乐学可谓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诚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过程不单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情感和意志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体验,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愉快的情绪体验,方能促进身心和谐、张扬个性,成为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