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职高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教材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即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同时,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就数学来说,有效课堂教学涉及很多因素,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教学?笔者从重视数学教材的有效挖掘、实施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两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调查背景我市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已历时三年,课程功能、课程设置、教材都经过重新调整,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学行为在不断改进.但是应该怎样评价课程改革的成败?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小学数学教学教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审视、反思的问题.为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回答这些问题,比较清楚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及其改革的现状,以便更好地推进数学课程改革,株洲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调查.二、调查对象此次我们共调查了株洲市所属五县四区29…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新课程中,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师如何在“使用教材”方面多下功夫?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用教材教”的3个依据1.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小学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依据,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在深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和认真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找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钻研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陈传超 《学子》2013,(11):34-34
教材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材的多样化是教材改革的重要体现。于是就产生了不同学科教材不同版本的组合,但在组合过程中由于不同版本的课程授课顺序不同,从而在不同课程间,尤其是像物理、数学这样联系较大的科目产生了一个同步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地区用的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教材(简称鲁科版)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简称人教版)就存在不同步问题,给物理教学造成诸多不便,那么物理教师应该如何结合教材实际,发挥教材优势,灵活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益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一本教材定乾坤”的现象。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根据各种教材的特点,教出特色,即如何用新理念指导新教法?我们根据教学过程中,对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的尝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建立科学的数学观念、发展和运用数学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一、在教学预设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作为一种静态文本,承载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当前新课堂教学改革中,数学教师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科教材的教学设计多种多样,方便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创新,为在数学课堂中的开展美育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的途径.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素质教育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如今,教育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课程改革对新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做出改动,真正将核心素养加以体现。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数学教材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呢?本文就对此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代数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代数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讲授体系要不要改革?在代数系列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根据27年从事代数系列课程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编写高等代数和抽象代数教材大学数学中,分析、代数、几何、概率四个系列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都起着重要作用。代数系列课程如果讲授得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研究客观事物需要研究它的结构,而研究具有运算的结构的强有力的方法是研究保持运算的映射(称为态射)。还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感到世界真奇妙(例如,…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底本和导向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以本为本",照本宣科,那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处理教材呢?本人以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社2000年12月第2版<数学>第二册(上))中的"不等式"为例,阐述自己的一些不很成熟的观点,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2.
一、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七至九年级数学教材中作为引例或例题的应用题,都很有创意,有的例题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引例或例题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生活,形式新颖不落俗套,给学生呈现的是身临其境的画面.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很多年,作为数学教师,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是什么?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调整应用题教学方法,使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和数学思维方法得到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有很多相对应的关键词,比如教材与课程、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活动、预设与生成等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几对关键词的关系,对于更加理性地实施数学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如何认识和处理这几对关键词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一、教材与课程:依托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具有课程意识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什么是课程意识呢?简单地讲,就是教什么的意思,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教学中既要关注“怎么教”,也要重视“教什么”。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往往集中地表现在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与…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如何构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挖掘教材,成就精彩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虽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仍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不能机械地再现数学教材,被动地适应数学教材,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更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课程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将进行大改版,改版后的教材是啥样?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如何运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中提出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呢?我们必须在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大胆尝试,引导教师运用课标走进新课程,把握教材教学。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秋,福建省全面启动高中课标课程改革.置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已经面临着挑战.课标课程要求教师既要从宏观的角度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等问题,又要从学科角度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面对课标教材时,教师必须直面:如何在课堂上很好地实施《课标》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需要教学模式,如何才能把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实施好呢? 第一,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一切教学活动所包含的因素虽然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却有着微妙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要将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材成为小学生的成长助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便对儿童视角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力求尽快地适应新教材要求。可是,又总觉得对新教材教学如同“蚂蚁吃大象”一样无从下口。到底新教材与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呢?现仅以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例,谈一谈自己对新教材教学的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一、信息化在这里信息化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尽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为课程教学服务,如多媒体技术、CAI辅助教学等;二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技巧与技能已不再是数学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数学新课程并不是单纯传递数学信息的载体,而是各种信息量的加大、复合、丰富与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