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仔细拜读白永秀同志《计划调节与所有制关系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很受启发。但是,在该文中,白永秀同志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内在逻辑中的计划经济与计划调节区分开,把计划经济混同为计划调节,陷入了自设的矛盾困惑之中,并且由此提出一些偏颇乃至错误的观点。笔者认为,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  相似文献   

2.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古朴而特突的婚俗就带有鲜明的历史痕迹,如简约大方的“行嫁”、以喜作忧的“哭嫁”、礼节繁复的“大户嫁”、搜求考察的“借镬嫁”及双方默契的“抢亲”等。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引起许多涉猎者的兴趣,仁者智者纷纷撰文,各有所见。有的认为新娘的红盖头是姐弟结婚的“遮羞巾”,也有认为婚礼中的对歌是为了抵制“初夜权”,陈华文同志则把各种婚嫁类型一概视为“掠夺婚的变异仪式”,且是浙江温(岭)黄(岩)平原汉族直接影响的产儿。他的《古老的文化姻缘——畲族赤郎习俗与洞房经比较研究》一文,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畲族“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使其各个支系的生活环境、经济基础和对于文化传承的变异及结婚对象的条件各不相同,各自采用的方法、形式有所差别,不能以简单的方式一言以蔽之。从纵向看,畲族婚俗从古到今也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一成不变。只有对不同的婚俗仪式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才不致于在变色镜中看“万花筒”。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谈到要积极稳妥地改革经济体制时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报告重申了陈云同志关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并指出了我国今后对企业进行四种不同管理方式的设想。这一设想实际上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将建立起什么样的经济模式。这是对我国三十多年来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关系的一个深刻的总结。正确认识这一总结,摆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们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是摆在经济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孙冶方同志在《经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八期发表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使人深受启发,但文章中反对把所有制形式问题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理论界有的同志也持有这种看法,这种观点是不能同意的。本文打算就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重视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的研究,以及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如何进行研究的问题,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和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5.
河图洛书产生的年代及其涵意,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依据河图洛书史料,依据古代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及出土古文物等科研资料,对古今有关河洛的一些考释提出质疑;认为河图洛书是黄河流域渔猎时代先民创造的数阵图;并根据无文字时代先民的思维特点,对河图进行析解,提出河图涵意的新的考释意见。  相似文献   

6.
读了李文艺、王明晖同志的《关于幼儿园前书写教育:另一种观点》(载《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7~8期,以下简称“李文”),既受启发,也有疑惑。我们认为李文有三个问题值得商榷:第一,将前书写升格为“前书写教育”;第二,忽视幼儿主体在前书写中的活动、作用和发展;第三,对于“前书写教育”实施的一些似是而非的主张。现结合我们的研究与实践,谈谈我们的认识,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蜀国的人口和兵制,重新核算出各个时期蜀国的兵力总数,据此对卢华语同志提出的蜀国兵力有50万的结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8.
旅游理论界对于如何界定旅游产品的概念一直存在争议。从命名原则来分析,旅游产品既是旅游业的产品,也是用于旅游的产品,但不能将旅游产品理解为旅游旅游活动的产品。通过对旅游产品的各部分构成内容及其关系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旅游产品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可以界定核心旅游产品,即旅游经营为满足旅游游览(审美和愉悦)与休闲的需要所开发或建设的供旅游欣赏、使用或购买的对象,其主要形式是旅游景点或旅游景区,旅游吸引物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从宽泛的角度可以界定组合旅游产品,即直接为旅游提供的,满足其旅游(包括旅游生活和游览休闲)需要的物质设施和服务,包括旅游景点和交通、住宿、餐饮等部门和单位向旅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其主要形式是旅游地。  相似文献   

9.
《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6期发表的马俊峰同志的《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本质》一文(以下简称马文)对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被《新华文摘》1990年第3期所转载,影响较大。但我认为,该文的有些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如该文认为唯有反映才是认识的本质的看法,我就不能接受。我认为,创造也是认识的本质不能否定,实践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使我加深了对此的认识。关于创造也是认识的本质的观点,已有文章论述过,但似乎没有引起应有的广泛影响和公认,又有同志企图否定之。因而,很有必要继续强调和结合实践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加以论述,使之成为一种共识。人而进一步深化对认识的本质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 ,一些关于教育法地位的学术性文章陆续发表 ,并形成了争论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教育法能否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一种观点认为 ,教育法可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以下将此种观点简称为“独立说”) ,与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并列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教育法是隶属于行政法之下的一个分支 (以下将此种观点简称为“隶属说”) ,不能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独立说”的代表作是李晓燕同志的文章《教育法规地位新探》和《教育法规地位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分别载于《教育研究》 1996年第 6期和 1998年第 7期 ) ,“隶属说…  相似文献   

11.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存在着二重关系。从静态角度看,个别生产率与其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关系,而与单个商品价值量无关;从动态的角度看,单个商品价值量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开展的一项旨在尊重科技成果发明人劳动成果、提高发明人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促进职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改革试验。这项改革在法学、经济学理论上没有学理的障碍,在实践上无论是可操作性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效果方面,都与改革的初衷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自从《当代》一九八三年第三期率先推出部队作家刘亚州的报告小说《惊心动魄……女人的名字是弱者吗?》,同年第六期推出青年作家郑义的《冰河》,一九八四年第四期推出刘亚州的《海水下面是泥土——李大维讲的故事》(经商定,《文学家》同时发表,一九八四年第三期用《中国心》的标题刊出)以来,全国很多有影响的文艺刊物纷纷刊载报告小说。这说明报告小说一问世,就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恩格斯指出: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世界时首先遇到的现象,“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相互作用不仅是一种现象,而且是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与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恩格斯引用黑格尔的话说:“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追溯到比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了  相似文献   

15.
<正> 正阳关破围后,李秀成所部太平军为解镇江之围而奉令东进,捻军折回六安进行休整。而这时的清军正拉着苗沛霖在淮北一带烧杀,淮南前线的炮声暂时停了下来。恰在此时——一八五七年十二月,捻军领导集团内部正在六安蹈演着一幕“杨韦石事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之后,谈论形象思维的文章逐渐多起来了,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伟大方针在文艺界、学术界得到真正贯彻的结果。的确,形象思维多少年来一直是文艺理论与创作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然而也是未能彻底弄清的问题。目前发表的许多文章,谈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多,谈形象思维的实质及其特征的少。即使谈到形象思维的实质与特征的,也未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挖掘思维的奥秘,而是就事论事,仅从文艺方面,或从认识论方面来谈的。其实,这里还有文艺心理的问题,如不涉及,就很难把问题谈清,就难免给人有谈得不深不透不准之感。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3期上发表的童庆炳同志的文章《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以下简称童文)就有此毛病。我是一位心理学工作者,研究思维活动是我的本行,因此,我想就自己研究形象思维的体会,提出一些看法来,和同志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起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史学界不少论者都把李密看作反面人物,并将其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的队伍中“开除”了。孙达人同志的《论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的失败》一文(载《思想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尽管孙达人同志说:“在历史研究中,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下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判语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但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却给李密这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下着一个清清楚楚的判语,即全盘否定。他首先从“原则”上肯定了“认为李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阶级立  相似文献   

18.
前言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应有重要位置。过去我们在这方面较少专门研究,实践中也不够自觉。这是因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它要受社会历史条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关注和讨论,一直是教育基本理论一个不老的话题。近来阅读了何小陆和肖卫东同志发表在《教育导刊》(2006年第6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我国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反思》一文(以下简称"何文")。作者的阐述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但是仔细推敲,从首段"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到对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关注和讨论,一直是教育基本理论一个不老的话题。近来阅读了何小陆和肖卫东同志发表在《教育导刊》(2006年第6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我国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反思》~文(以下简称“何文”):作者的阐述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但是仔细推敲,从首段“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到对自由的“标榜”再到最后提出几种关于保证“自由人”得以实现的措施或对策,笔者颇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