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加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关键所在,是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存在的工作机制不顺畅、教育内容片面狭隘和教育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机制、"四个载体"丰富师德养成教育内容、"一份档案"完善师德养成教育考评机制、"三个体验"提升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实效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田秀红 《教师》2023,(11):15-17
古今中外,师德一直受到很大关注,其在教师整体素质中居于统领地位。目前国家已建立完备的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该体系是国家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新时期,要抓住专业认证的机会,提升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师范生的师德素养,采用“四位一体”的培养方式,通过制度先行和多元管理、理论教育和内化于心、环境熏陶和思想引领、躬行实践和外化于行等,解决职技高师师范生对国家政策理解不到位、职业认同感较低、缺乏工匠精神等问题,从而提升职技高师师范生的师德素养软实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内涵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专业认证背景下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策略,包括构建合理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体系;优化、完善师范生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建立师范生专业技能实训中心。  相似文献   

4.
杨红秀 《广西教育》2023,(12):111-115
本文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分析当前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论述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途径: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职业技能课程内容;以产出为导向,完善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与保障条件;以持续改进为推手,调整职业技能培养的管理与考评模式。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21,(6):110-114
师范专业认证中"践行师德"的毕业要求与"专业伦理"均强调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内在信念与外在行为规范,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基于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审视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探讨师范生专业伦理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模式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对师范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将最新的教育理念进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知识;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以师范生实践创新为中心,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准教师"的重任。本研究认为,高师院校应当明确师范生师德培育的政治方向,建立"多位一体"的师范生师德教育模式,以强化思想政治和价值观教育为特色、基础文明教育为主要内容、生活化养成实践活动为形式,旨在促进师范生强化道德意识、增强道德自觉、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8.
滋养与提升职教师范生教育情怀,既是反映国家职教教师教育改革方向的应然举措,也是提高中职师资培养质量的必然举措。职教师范生教育情怀由认同之感、热爱之情、坚守之志三要素构成。认知建构是其生成基础,实践体悟是催发媒介,人文陶冶和德性自觉是生成的外在和内在条件。针对其培育课程文本薄弱、培育方式传统低效、培育主体合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遵循生成机制的逻辑,从课程调整,筑强文本;教学渗透,夯实认知;实践引导,深化体悟;环境熏陶,潜移默化;自育自建,自觉提升;多方支持,加强保障等方面探索改革进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517名大一至大三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更好地开展专业认证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认同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年级、兼职或实习经历、人际关系状况、专业选择方式、专业就业前景和专业学习条件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教育者需关注影响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因素,着力培养出教育情怀浓重、职业忠诚度高的优秀小学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物理教学对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需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实验教学技能,强调以培养师范生的产出为导向,加强对师范生培养策略的研究。本文针对师范生专业发展方向提出新的实验教学培养理念,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改变原来课程过于强调理论基础的倾向标准,注重实践基础,构筑师范生实验技能新生态,实现新课标的产出导向。  相似文献   

11.
师德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提前到师范生学习期间进行,对于帮助师范生较好较快地向教师角色转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应以教师职业理想和教师职业荣誉教育为重点和出发点。职业理想培养使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是师范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培养其他师德要素的内在动力;教师职业荣誉感是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认同的基础,是师范生幸福感的源泉,是师范生自觉履行师德规范的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师德情况,发现其建设效果有待改善,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质量受到影响。为改善这一情况,就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展开研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培养教师的主阵地,师范类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作用不容忽略。在积极落实师范生教学工作时,学校需要以学生师德养成作为根本和前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品质,保证其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逐步提升综合素养,为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和准备。在素质教育全面改革以及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师德养成教育受到了重点关注,成为现阶段师范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及核心。对此,文章以地方性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称地方性师专)为分析对象,了解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能本土化就业的师范生的要求及对策,为实现新时代师德养成教育提供相应的参考。也通过对策,以期为师范生的边远山区就业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师范类专业认证为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制定了评价标准,对培养实践创新型的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更新教育理念,以课程改革带动实践活动创新;分阶段稳步推进,实施多样化的教育实习模式;坚持产出导向,重视师范生创新型毕业设计;坚持“评-建-改”多循环评价理念,落实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对于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战略目标,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素质人才培养依靠教师,为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恰逢其时。本文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认证,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师范生培养为例,参照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以“毕业要求为核心”的师范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和提升培养质量的初衷,提出了“多维协同培养”模式。希冀该模式对完善师范专业建设、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教师道德的优良传统和借鉴、吸收国外教师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同时,从师德意识的培养、"慎独"以及师德教育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师德养成教育,达成由微见著、循序渐进、从善积德的完善师德。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还是《江苏省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二)》,都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做出了具体要求。从中文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评价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由于教学实践环节少、专业课程的师范性欠缺及教学指导持续性的缺乏等。为进一步提升中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可以采取强化实训、注重专业课程师范化和教师教育课程能力化、落实双导师制等措施,扎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师范生毕业要求的四方面素养所对应的八个指标点为维度,构建化学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拟定问卷题目并对化学师范生核心素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化学师范生核心素养总体水平(均值)较高;男生核心素养总体均分及八个维度的均分都高于女生,尤其在"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两个维度;年级变量上化学师范生核心素养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四>大一>大三>大二,大二学生核心素养均分相对大一显著降低。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影响化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主客观因素,并从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完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课程实施中"因材施教"几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舒涵 《科教导刊》2023,(24):74-76
文章聚焦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的发展与价值进行分析,给出五条培养路径,分别是注重课程设置,培养师德意识;关注实践教学,培养责任意识;树立教师榜样,形成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提升主动能力;利用社会实践,树立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