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琳娜 《新高考》2009,(12):44-46
一、单基因遗传现象的变式 1.致死基因 致死基因的作用可以发生在生物体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期致死的,称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基因的致死效应往往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某些基因几乎在任何环境都是致死的,而有些基因在某一环境中致死,可是在另一环境中具有正常的生活力。这种致死效应应用在高考试题中,一般以信息的形式给考生进行提示,考查考生对遗传定律的变式应用。  相似文献   

2.
配子致死遗传是指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这可能是由于配子中的致死基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异常变化(缺失或增加,形成单体、三体的个体,产生缺体的配子)所致。这种致死基因可能仅对于某种(比如雄)配子有致死效应,而对另一种配子无影响,此基因又可以遗传。简单地讲就是,受精前的卵子或精子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死亡的现象,是造成不育性的原因之一。本文结合近两年高考遗传题对致死问题进行部分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教学》2016,(22):69-70
<正>高考生物卷中有关遗传规律的题目命题形式灵活多样,要想提高遗传试题的得分率,考生需要在理解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掌握解答遗传学各类试题的相关技巧和方法。例如,基因自由组合类遗传试题常采用"分解组合法",即将由多对基因决定的复合性状分解为单一性状,按分离定律一对一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学中的加法原理或乘法原理再组合。该方法在解答配子的类型、子代基因型的种类、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子代基因型出现的概率等问题中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6,(22):62-63
<正>在解有关生物性状的遗传计算题时,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产生配子等事件都可以看成单位"1",但要注意单位"1"包含的范围。1发现问题例1图1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学生大多集中在11/18和3/5之间,而试题所给答案为3/5。其实本题源于2011年高考海南卷,原题  相似文献   

5.
2014年高考江苏卷33题以Cl B技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遗传的计算和分析,具体试题为: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 B区段(用XCl 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 BXCl B与XCl BY不能存活);Cl 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 B区段(用X+表示)。  相似文献   

6.
1999年河北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生物试卷中有一道涉及伴性遗传的题目,与课本中色盲伴性遗传相似,所不同的是:(1)这道会考题是设定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求亲本的基因型,而课本中讲的例题是已知亲本的表现型推导子代的表现型;(2)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基因b只使雄配子致死而不能参与受精”。题目如下:“某种雌雄异体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只使雄配子致死而不能参与受精。(1)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与狭叶个体各半时,其亲本的基因型为和。(…  相似文献   

7.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有关致死现象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逐渐成为热点。除了考查学生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和生物的变异等重点知识外;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知识的迁移等能力。下面总结并例析了常见的致死现象,旨在为教学提供参考。1配子致死配子致死现象是指致死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中的配子时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8.
一、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1.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2014年新课标I卷,5)【试题】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物会考中常出现分析遗传图谱的试题。因试题中的遗传病种类多,既有显性遗传,又有隐性遗传;既有常染色体遗传,又有伴世遗传(位于X染色体之上的基因遗传),故常使学生无从下手。如何分析解答这种类型的问题,现浅析如下:首先应该判定遗传方式,这是正确书写各个体基因型的基础。题目通常不明确给出遗传病的种类,需根据遗传系谱图来判定是哪种遗传方式。一般来说显性遗传、伴性遗传都具有明显的特点:“显性遗传”:子代中有患者,则双亲之中必定有患者,且后代发病率比较高(至少为1/2)。而隐性遗传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在“伴…  相似文献   

10.
从一道高考试题出发,从存活能力、表型效应和配子育性三方面探析染色体缺失对个体遗传效应产生的影响,为一线教师的生物教学和学生生物高考备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9,(24):75-76
<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与进化模块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发现,绝大多数高考遗传大题的考查重点都在自由组合定律,而关于两对及多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概率的计算是重中之重。独立分析法,即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是应对此类试题的良好解题思路。1两对基因的遗传概率问题例1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两种,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  相似文献   

12.
1致死基因 所谓致死基因就是指某基因的存在能使配子或个体致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1隐性致死 隐性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HbSH-bs),患者体内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人类的半乳糖血症也属于隐性致死基因引起的疾病。植物中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相似文献   

13.
遗传部分的内容向来是生物高考命题中的热点。我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考纲要求,通过典型例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发现规律,灵活应对此类试题。 1.审清题意,获取关键信息,边读题边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更直观,有利于分析题目。 【典型例题1】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假设母本的花全部去雄,从两亲本植株上收集种子,且两植株上收获的种子一样多。将这些种子种植后得子代,自然状态下,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相似文献   

14.
张纲  吴浩 《中学生物学》2009,25(9):51-53
遗传变异与进化是中学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亮点.围绕遗传变异的试题很多涉及到方案的设计,如2003年高考中关于小麦育种设计、2005年全国理综试题中关于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006年江苏省高考试题中关于花色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判断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5.
1 试题 下图为某一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染色体上分布有若干基因,其中果蝇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X染色体上的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果蝇的性别是______。 (2)如仅研究果蝇的灰身对黑身这一相对性状的遗传,则这一果蝇可产生的配子有______,与另一基因型相同的异性个体交配后,产生子代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比例为______,表现型为______,比  相似文献   

16.
<正>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_1为双显性个体,F_2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由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致死基因的存在,结果往往会出现与9∶3∶3∶1不一致的分离比。一、例题呈现例1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1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7.
<正>遗传育种、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制备、微生物的分离等教学内容都涉及筛选的问题,近年高考也常以其作为命题素材,笔者现结合高考试题对筛选类问题给予简要归纳和分析。1遗传育种中的筛选问题为获得所需要的生物类型,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及利用基因工程育种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例如,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为选育出符合要求的显性纯合子,要让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杂交育种往往要经历很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9,(20):72-74
<正>在近几年的高考遗传题中,从性遗传问题是一个热点,也是公认的难点。教材中关于从性遗传的阐述不多,从性遗传是指相同基因型在不同的性别中表现为不同表现型的现象。它与伴性遗传的区别为控制从性遗传的基因一般位于常染色体,而不是性染色体。往往会受到性激素和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性别中有不同表现型。常见的从性遗传现象有人类的秃顶、食指长短以及绵羊有无角等。现以近几年高考中的从性遗传试题为例,通过对比研究,对遗传中的从性遗传问题做一些梳理和拓展,为同行教学与备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如果将遗传类试题求解分为三个步骤(前提、过程和结果)的话,遗传方式的判断是前提,概率计算求解是结果,而基因型的判定便是链接前提与结果的过程。基因型的确认既是简单问题的分析基础,更是综合类试题解决的切人点,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因此遗传类试题常常涉及亲、子代基因型的推导。由此可见,遗传类试题突破的关键在于基因型的推导。本文主要以高考遗传类真题及最新模拟考试题等为依托,就如何在给定的题目条件下顺利推断特定的基因型作一探讨,希望能为考生备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68-69
<正>玉米是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开花时雄花位于植株顶端,雌花位于叶腋处。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玉米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之一。故此,本文探讨与玉米有关的一道易错遗传题的解法。例题已知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将有茸毛玉米自交,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