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增强高职护生的各种心理素质,使其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文章首先对相关理念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提升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重要性,接着论述了高职护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韧性差异,之后说明了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护生应当具有的心理韧性,最后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现状,探讨影响其心理韧性的因素。方法:根据随机原则,选择30名高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R89量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调查护生的心理韧性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并探讨影响其心理韧性的因素。结果:30名护生心理韧性总体分数低于常模,p<0.05;而情绪管理能力总体分数与常模比较p>0.05。性别、年龄、是否为学生干部因子差异对比,p>0.05;而是否跨省、是否为独生子女、学历情况、情绪管理能力因子差异对比,p<0.05。结论:高职护生的总体心理韧性较差,应加强心理干预,帮助其尽快适应环境,提高心理韧性,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291名藏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施测,探究藏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心理韧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上水平;藏族中学生倾向选择的应对方式依次为:忍耐、问题解决、退避、发泄、幻想和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多元回归显示,藏族中学生积极的心理韧性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年制高职护理实习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关的对策应对实习前不良心理状态。方法对163名护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发放问卷并收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生对实习没有较好的心理准备,担心临床操作技能欠缺,不适应新环境,害怕与医护人员、患者接触沟通等问题。结论在护生临床实习前,采取进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进行心理辅导、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缓解护生临床前的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周晓春 《考试周刊》2010,(53):167-168
本文对护理高职生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护生的心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护生学习健康评估实践知识和技能存在着求知、畏难、依赖、害羞、自满心理,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了护生对健康评估实践技能的掌握,为后期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以及临床实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1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应付方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利用SPSS16.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2不同心理韧性水平的大学新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74,p<0.001),通过2种应对方式可以负向预测心理症状(β=-0.42,p<0.01)。结论: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个指标均有重要影响,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Conner-Davidson韧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230名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良好适应者的心理复原力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且拥有高自尊和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贫困生心理复原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以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自责)显著负相关;自尊在解决问题和心理复原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求助和自责完全通过自尊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8.
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危机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高,心理危机来源主要有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经济、家庭等方面,心理危机应对方式还需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需要不断健全。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使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采取问卷星线上的方式共得到1198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1198份数据中无焦虑症状762人(63.6%),轻度焦虑398人(33.2%),中度焦虑30人(2.5%),重度焦虑8人(0.7%);女生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历、年级和居住地在焦虑上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与焦虑存在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焦虑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简称中职生)心理韧性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尊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测量463名中职生。结果:(1)在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上,二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女生积极认知显著高于男生,家庭支持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高心理韧性中职生的问题解决、发泄、求助、幻想、忍耐得分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中职生。(3)心理韧性与问题解决、发泄、求助、幻想和忍耐显著正相关;自尊与问题解决、求助显著负相关,与幻想显著正相关。(4)问题解决、发泄、求助和忍耐直接影响心理韧性,同时,自尊在问题解决和心理韧性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中职生的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关系密切,帮助中职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困难,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可以提高中职生的自尊水平,有助于中职生心理韧性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临床护生实习压力的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选择辽宁医药职业学院160名临床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症状自评量表来对护生实习压力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护生实习期间,面对压力所采取应付方式的不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护理专业教学指导中应注重对护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让护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提高护理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专科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现状,研究积极心理资本与专科护生职业认同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专科护理教育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生职业认同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安徽省铜陵市某高职类院校护理专业三个年级共826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专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为54.16±9.42,职业认同各维度与心理资本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自我效能、韧性和希望三个维度对职业认同均可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结论:科护生职业认同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专业的教育者因针对各因素制定合理的方案,并在教学中引入对学生积极心理建设的方法,促进专科护生职业认同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高职贫困生为特殊的高职生群体,调查五年制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现状,基于心理韧性的过程性定义,分析心理韧性理论框架与成功干预案例,从心理韧性内部因素着手,设计团体辅导方案,组织实施干预,提升心理韧性,促使其成长、成功与成材,旨在为五年制高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汤倩 《林区教学》2022,(5):100-103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提质培优的重要发展时期,培养专业技能高、心理素质强的高质素人才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新的期待.调查显示,当前高职生的社会技能水平总体一般,心理资本水平良好,社会技能与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从提高高职生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等方面入手提升他们的社会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非常高,导致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感染风险增加,对刚走入临床工作的实习护生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护生实习工作中自我效能的研究及应用,制定了提高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水平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锐器伤对高职护生伤害的目的,为保证护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EPQ、SCL-90对高职院校130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外向性与具有普遍适应意义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一些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心理症状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心理症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具有普遍适应意义的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得分呈显著负相关,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应对方式问卷、精神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17名高职生及53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高职生六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高职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差异。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六种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相关。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求助进入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回归方程。结论高职生的应对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压力时的良好适应,是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为了解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倾向的关系,对重庆市78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年级之间成"马鞍形"发展趋势,心理韧性各维度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留守初中生积极应对倾向弱于非留守初中生,消极应对倾向强于非留守初中生;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对其应对倾向有着重要影响,但家庭支持影响力较弱。  相似文献   

19.
以467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幸福感量表和大学生人际沟通量表,对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高职护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满意度,自我信心,个人成长方面的幸福感较强,爱情满意度则较低;高职护生总体人际沟通能力中等偏上水平,倾听能力相对较强,而社交互动能力则相对较低;高职护生表达能力和爱情满意度、倾听能力和爱情满意度、社会互动能力和爱情满意度、倾听能力和目标感、社交互动能力和目标感之间存在负相关;高职护生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同理反应能力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中,韧性心理资本水平最低。青年教师韧性心理受职称职务、教龄、学历层次、韧性资产、风险应对技巧、职业信念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场域中,可以通过畅通个人发展通道、塑造良性的生态环境和提升学校的组织韧性等方式增加青年教师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通过培育创新精神、增加风险应对技巧等方式来重塑青年教师惯习,从而达到提升青年教师韧性心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