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本位的"艺术英语"教学,力求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践行行之有效的活动策略,优化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体验性、表现性为主要特征的评价体系,促进儿童言语生命的灵性生长,培养和提升儿童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理解儿童需要成人尽可能地拓展视域,以丰子恺为代表的“绝缘说”不失为一条重要的艺术路径。艺术中的“绝缘”源于审美无利害性,以远功利性、去因果关系、见事物真“相”及有情化为特征。以“绝缘”之眼观儿童,丰子恺发现儿童是健全的欲求者、投入的游戏者、丰富的同情者、直视的“绝缘”者。儿童不仅具有美学属性,而且还有美学根性,这使丰子恺将儿童与艺术比肩,并给予儿童崇高的敬意。在借鉴丰子恺的“绝缘”视角时,成人既要以“绝缘”的眼光理解儿童,也要以本身具有“绝缘”之眼的儿童作为引路人,才有可能在丰富的意义参照系统下看到儿童的丰富与复杂。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完整儿童"观念在美国兴起,它是现代儿童观念的来源之一。1880年,海尔曼借助福禄培尔"恩物"的创造原则对"完整儿童"进行了最初说明。受进化论思想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霍尔、亨德森、约翰逊以"有机体"为切入点对这一观念进行了分别阐释。杜威以"经验"连续性为依据、克伯屈以"活动"为实现路径的说明则意味着"完整儿童"观念的成熟。"完整儿童"观念对当时众多教育运动、学校教育实践以及教育观念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后续民众与学者们关于儿童地位、学校角色等方面认识的更新也发挥着持续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烈 《考试周刊》2011,(26):27-29
"碧"字有美玉和青绿色的意思。"碧"字频频出现在唐宋诗词文中,惟令人惊异的是"碧"字绝大多数都出现在写愁的诗句中,更甚者,"碧"字直接成为愁的代名词,有不少的作家用"愁碧"、"凝碧"、"怨碧"等字眼。仔细研究,"碧"与作家表现之"愁"有很深的关联,且随作家风格个性之差异,其艺术性表达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是十分常用的。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什么困难吗?”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并不同于电脑对于信息的加工。人对于事情的理解受制于许多的因素。理解并不是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完整的人的心智活动,包括心灵的——自我审思、扣问心灵,也包括智力的——回忆、推理、判断、想象等等。  相似文献   

6.
严咏梅 《江苏教育》2014,(13):45-46
"艺术英语"教学力求以"儿童文化"儿童精神"为引领,给儿童以智慧的启迪、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融,让学生自然、自由、自在地生长,实现儿童精神与言语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7.
戴振华 《江西教育》2003,(20):27-27
课程改革开始以来,课堂的“完整”性问题突出表现出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重视。纵观传统的《自然》教材,就编排来看,一课课分得很清,知识体系为主的印迹十分明显。一节课,学生围绕目标,做了实验,得出了结论,就算得上完整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编排体系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科学课堂“完整”的重新审视,科学理解,有助于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有效地指导实践。所谓课堂的“完整”,并不是指一节课具体教学环节上的完整。这里就从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和学生后继学习的完整性两个角度展开探讨。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绿茵东湖幼儿园积极构建"四艺"特色活动。激发儿童对"四艺"活动的认同感,乐于选择适合的材料通过描绘、改造、变形、组合来完成艺术创作与造型。同时遵循赏识、支持、因材施教的实施原则、进行指向型、互动型、情境型评价,让全体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四艺"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激发创作兴趣提升儿童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幼儿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多、远离农耕活动的现状,幼儿园积极探索并建构适宜幼儿发展的"农趣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幼儿到广阔的田野之中接触农作物,感受自然现象,体验农耕意趣,积累与农耕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参与课程中进一步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践者普遍存在不能有效运用教育理论驾驭自身教育实践的问题,表现出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指向理解“完整的人”的认识模型坚持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并融合复杂性思维、理论建模等创新性思维方法,梳理马克思“完整的人”思想并将其作为模型建构的理论依据,从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性三大存在以及意情知行四大维度出发,建立认识模型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指向理解“完整的人”的认识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教育实践者提升对教育的认知水平、教育理论的理解与建构能力以及教育实践的总结提炼能力。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人的历史,如何看待历史直接与对人的本质的界定有关。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完整的人”,这表现在人的需要是全面的、无限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是各种活动方式存在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是全面的社会关系。“完整的人”的界定决定了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必然是全面的历史,因而历史发展也表现为全面的多级发展,但是,人的历史又不是杂乱无序的历史,而是一部统一的历史,其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这种全面的多级发展的性质,有利于我们认清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直接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儿童立场",引导学生开展"慧问"——体验式、思维性的学习方式,进而探究"被表达"的破解之道,促进智慧表达,让学生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儿童艺术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不是永久固定的,儿童阶段艺术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生成的过程。因此基于儿童的天性基础上的艺术活动更应该是幼儿主体性的张扬和体现,如何对待儿童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关注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合理利用它们生成有意义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4.
15.
刘淑唯 《早期教育》2014,(10):42-44
幼儿园"四加一"完整课程,主要是由四天基础课程和一天特色课程构成,并以同龄加混龄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通过梳理"四加一"完整课程的框架、理念及实施三个方面,使得幼儿园课程真正成为涵养儿童生命、丰富儿童自我、提升儿童能力、完善儿童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多样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以来,徐州市公园巷小学以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开发课程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为龙头,充分依托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出极具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国志 《甘肃教育》2022,(23):107-110
讲故事、写故事的能力,是一个人动口、动手、动脑、动心的高级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鲁迅的文章有很强的借鉴性,是语文教学的最好“例子”。文章以选入义务教育课本中的鲁迅文章为例,主要从生活观察、对话冲突设置、幽默智慧的追求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了借鉴鲁迅独具的故事思维、体会鲁迅精心的叙述视角、赏析鲁迅作品中精巧的故事情节、学习鲁迅生动丰富的语言运用表达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降,"表征主义认识论"使原本完整一体的知识于"知性"与"物性"、"命题之知"与"能力之知"、"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等多个维度上发生分离。甚至可以说,一直以来教育世界所传播的仅是知识的"一半"或言"半体知识"而已。20世纪中期以后,认识论革命尤其是职业教育对于"完整知识"的诉求,终使"表征主义认识论"走向瓦解,并逐步转向知识"现象学"。该背景之下,"现象学"知识即由范例、行动、叙事、情境所承载的"完整知识"在教育教学中逐一得以凸显,并将主导职业教育领域具有"现象学"旨趣的课程与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想探讨的是游戏与培养儿童艺术能力的关系。所谓“游戏”的涵义是什么?它与艺术是一种什么关系?在儿童艺术能力培养中游戏起到什么作用?在此,笔者想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学思维”活动课程,对7—8岁儿童各27人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思维能力训练,探讨该活动课程对儿童图形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儿童的图形思维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