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记者》一年一度的十大假新闻又评出来了①,看了之后,总觉得有些话还要说,有些分析还要做。谁都知道,关于虚假新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题目(要是让人不谈、少谈多好),更是一个常谈不老的题目(要是让人谈不出新来多好)。常谈,根本原因在于虚假新闻常新,危害  相似文献   

2.
崔文斐 《青年记者》2007,(12):27-27
2007年第一期《新闻记者》盘点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新闻的真实性的问题又摆到了所有记者的面前。 再谈新闻的真实性,确是老生常谈。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应该是记者心中必须时刻绷紧的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中国的新闻市场也越来越活跃,新闻报道的内容渐趋多样。  相似文献   

3.
好几年前读过一篇短文.一位有旅外经历的女士说,在一些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如果遇到有人恃强凌弱,周围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不是像咱国人那样围观看热闹,而是一齐无言地注视;如果那个恃强者还不肯罢手,会有人正色以告:“我们在看着你呢!”接着,会有更多的人发出呼应:“对,我们在看着你呢!”  相似文献   

4.
所谓虚假新闻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所报道的新闻不是客观实际中存在的真实事实。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杂志是由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本刊提倡立足中国经验和本土关怀,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价值的学术研究,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支持。稿件请用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xwjz@sumg.com.cn,并在邮件标题处注明稿件标题。为保证稿件得到及时处理,请不要直接投寄给编辑个人。  相似文献   

6.
7个月里,这名年轻的记自称游遍了全美国,写了73篇稿件,但其中36篇是杜撰的。杰森事件被称为“有史以来商业化传媒雾蒙蒙的大海中最大的冰山浮动”。  相似文献   

7.
当前虚假新闻的表现 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公布和查处的若干虚假新闻案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捕风捉影的失实报道.把小道消息当做新闻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新闻来报道,这是当前假新闻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 二是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有的记者变成了“作家”,虚构事实、编造故事;有的记者编造采访行为,没采访就写访谈.这种造假手法最恶劣,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极坏.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馅包子”假新闻,就是一条典型的记者自编自导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8.
隐性采访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因为它特殊的采访方式———记者为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采访意图有意地隐藏起来,而遭人议论,是非难判。但一旦产生,它就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发生着作用,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其采访的过程是隐秘的,但其最终的作品往往要展示给公众。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新闻现象,它广泛存在,并且有蔓延发展之势。因为隐性采访手段的秘而不宣,常使它能得到显性采访无法得到的采访对象毫无防范和乔装的呈原生状态的真实资料,因而最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特征。又因为是在被采访人毫不设防下真实再现,所以其内容往往具有轰…  相似文献   

9.
《南方周末》对中国民生疾苦和社会流弊的长期关注与揭露,是它赢得许多人认侧的重要因素。这些揭黑报道除了题材本身足够吸引读之外,准确的事实、翔实的内容、到位的细节和恰当的风也非常有助于扩大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李俊 《新闻窗》2007,(6):37-38
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成了虚假新闻的代名词,也为新闻界树立了一个警示牌,一些媒体称他是新闻界的一大耻辱,影响深远。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纸馅包子”事件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可取。笔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有10年,对如何杜绝假新闻,在采访中有—些教训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储符琳 《声屏世界》2006,(10):25-26
记者采访的基本方法有访问、观察、体验、研究资料等等,其中,访问之所以被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访问是采集所有新闻素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环。而在访问的环节中,新闻记者最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提问。甚至有资深的新闻人认为,一位记者的功力如何,往往就是从他提问的水平中反映出来。对于电视记者来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往往也来自于记者现场采访时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1.现场采访的提问关键是要抓住观众的焦点,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提问要“一针见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靠平时的积累,因此,新闻记者平时要多…  相似文献   

16.
张奕 《新闻记者》2000,(9):41-43
在很多人眼里,网络记者可谓 是新潮的职业。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部门还未核发过网络记者证。所谓的网络记者,其实是一批持有传统媒体记者证,但向网络发稿的记者。那么,它究竟与传统的记者有何不同? 我是1999年进入解放日报的大学生,主要负责网络版滚动新闻的编辑和网络新闻的报道。在这之前,我曾经在解放日报国内新闻部实习过很长一段时间,也参加过1998年抗洪救灾等重大新闻的报道工作。可以说,从国内新闻部到电子网络版,我经历了从传统记者到网络记者的变化,有幸初尝了网络记者的滋味。 网络记者的亲密伙伴 …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是历史的书写者。想到手中的笔将要点滴记录一个时代的轮廓和印记,记者浮躁的心也会平静下来沉重起来;想到经自己的手出来的报道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被查稽和引用,编辑手中的笔也会凝重起来客观起来,充满关怀。  相似文献   

18.
提起李尚志,中国新闻界的同仁和许多读者都不会陌生。这位被誉为“中国政坛摄影师”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曾第一个报道全国人代会上有代表投弃权票,第一个以第二人称写消息,第一个把毛泽东写成“人”而不是“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报刊的读者都曾读过李尚志的作品。 应本刊之邀,李尚志同志将陆续撰文,回忆他担任党中央和国家重大新闻报道的专职记者期间的采访故事,冠名以《中南海采访漫忆》专栏,在本刊连载。青年新闻工作者们可以从中学习这位名记者的采访作风和艺术,读者也可以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新闻内幕。  相似文献   

19.
20.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题为《纸做的包子》,就是典型的一例造假新闻。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于23日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发出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