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新冠疫情冲击,高校毕业生呈现就业去向日益多元化、体制内就业偏好显著增强、就业期望同质化问题突出、“慢就业”和“NEET族”有所增加等现象。新冠疫情对经济和就业影响深远,供给叠加竞争压力倍增,毕业生合法权益维护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市场、高校三个层面齐抓共管,打好“组合拳”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给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带来新的挑战,也成为相关学界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通过调研学生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就业观念等,提出构建创新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力图从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家长、学生等方面共同发力,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蔓延。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日益突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依据精准帮扶理论中精准识别、精准分析和精准施策的研究思路,首先根据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目的和行为差异,将其划分为:考察蓄力型、“学考”多战型、优选固执型、就业困难型和放任消极型五类,然后针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不同类型进行成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精准帮扶策略,以期有效化解“慢就业”的消极作用,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日渐凸显。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重要关系人,其所持的子女就业观是影响孩子大学本科毕业去向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课题组以当前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的社会现象为研究背景,选取大学毕业生家长作为调研对象,透过家长对大学生子女的毕业去向的期待和去向选择影响的调研,分析当下大学毕业生家长所持的就业观念与大学生“慢就业”选择现象蔓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毕业生群体中涌现出的“慢就业”现象成因之后,通过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出加强思想引领工作、优化培养模式、建立工作台账、创新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等策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为解决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发生转变,在产业升级调整、新冠疫情防控和复杂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与之相反,受到多元化择业观和包容开放的社会就业环境影响,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本文立足当前时代背景,从外部就业环境、就业指导体系、就业竞争力三个维度深入解析“慢就业”现象的产生原因,并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改进就业服务措施三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提供契合时代背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下,大学生的主动就业意识降低,毕业生中“慢就业”“不就业”现象日趋严重。文章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环境、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意识等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提出应从端正毕业生就业思想、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毕业生自我认知等方面来培养毕业生的主动就业意识,制定合理职业发展规划,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抗逆性,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逐年上升,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媒体曾报道“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更难就业季”,而近两年媒体又广泛关注一个新的现象——“慢就业”。一些高校就业部门老师和用人单位都有切身感受,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经常面临毕业生参与不积极的尴尬场面,而一些用人单位通知毕业生面试,也经常出现爽约的情况。大家既担...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重要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备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然而,受国际国内等复杂因素影响,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呈现蔓延趋势,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健康稳定。针对“慢就业”现象影响因素关联复杂、调查数据呈离散高维分布等问题,基于“慢就业”现状深入调查分析,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学校、家庭、个人、社会四个方面定量厘清影响因素相互关系。为改善“慢就业”现象,从学校、家庭、个人、社会角度提出相应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毕业生存在"慢就业"现象,而农业等行业特色高校由于其自身特征,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农业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由学校、家庭及个人等主客观因素共同造成,农业高校应从推进"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优化"全方位"就业服务等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就业效率,降低"慢就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庞大的“择业慢”群体出现,高校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高校应研究“择业慢”现象和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实施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做好市场需求预测、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认识和定位就业管理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对策,以解决大学毕业生“择业慢”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高校毕业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了许多经典论述,蕴含了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深切情怀。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的“情怀关照”可以概括为真挚的关爱之情、谆谆的教诲之情和殷切的勉励之情。“情怀关照”思想理念缘起于党的领袖对高校毕业生的深度关怀,其教育思想内涵深邃丰富,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质,具有鲜明、重要的时代价值。“情怀关照”与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践的契合发展要在思想指导层面、政府层面、高校层面、社会层面和高校毕业生五个层面着眼发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针对高校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的状况,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思想破冰”决策共谋,“行动破局”发展共建,“机制破障”齐抓共管,“提质增效”效果共评,“内外兼修”成果共享,提升高校就业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的"慢就业"现象越发突出。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慢就业"现象,探索在职业能力训练营视阈下,通过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素养,摈除"消极慢就业"导致的"懒就业",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5.
"就业难"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问题。然而,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些大学毕业生反而选择了"慢就业"。本文从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四个维度分析"慢就业"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调适策略,以缓解"慢就业"现象,帮助处于就业困境的大学生寻找就业路径,使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16.
“慢就业”群体不断扩大逐渐引发社会的密切关注,这关系到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要强化办学定位和专业解读、开展职前专项培训和毕业教育、推动校外实习就业有效衔接、营造积极向上的职业“认同”氛围、构建就业指导与服务“六化”体系;毕业生要提高自身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府更要加强对就业舆论的正确引导等。该对策的提出旨在为河北省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及地方院校解决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以期在社会、高校、家庭和毕业生等多部门、多角色、多维度的共同努力及协同合作下减少“慢就业”毕业生数量。  相似文献   

17.
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总体强于非985、211普通高校的现象由来已久。本文从现实出发,通过分析国内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提升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指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毕业生求职难、用人单位招人难、高校推荐难的“三难”现象,认为CRM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有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CRM系统的业务模型、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结合新形势下的社会现状和毕业生特点,梳理主动、被动两类“慢就业”学生群体及其在就业工作中的各方面具体表现,分析社会、家庭、求职技能与学生心理四个层面的相关因素,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毕业生“慢就业”全过程精准帮扶提升路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三个转变” 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连续扩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3年,毕业生将达到212万,2004年将达到250万人。不论从当前和长远来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是当务之急。但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比较严重地存在着重“进”轻“出”,重“国”轻“民”,重“就业”轻“创业”等现象。因此,克服和转变这些有碍毕业生就业的现象,是实现拓宽就业门路、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前提。一、克服重“进”轻“出”的现象,从思想上组织上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里,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