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弋然 《亚太教育》2019,(10):59-60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是高校人才评价观念的变化和人才评价主体的转换,回归高等教育逻辑起点,从知识本位出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是对高深知识的承认与尊重,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大学的学术自由,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本文从政府和高校层面出发,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的良好运行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制造同意理论和历史制度主义,研究通过构建“同意”的“主动接受—被动接受”的分析框架,对大学学术评价中“唯论文”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问题是多种力量共同“制造”的结果。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学术交流的有效形式、论文发表是现代学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论文是大学教师追求声誉的有效载体等因素,大学学术评价对论文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促使高校教师选择“主动接受”论文发表工作。另一方面,大学学术评价也受到多层结构的影响。在工业时代学术评价标准的变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运动、高等教育治理体制的项目制以及高校教师职称晋升锦标赛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校形成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发表论文的“内部国家制度”,对教师起到“微妙的强制”作用。高校教师选择“被动接受”,将主要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教师不断进行论文发表的“赶工游戏”,也制造了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痼疾。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师的学术研究活动呈现出高度的制度化和组织化,随着行政权力对于高校干预程度的加深,教师的学术研究面临着来自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教师自身三方面的压力。由于行政方面话语权的不断增加,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干预,学术研究成果表现渐趋平平。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应符合学术本身的价值标准,同时为社会发展服务。建构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明晰学术研究的本质逻辑、规范逻辑、执行逻辑。厘清学术评价中的价值冲突、尊重学术研究的内在规律、凸显学者的主体地位、营造学术研究的良好环境、发展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自主性是突破学术研究"五唯"弊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如何全面、恰当、客观地评价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大学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所在,也是面向21世纪师资队伍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拟就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内涵的界定、学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系统是由院校和学科交叉形成的矩阵结构,大学教师的身份交叠于院校和学科,大学教师评价是院校维度高等教育治理和学科维度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关键议题。巴黎-萨克雷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由职前的准入招聘评价和职后的职称晋升与日常绩效评价构成,在院校维度推动评价权力再配置、评价制度再设计、评价主体多元化改革;在学科维度修订评价技术手段、明确评价内容侧重、夯实评价合法基础,其评价体系与变革逻辑既有民族性,也有普遍性。应当从院校和学科两个维度出发,深化新时代大学教师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发展规律、大学发展逻辑和学术发展需要的视角论证了"教学学术"思想的逻辑合理性:"教学学术"符合知识发展规律,符合大学发展规模,符合学术发展规律。虽然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学学术"给予了法理肯定,但教师评价政策对"教学学术"缺乏行动支持,大学教师群体对"教学学术"的认识和实践并不统一。因此,"教学学术"在中国大学的实现途径是:高等教育行政政策的引导作用是前提;大学内部治理机制的保障作用是关键;大学教师知行合一的自觉态度是核心。  相似文献   

7.
陈林 《当代教育论坛》2008,(12):105-106
高校教师职业素质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职业要求,也产生了一些看似难以调节的矛盾。笔者通过对欧内斯特·博耶的两篇学术报告《学术水平反思》与《学术评价》进行分析与比较,总结出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和评价框架,提供了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探讨的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职业素质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职业要求,也产生了一些看似难以调节的矛盾.笔者通过对欧内斯特·博耶的两篇学术报告<学术水平反思>与<学术评价>进行分析与比较,总结出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和评价框架,提供了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探讨的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职业素质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职业要求,也产生了一些看似难以调节的矛盾。笔者通过对欧内斯特.博耶的两篇学术报告《学术水平反思》与《学术评价》进行分析与比较,总结出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和评价框架,提供了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探讨的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教学学术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核心能力。本研究在构建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教学学术能力评价量表,并对上海市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总体较高,在年龄、职称、性别、教龄等指标上并未呈现显著性差异。在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教学学术能力的要素进行研究时发现,文化认知、组织规范、政策规章三个维度共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发展,其中大学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和科研氛围、晋升和奖励政策是影响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对量化评价方式的过分倚重,弱化质性的同行评价方式,学术评价结果受到严格的控制,评价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失范是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社会逐渐趋于理性化发展的现实状态导致学术界对于工具理性主义的追捧,过度的学术量化行为会导致大学的发展偏离学术目标,忽视了不同学科性质评价的差异性。我国受传统儒家学派提倡的伦理理性的影响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理性习惯,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为政府或大学顶层对于教师学术评价的较强控制。正当化主义职业伦理导致了功利主义有可乘之机,也是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异化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学术性的工作,学术性是高校教师的最基本的特征,教学学术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纬度.目前,由于我国高校教学学术的缺位,所以就严重地制约着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确立并坚守自己教学学术的理念,同时制定一种对教师的教学学术进行评价与激励的制度,以此引导大学教师重视教学,重视对教学学术的研究,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能够对学术领域的发展和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本文从理念、制度、方法三个维度对中美两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从中得到些许启示,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助力。  相似文献   

14.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之所在,应从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大学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大学教师专业忠诚于学科文化等方面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同时,以教学学术为切入点,通过完善教学学术评价制度和培育学科文化等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逻辑。学术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教师的理想,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统一于学术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通过激励机制,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来完善和推动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以达到对教师的良性督促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改革是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指挥棒,关乎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保证,是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需求,是转变教师教学评价理念的关键抓手。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存在评价育人功能有偏差、评价内容窄化、评价主体参与度不均衡、分类评价标准不足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的创新路径是:转变教学评价观念,回归教书育人实质价值;完善教学评价内容,突显教学业绩和教学吸引力;强化评价主体多元,持续提升教学满意度;建立分类评价标准,进一步彰显不同教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地进化着。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改革的重点,受到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教学学术理论对大学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标准。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中高校教学面临的现实危机为背景,深入分析教学学术的内涵和特征,探讨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以高校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标准为核心,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进行积极思考。青年教师是大学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学术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标准是目前在教育界比较受到关注的焦点问题,值得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师发展在国外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课题,在国内还是一个新概念。本文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研究我国地方大学教师发展问题,探讨建立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改革高校师资人事管理制度、培育大学教师文化、提高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对高校教师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建构教师个人学术职业阶梯平台等高校教师发展的基本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在大学再学术化背景下,为实现大学学术功能、形态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要求而进行的一次关于大学学术研究功能、形态和实践范式的再分工和再调整;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内部建立起学术性与应用性两种相对分立的教育实践体系;它对地方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理念和形态的转变提出了现实要求,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坚持对大学学术研究分化现象的肯定性和批判性双重价值评价,以及坚持大学学术的根本价值和保持大学学术形态多样性的统一,应该成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两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教学学术的研究则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维度。在教学学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下可以有效推进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平衡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系、完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和外部评价环境。在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生成中应该着力于教学学术理念与教师角色、评价与激励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及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改善并且有效地提高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