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晴  朱德全 《课程.教材.教法》2021,(12):109-114+121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旨在实现理论自洽与实践自觉的辩证统一。在逻辑样态上,体现出从劳动到经验的劳动教育课程的演绎逻辑,政治—经济—文化投射下的归纳逻辑以及内嵌于学校的同构逻辑。在实践架构上,包括发展进阶的价值尺度、多维瞄准的要素尺度、一纵四横的结构尺度以及三位一体的功能尺度。因此,通过构建“跨界—划界”的思维场,明确“强教—重学”的教学位,打造“外缘—内生”的生态群,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双向形塑,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打造全方位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是增强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搭建教学内容明晰、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评价规范的劳动教学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能”“以劳健体”“以文育劳”“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娟 《继续教育研究》2023,(10):103-107
在新时代,我国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高校应坚持以劳模精神引领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劳动锻炼成长成才。将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必然性联系起来,对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进行了剖析,并对以劳模精神引领的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为理论规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耕读文化”与“工匠精神”为历史根脉,以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现实语境,对丰富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为有效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要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劳动素养、优化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制度保障。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实现教育强国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成功的关键途径,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劳动教育富含“让人成为人”的最根本、最深远的育人价值功能,能有效树德育美、增智强体。在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当下,教师应积极遵循《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深入解读分析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创新优化劳动校本课程内容载体的设计,强化对劳动教育实施渠道的开拓,充分丰富学生在劳动课程的过程体验,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基因”,通过构建全面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劳动课程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实现劳动感悟与价值观内化相融合,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6.
黄莉 《广西教育》2022,(34):34-36
本文以南宁市青秀区卓立实验学校为例,从课程目标、主体框架、实施路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论述该校重点打造指向劳动教育的“童梦课程”之“力行”版块,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三园”劳动教育活动体系。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践行立德树人,把握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确立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先导的课程目标,依托办学理念与区域特色资源,创新研发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星歌课程”,通过跨学科整合、研学体验、家庭实践凸显对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支持,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叶璐 《教育艺术》2022,(7):76-77
为了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本地地理优势,结合中国兰花丰富的内涵,开发 “兰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主题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在“育兰养兰”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崇高与快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领学生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9.
“双线架构”是指劳动教育教材体系由明线“自我—他人—社会”和暗线“国家—个人”双线组合而成。前者从内容视角体现出劳动教育的范围由“个人—他人—社会”逐步扩展的理路;后者则从功能视角反映出劳动教育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内质。劳动教育终极目标上指为党和国家培育人才,下指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二者共同构成劳动教育教材的体系。劳动教育教材“双线架构”体系是推动劳动教育开展的重要抓手,是落实劳动教育政策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劳动教育教材编写和教学的重要依凭。构建劳动教育教材“双线架构”体系,从劳动教材建设的角度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可以从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劳动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学段的衔接等方面落实劳动教育教材的“双线架构”。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作为"五育"教育体系之一地位凸显,彰显出独特的立德树人价值.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丰富的价值,具有明确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协同性.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具有价值引领、实践育人和情感化人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价值.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质,学校劳动教育应该充分把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实施样态的一致性和侧重点,在劳动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中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邹燕 《江苏教育》2022,(63):61-63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该基于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目标,设计指向五育融合的班本课程。班主任通过“劳动+育人”课程的设计,形成课程定位与原则,明确目标与内容;抓住时事热点,开发主题课程;汇入多方资源,推广榜样学习;定制幸福班级岗位,建设班级制度;通过班内两级评价,班外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小红 《教师》2023,(30):108-110
新时期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要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支撑,为了更好地在幼儿园中开展好劳动教育,幼师应充分挖掘与利用有益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文章从三个方面就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推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策略,提出挖掘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家庭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以及社会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支持体系,让幼儿园劳动教育得以更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沙河口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之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劳动教育的规律性,引领中小学有效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确保每个中小学生都能通过劳动教育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努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逻辑旨归在于走向跨界融合。在价值层面,应以人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以具身化发展为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在认识层面,表现为由确定性到关系性的新思维、由五育并举到以劳育人的新视角、由边界课程到跨界课程的新话语;在实践层面,需要建构全息育人的课程目标、组建异质交互的课程主体、整合横纵交叉的课程资源、推进开放交融的课程实施、实行动态生成的档案袋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形态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课和劳动教育活动课等三种形态类型,并对此提出确立“立德树人”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构建层次性、梯次性、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搭建课程实施“立交桥”,建立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形成多类型多节点的科学评价体系等课程组织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30多年来,上海市坚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受劳动教育。具体来说,上海市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编制教材--破课程定位之困局;二是建立课程标准--破课程规范之困局;三是采用项目学习方式--着眼于项目引领的课程理念;四是优化技术项目与载体--与时俱进的发展探索;五是创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开拓教学环境及资源建设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进行前提性反思,即什么样的劳动才具有立德树人之功能。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以“真正自由的劳动”为逻辑前提,规制出“美”的劳动应具有创造性、社会性、实践性,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供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增加创造性、协作性的劳动供给,不断提升劳动教育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践导向劳动课程是以科学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和服务他人的道德品格为目标的劳动课程。通过劳动实践问题发现、劳动成长任务设计、劳动课程实施、劳动行为评价等路径,传统的劳动课变为有科学方法指引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从“单学科”走向“跨学科”,从“学技能”走向“练思维”,从“劳动课”走向“做事情”,真正实现学生从想劳动、会劳动到善劳动、爱劳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服务学习和新时代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适切性,同时服务学习课程设计为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围绕课程主体、目标、内容安排、组织实施、总结评估等五个课程要素,将“服务学习”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课程框架,并以“匠心·职教公益课堂进村社”劳动实践项目为例,形成“调查村社需求—确定劳动课程目标—设计劳动课程内容—开展劳动课程实践—系统观察和记录—反思、理解与领悟—劳动知识、技能、价值观的再应用”的劳动教育课程周期循环,在此基础上实施分析了一门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综合特殊教育学校,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曲融”教育理念,通过实施“1+3”劳动课程、开展“曲融”育人主题课程教学以及设计“六曲卡”学生评价体系,对残疾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学有专长,掌握生存本领,最终融入社会并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