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当前教育发展的目标追求。这一目标为高质量课后服务建构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服务建构的基本要求、目标追求和实践支点。五育融合重在全面和融合,融合视域下的高质量课后服务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创建以全人为原点的服务文化,建设多育融通的服务课程,打造多功能的融通式服务平台,创设具身化的融适式服务样态。  相似文献   

2.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重要的创新路径与育人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要素的挖掘、联结和有机融通,高效、可持续促进学生与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近四年来,“五育融合”的理论依据日趋完善,“五育融合”的实践样本逐渐成熟,依托“五育融合”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方兴未艾,贯穿“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课程初步生成。当前“五育融合”区(校)本化实践依然面临教育生态紧张及内生动力不足、价值导向游离、协同治理机制不畅等新困境,还需从重构学习生态、打造协同机制、优化教育治理和推进智慧教育等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3.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思维的新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新范式,其引领下的教学变革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融合的发展。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教学以“五育间性”为根基,遵循由“渗透”到“互联”、至“互育”、达“合育”的认识逻辑,由“源”及“流”地推动五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渐进融合。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强化融合育人的有力支撑,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等举措打造五育融合式教学体系,可以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五育的融合育人效应,达成“五育融合”与教学变革的双向滋养。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而劳动教育在“五育”中起着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在加强劳动教育方面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当前,要以“五育融合”为出发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重塑“五育”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地位,打造高质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相互融通的教育结构,优化劳动教育机制建设,形成劳动教育共生化良序系统,实现劳动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五育融合”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中掀起了一片热潮。“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可以深层次地促进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成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力器。小学科学教学应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设计融合化学习活动,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采用融入式评价方式,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推动“五育融合”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和“五育融合”是当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教育变革关注的热点,二者有机融合是综合育人的新路径。在明确“跨学科”“五育融合”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某育融合式”与“活动融合式”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案例“花样·生活”,以乡镇中学兴趣活动为实践平台,通过整合初中地理、生物学科知识并结合艺术教学,围绕“种花养花·感受生命”“知花赏花·提升审美”“包花献花·学会感恩”三大主题,进行五育融合教学实践探索,以期为“跨学科整合”与“五育融合”相结合进行综合育人案例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作为职业院校独立的一部分,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藩篱,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空间脱节、时间错位,教学效果难显成效,实践教学情景缺乏完整性,学习动机难以维持等问题.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建立依托工作室的"流动工作坊"实践教学,建设"多功能一体化"产教融合园,创建"产学研训创育"教师工作室,建构"德技共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三师合一"的教学创新团队,完善"政行企校多元育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论新构架,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新探索,亦是未来育人方式转变的新方向。在“五育融合”实践中,教师是直接的承担者,其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五育融合”的育人实效。通过对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实施“五育融合”存在现实困境,教师对“五育融合”的认识有限导致概念理解偏误,教师专业素养不足致使“五育融合”实施困难,缺少外部资源支持限制“五育融合”落地,“融合育人”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难以引领“五育融合”的深化。为有效推进“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应活化教师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认识,建构面向“五育融合胜任力”的研修机制,打造“五育融合”的协同工作系统,全面完善“五育融合”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学科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教育元素分类解析可以发现,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蕴含着以一育为主、融合其他各育的丰富可能。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发展为旨归的学科教学范式。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科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五育元素,整合利用五育元素进行教学设计;以落实分科教学中的五育融合为主,以积极拓展跨学科教学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辅,立足校情开展脚踏实地的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要将五育融合式学科教学落细落实,教师要明确育人使命,学校要落实组织支持,教师教育机构要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对“五育”融合及项目式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基于此,尝试从“五育”融合角度出发,将项目式教学引入中学生物课堂,构建注重实践性、开放性的生物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希望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存在教学方式浅层化和教材处理方式割裂化两大现状,强调“五育融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应具有“整体性”和“科学性”这两个基本特征,并提出实施具有“深度性”的教学,践行“单元性”的教材处理方式,旨在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落实“五育融合”理念,进而实现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14.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五育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且五育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就教学目标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太适合知识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教学内容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而不太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就教学方式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开放性教学而不太适合预设性教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树立“扬长式”的融合教育理念,设计富有“节奏性”的五育内容,倡导“默会式”的融合范式,建构“欣赏性”的融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体现了教育对人才的培育目标。“五育”融合要求学校和教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文章从理念引领“五育”融合发展方向、通过实践探索“五育”融合路径两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实践策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五育融合”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涵和特征出发,以德育为引领,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式,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建构“五育”互动桥梁。“五育融合”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在明确“五育融合”的基本内涵,厘清高校思政课与“五育融合”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调查实践教学现状,最终提出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林茂华 《考试周刊》2022,(41):158-162
开展“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戏剧创演主题活动是遵循幼儿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育人追求,也是顺应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戏剧创演主题活动与“五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和育人过程三方面有共通之处。实践“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戏剧创演主题活动策略有三:确立对应“五育”的育人总体目标;实施兼容“五育融合”的主题开展路径;践行契合“五育融合”的创演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五育融合”教育对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江苏省扬州中学在“五育融合”教育实践过程中,基于数字资源的来源途径、生成方式、存储模式、分享方式等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探索“融合”背景下智慧校园资源建设的新举措:关注数字资源多样化的趋势,注重融合课程资源的建设,打造“五育融合”的资源协同生态。  相似文献   

19.
落实“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时代要求。课程建设是落实“五育融合”的载体和抓手,“五育融合”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方向与路径。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通过整体优化学校课程体系、融合构建学校课程群、合理开发特色综合课程三条路径,并在工作机制构建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为“五育融合”课程建设提供保障,帮助学校实现课程全面育人、整体育人、融合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五育”工作是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积极探索,对构建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智育”为切口,将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融入高校五育工作,符合“三全育人”理念的内在逻辑,是推动五育融合切实落地的应有之义。实现五育工作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深度融合,应遵循高校育人实际,不断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维度,在师资队伍建设、节点化品牌打造、关键平台构建等方面形成一套可以复制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