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以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为依据,通过社会网络大数据等分析技术的使用实现有效引导过程。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以大数据社会网络为依据使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技术和管理视角出发,探究了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具体引导管理策略,以期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高校舆情监控出现了新情况、新特征和新机遇。面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中出现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管理机构缺失、监控队伍专业化不足、监控工作制度有待完善、监控技术较为落后、"线上""线下"脱节严重等问题,文章从以上高校网舆情监控工作出现的问题出发,探索解决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伴随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逐渐走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广泛知识面、先进思想活动的新一代主力军,当突发事件到来时,如何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是当前高校最应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应从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内在因素着手,全面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以意识形态教育为核心,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为抓手,明确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提高对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视程度,建立规范的网络舆情管理的监督预警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的应急处理机制,推动网络舆情引导的“V团体”队伍建设,积极建立网络舆情处理的反馈引导机制,切实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媒体部门研究的热点,但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七大特点的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的探讨,初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三方联动、三种监管、三类报告、三大研判、三级反应、三重引导等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今教育领域呈现出全新发展趋势,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都呈现出全新变化。新时期教育标准要求高校本着立德树人原则,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然而,大学生思维上更加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触能力不断提高。高校为了端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建设,应当注重优化舆情监管手段,合理利用新媒体,构建舆情监管体系。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监管机理,以及有效应对对策展开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不仅可以构建和谐校园,而且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及社会和谐发展。在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结合高校具体的工作实践经验,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和解决途径,进而有效提升高等院校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网络舆情动向,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是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作为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一部分,对高校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在自媒体时代的特点,指出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存在网络舆情研判不够准确、信息沟通不顺畅、舆论引导被动滞后、应对舆情危机方式单一的问题,应从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及完善危机消散后的恢复机制三方面来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能力,旨在维护高校的形象、声誉及稳定。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着自组织特性,结合复旦投毒案分析高校网络舆情自组织演化机理,得出随机涨落是自组织演化的内在诱因,信息非线性的相互竞争与协调是网络舆情演变内动力,渐变、突变是网络舆情演化路径。高校要创造网络舆情系统自组织演化条件,保持网络的开放性,建立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根据网络舆情演化的各个阶段特点进行有效管理引导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梳理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舆情管理体系,对高校的和谐稳定以及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校舆情管理受传统思维方式束缚,在舆情应对上被动消极,管理意识落后,机制不健全,队伍专业化程度低,媒介素养教育缺失。改变现状对策: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需通过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加强主流媒体阵地建设、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不断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疏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舆论环境日益复杂。互联网是大学生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心声,防患于未然。反之,如果引导不好,则会引发舆情危机,给学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通过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制度、建立专业化的网络政工队伍、设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培养论坛领袖、实现网络和现实联动、加强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等手段,搞好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研究了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了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互联网成为公众舆情表达最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其影响已超出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而开放的信息平台,增加了新闻信息监管的难度。各种文化、情绪和倾向并存于网络,极易滋生极端的言行,其传播影响深远。本文揭示了网民的媒体选择习惯,网络技术能力、参与社交网络的类型等加剧网络社会人群的演化,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在规律,提出了网络舆情评价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了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管也成为高校教师和社会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的现状,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针对辅导员网络舆情管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角色反思为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舆情管理角色的正确定位提供建议:增强舆情预判分析能力,成为网络舆情信息的预警者;善于疏导不良情绪,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把关人角色;采取多层分类互动方式,扮演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角色;重视心理干预,发挥网络舆情事件善后者作用;掌握舆论氛围引导技术,担任健康网络文化共建者角色。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快捷便利,也为信息管理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对高校舆情应对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应对误区的分析入手,检讨了高校舆情应对策略的四个转变,即从滞后弥补转向事前预判,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从模糊粗放转向准确聚焦,从反应失当转向反应适度。  相似文献   

19.
影响网络舆情极化,形成舆论的因素在于情感是否共振,观点是否同构。但这两个因素在具体舆论形成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考察网民个体的行为。通过考察得知,在网民的行为过程中,情感在网络舆情中作用巨大,是舆论生成的可能性,还是最基本、最广泛的粘合剂;经历、立场等物质基础决定网络舆情中个体的聚合,而素养、视野、胸襟等理智因素决定个体的离散。  相似文献   

20.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多元性与分散性,创造和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形成过程的迅捷性等特点,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正确导向,用先进思想与文化占领高校网络;要创新教育手段,增强教育实效性;要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