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好几年前读过一篇短文,一位有旅外经历的女士说,在一些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如果遇到有人恃强凌弱,周围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不是像咱国人那样围观看热闹,而是一齐无言地注视;如果那个恃强者还不肯罢手,会有人正色以告:我们在看着你呢!接着,会有更多的人发出呼应:对,我们在看着你呢!我们在看着你呢!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成为“新闻”的事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准确地采访和报道,关键取决于记实力的强弱。笔认为,记提高实力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4.
5.
每个人都会老,不知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是否会老无所依?如果你老了,谁帮你留在那时光里,谁带你走进另一个春天里?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一年一度的“十大假新闻”又评出来了①,看了之后,总觉得有些话还要说,有些分析还要做。谁都知道,关于虚假新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题目(要是让人不谈、少谈多好),更是一个“常谈不老”的题目(要是让人谈不出新来多好)。  相似文献   

7.
刘枫 《新闻传播》2007,(3):35-38
回想起来,自己这大半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当记者——从青年到中年,一直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做一名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9.
万红金 《新闻知识》2002,(11):30-31
一、记者有风格记者的作品是否应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问题一向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但我坚持认为,记者应有自己的风格。从新闻实践来看,有相当一些新闻作品都是讲究美学效果的。在中外众多的新闻记者中,也确确实实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思想深度、比较成熟的记者。如意大利的法拉奇,美国的斯诺、李普曼,日本的本多胜一,中国的范长江、邓拓、穆青和柏生等。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富有创意的地方,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雨果在谈到文学时说:“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的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  相似文献   

10.
省级党报驻站记者,远离编辑部,单兵作战,来自上面的报道信息有时不畅,这就逼着自己在“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耘,克难奋进。 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赢得上下左右满意,驻站记者只有一条路可走:从地方实际出发,多写新闻。  相似文献   

11.
媒体这么多,记者这么多,传输的手段这么先进,现在要想独享一个新闻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侥幸的事情了。记者无奈被埋在了大量的工作新闻中,尤其是驻站记者这种无奈似乎更甚一些。但人总不会被事情憋死,肩膀上长着脑袋就是干这个的。事实也证明,只要肩膀上的家伙多动,下面的腿再多动,事情就会解决,甚至解决得还不错。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记者十余年,笔者的性格却彻底改变了,从内向孤傲变成了开朗平和,从不善言辞变成了侃侃而谈,从胆怯局促变成了自信从容。  相似文献   

13.
范莉 《新闻前哨》2002,(9):24-24
新闻敏感从哪里来?靠天生的聪明和一时的灵感都不可能。一名记者应该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而不是冷漠待之。美国的一位新闻学者说:“记者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都好奇”,这是对新闻敏感最通俗的概括。作为记者对周围事物要多看、多问、多打听,可以说保持对周围事物的一种新鲜感是新闻敏感的先决条件,而要保持这种新鲜感,就要求记者经常注意周围的情况变化,特别是一些异常现象。但如果没有新闻敏感,记者对周围事物的变化很可能会反应  相似文献   

14.
在新华社1007号大楼的10楼一间10平方左右的办公室里,好几台电脑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台湾的海量新闻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记者陈斌华的案头前墙上挂着五颜六色的采访证,这使他的案头有一道别样的风景,也把国家最大通讯社一名有特殊经历记者的沧桑心路包裹在采访证上了。  相似文献   

15.
16.
陈曦 《中国记者》2018,(2):91-91
2017年8月1日,我带着一身尘土,从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回到北京。下车瞬间,我抬头望着高楼,突然无比怀念在朱目和的17天。这17天对我是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17.
18.
19.
我有个习惯,买菜时喜欢和庄稼人一起聊聊收成,逛街喜欢看时尚广告,笑称是抓住青春的尾巴。其实,这些举动是为了增加新闻稿中的“泥土味”。  相似文献   

20.
应当承认,在自治区及地州(市)的新闻媒体中,还有一些记者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不利于记者的成长,也使其作品显得干巴巴,没有激情.因此,深入社会生活,这是记者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