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8,(4):47-47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素材与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也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读万卷书”?  相似文献   

2.
过去,小学生作文只教给学生的方法,让他们自己作。我们探讨过不少方法,可效果总不令人满意,而近年来有些学校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熏染思想,教诲生活,积累知识,获取材料,学习技巧,吸收语言等等。为了提高阅读效果,获取必要的写作材料,必须教会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3.
吴凤梅 《快乐阅读》2013,(10):35-35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  相似文献   

4.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是准备,写作是启程远行;准备不好,必然行之不远;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读书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写作犹如空中楼阁,教学有年,履职尽责,天长日久,积累经验点滴,列举如下。一、认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在写作中才能泉思如涌。读书之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书久了,能够深入其中,会感觉到"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能够丰富思想,打造完全的人格,形成敏捷的思维,增进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升华人生智慧;无论是刀笔小吏还是国学大师,其语言的素养和文化的修为大都是"读"出来的。读诵不辍者,话语天成,言辞有味说理深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二者共同构成了文学第一要素——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种境界便是通过不断对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的理想境界。本文分析了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的写作方法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查考生的五种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为了测试这五种能力,考试内容又划分为五大板块——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这五大板块具体包括41个考点,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9个考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4个考点,古诗文阅读9个考点,现代文阅读9个考点,写作10个考点。  相似文献   

8.
1998年末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几年内语文中考应逐渐过渡到‘识考读写”。对于语文高考试题改革的讨论,目前已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是“3-1”,建议只考读写;一种是“3-2”,建议只考作文。面对酝酿之中的语文考试改革,我们不能不为当前的写作教学担忧,不能不对读写教学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是历来为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所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管理中心编的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指出:“语文测试要注意兼顾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重视考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规定语文考试内容有五个部分: 1.语言知识及运用; 2.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 3.现代文阅读; 4.古文阅读; 5.写作。各部分内容又规定若干项。题型是体现考试内容和要求的形式。不同的题型,在考查不同知识、能力及其层次上有不同的功能。因此,为了适应语文高考,要了解和掌握语文高考的主要题型。考试说明还规定: 试卷内容的占分比例为:  相似文献   

10.
林淑芳 《新教师》2020,(2):26-2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皈依。虽然读和写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范本、丰富思想、完美语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让阅读理解更深入、更扎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敏锐挖掘读写的契合点,让它们实现有效的融通。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读出来的",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反复读书;还权利与学生,促进学生主动读书;教以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在读中感悟、思考、探究、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12.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相互依存、互补的技能。阅读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酷爱读书、写作。传统的语言教学,重阅读轻书写、读写分离是普遍现象,许多教师忽视了阅读和写作的语言学习的原则。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同时有意识地使教学写作与教学阅读结合时,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肯定会提高。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我们学习语言,学习写作无不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阅读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简明、连贯、得体、丰富和幽默。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启恩益智,积累写作素材,阅读可以开阔胸襟、陶冶情操,昔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读书可以养气──培养做人和作文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14.
徐颍 《天津教育》2023,(10):47-48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短评主要是针对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和分析,可归于议论文教学。文学短评写作贯穿于高中语文学习全过程。在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等多个任务群都有关于文学短评写作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写作资源、写作知识与写作情境。同时,文学短评写作也能促进深度阅读,读写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写作是情感流露与思想表达的有效手段。要让学生们喜欢上写作文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写作内容和技巧,从而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16.
[写作指引] 清朝作家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去阅读,总有自己的独特感触,当种种情绪向我们袭来,似乎唯有以笔梳理与表达,体味与传递.读后感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读写结合写作任务,是学习者在真实阅读之后生发于内心的自由表达,以语言为中介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是对阅读文字的延伸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要有“厚积”才能“薄发”的。厚积,就是要厚积语言,厚积生活,厚积思想,舍此,谁也不能在文学的园地里收获金秋。而要有这些丰厚的积累,就须广泛地读书和对生活进行深入地思考。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瑰宝,每个人都可以在阅读中和作家对话,与诗人唱和。吟颂《诗经》《楚辞》,我们能领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品读余秋雨、贾平凹,我们能感受时代脉搏的徐疾舒缓。鲁迅敲击着每个中国人麻木的神经;巴尔扎克让我们环球同此凉热。从书籍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也可以学习做人,学会思考,学到语言,这些都是进行写作不可或缺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几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不难看出语文命题体现出稳中微调、风格依旧的特点;从参考题例来看,试题类型基本没变;从考试知识点来看无非古诗文阅读与背诵、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因此,如何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学会以《高考考试说明》为突破口,构建高效的早读。因为早读课不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绝佳时间,更是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延伸与补充,比如重点文言篇目的掌握,默写内容的背诵,写作素材的整理收集,文学能力的培养,高考知识的渗透等。只要广大语文教师能充分运用早读课,树立早读目标高考化、质量化,方式方法多样化,就能实现“大语文观”,就有“满园春色”的景观,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一、读书富脑,夯实教师文化底蕴教育家叶圣陶曾这样解释"语文"的含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文。"也就是说,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科书里几乎处处蕴含着文学的因素。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广泛而有效的阅读,是迅速提高语文教师基本专业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为了营造读书氛围,激励老师广泛阅读、品味书  相似文献   

2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仿佛这就是阅读的终极目的.我不知道杜甫写下这句话的时候自身处于何种状态,但这句话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是为写作服务的,读书是输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写作效益,甚至是为了出人头地.我从不反对读书为写作服务,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交融是水到渠成的关系,但如果仅仅为了写作而去读书,那读书就成了苦役,而且这苦役就没有了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