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意味着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的指导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呢?  相似文献   

2.
多元智能观要求教育评价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能力”等现代教育观念。以档案袋评价为关键措施,能促进幼儿个体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主要体现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等等,旨在形成一个师生相互尊重的氛围,还学员一片自我、自由的学习天地,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具体到成人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满足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的教育活动是双向的,学生要尊重辅导员,辅导员也要尊重学生。具体包括四点内容: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三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尊重学生的情感。这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人、发展人。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体现出了鲜明的使命感和时代感。那就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能够以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地理领域,并能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来发展自己,而且是主动的发展、全面的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发  相似文献   

6.
人文主义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以个体的自我完善为崇高的教育目标,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数学课程改革中渗透“人本”意识,处处体现“人本”意识,使学生受到应有的尊重,真正认识到自身价值,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言言 《成人教育》2009,29(8):61-6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出发点和归宿也都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必须尊重和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必须强化尊重意识和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以人为本的师德,其本质就是新世纪教育的人文精神,它“主要以激励人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教育和爱为核心基石”,“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行为”为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人本管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树伶 《成人教育》2005,(11):20-21
高职院校的人本管理由组织中的人、环境、文化及价值观四要素组成。新世纪的高职院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应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尊重、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也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情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政通人和的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学生实行人本教育是教育落实党的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也是教育活动在现代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循着“以人为本”这一现代社会理念发展的脉络,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人本教育”还是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教育中要以人为本,直面人的心理内在层面,回归人的生命本体,顺应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直指“生命的体悟”,以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为基本价值取向,认为“真正的教育智慧就是建立在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对两者沟通的体悟的基础上。”重视在教育中挖掘和展现个人的生命价值、体现生命的尊严与欢乐,这是叶澜“新基础教育”的核心。我国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上海市,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积累了十分有意义的经验,给全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建平 《教师》2014,(9):16-16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的事业。坚持“以人为本”,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黄宗华 《教育》2007,(12S):62-62
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教育要体现“人本理念”,就要关注个体、尊重生命,其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它包含: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本。它是一种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思想态度。具体到教育上,就是要把学生最美好的价值通过教育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所谓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  相似文献   

15.
黄玉兰 《广西教育》2008,(16):25-25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重要的管理理念,它是在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鲜明指出了教育的目标:“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新的以人文本的教育发展观,它阐明了现代教育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尺.体现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民主精神和人文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执政理念,同样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以人为本是学校之所以为学校的理由,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是,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对立面是以“物”为本。以“物”为本的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人是认识的主体,人的主体性由主体自身的活动赋予,在活动中生成、确定、发展和完善。弘扬人的主体性应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教育应从“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转向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中学教育体现和尊重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而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对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视不够:很多班主任还在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管理学生,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  相似文献   

20.
孔素芹 《河北教育》2005,(24):36-36
“以人为本”包含着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它意味着对任何个人的合法权利都应给予合理的尊重;也意味着对人的活动都应注人人性化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对现实社会中一切违背人性发展的不尊重人的现象进行反思和超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国家、社会尊重教师的职业劳动,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是师德教育的内在保证。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