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拉开帷幕。317名候选人的简要事迹,为我们勾勒了社会最宝贵的价值:善良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选表彰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2008年2月,中央文明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工作的决定》,明确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全国道德模范,把学  相似文献   

3.
中宣部等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2007年评选表彰首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基础上,评选表彰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这一重大决定,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反映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日益发展的新形势。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活动,意义极其深远。它既是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表以来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检阅,又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化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改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近些年来,我国通过评选大量的道德模范、颂扬道德模范的崇高品德来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但是,中国式的道德模范却一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雷锋的名字是激励数代中国人成长的精神力量,笔者借助这一道德模范的典型,对中国式道德模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日前联合发出《关于评选表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的通知》。  相似文献   

6.
刘舒 《考试周刊》2007,(46):160-161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张娟 《双语学习》2007,(10M):131-132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德治与法治并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模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鑫 《文教资料》2009,(9):208-209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局面.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呼之欲出.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模范教育的作用,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者实施社会道德模范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09,(10):7-7
今年59岁的刘延宝,是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神武村村民。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相互关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它们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诚信危机,其根源在于中国诚信制度的建设一直侧重于道德构建的层面而忽视了法律构建的作用。从法律层面构建中国现代诚信制度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只有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等诸方面努力,通过立法使诚信得到法律保障,通过司法和执法使诚信落到实处,通过守法使法律与道德产生合力,才能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从榜样作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榜样如何对学生起到情感渗透和德育渗透的问题,探究知、情兼顾的教学模式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的特殊之处在于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过长,“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严重。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从法律的角度进行防范,首先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任免上的去行政化;在激励方面,主要是完善以股票期权为主的中长期激励制度和精神激励制度;在监督方面,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然后是加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同时,还应该完善以董事会建设为主的企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但目前法律基础课教学在供给与需求、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结合高职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等方面阐述《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决定了法律基础课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把守法作为道德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强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本在三个方面对新时期如何更好地进行法治教育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法治教育中自觉加强道德教育,在民主和法治思想教育过程中突出依法治国的过程性,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充分体现实证性的实践性,是提高法治教育质量所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律援助对象是建立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法律援助刚刚起步,而我国有关法律援助对象的诸多问题尚在探讨之中。为进一步在理论上廓清对法律援助对象的认识,本文对我国法律援助对象的概念、范围及如何确定各地援助对象等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要求处罚依据应当明确,但法律规范中存在不确定法律概念又是客观现实。行政处罚法定原则适用于不确定法律概念造成一定困难。为实现二者相生与共,立法中应当适度限制不确定法律概念,采用定义概念的方式增加处罚依据的明确性,通过法律解释明确不确定法律概念,扩大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审查范围并减少“判断余地”。  相似文献   

19.
以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法学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主线,介绍了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法学教育模式,对以上各国的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层次、教育性质、主要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比较了两大法系在法学教育模式上的异同.最后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在我国法规中有明确规定,但目前国内各界人士对其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法律援助的概念和性质、律师社会角色的定位等角度论述了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同时,对实现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的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