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培训正在全国各地进行,但新课程理念没有被教师真正接受;大多数高中教师都以高考作为自己教学的价值取向,也以此决定了他的教学观念;新课程理念并没有给教师带来多少新东西,相反给教师带来压力;只要提供未来高考范例,就能让教师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去建构对新课程的理解,才有可能将新课程实施落实到课堂层面上;一定要让教师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校长要把教师带入课改新天地、新境界,就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新课程,增强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和投身课改的使命感;让课改新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师在观念上认同新课程;促进教师转换角色,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接近新课程;重视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使教师在各个层面上胜任新课程;正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障碍,鼓励教师迎难而上,大胆闯关,在实践中验证、发展、超越新课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抽样调查薄弱学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新课程实施不利因素的认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困难、教师获得新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等情况,结果表明,薄弱学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清晰,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不足,投入感不强;学生基础差,难以适应新课程;课程资源匮乏,评价改革滞后。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心理压力现状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四川省乐山市的两个最早实施新课程的实验区的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心理压力已普遍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并进一步分析了教师心理压力的成因:应对新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的缺乏;谋求专业发展的困难;课程资源的缺乏;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调适是客观存在的,新课程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具备调适能力。在新课程实施中研究教师的调适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其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完善课程论和教学论;有利于促进国家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于促进新课程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师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倡导发展性教师评价;抓好课改通识培训,让教师走上名师成长之路;开发校本教材,让教师尝试专家探索之趣;抓好课改研究,让教师由教书匠转变成研究者。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是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最终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教师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重构一个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工作方式从孤立走向合作;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这场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坚持与时俱进,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9.
曾辉 《中学文科》2007,(11):28-30
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从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教师会教、乐教,学生会学、乐学三方面出发,对新课程下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作了探讨,探求教师会教、乐教,学生会学、乐学的教学极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带来实质性的转变,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上来。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课应突出以下特征: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展示教师素质,听课如同享受;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应凸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参与、交流、达成状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一步一步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教师们汲取着新课程的营养,也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尊重学生的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倡导个性化的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教师的讲少了,学生的学多了;教师的问少了,学生的说多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少了,鼓励多了。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阻抗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调查发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阻抗因素:一是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硬件与软件的不配套;二是现有评价体系的滞后;三是缺乏家长的配合;四是教师自身素质的缺失;五是教师的压力剧增。研究分析这些阻抗因素,并采取有效对策减少以至消除这些阻抗因素,才能使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地实施。  相似文献   

13.
孙慧  孙运辉 《函授教育》2003,7(3):10-12
新课程改革已正式实施,而教师的现实状态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均与改革的要求存在差距。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更新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即:更新教师的理论和观念系统;更新知识系统;加强教师的伦理、心理和人格系统教育。从而改变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认同感对决定课程改革成败而言非常关键。本研究对重庆市北碚实验区的两所学校进行了个案分析,同时也对认同感测量工具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满意;两校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程度较高,其中小学教师的认同感又高于初中教师;教师都比较热爱教学工作;然而,新课程改革中的各种资源支持还不充分,导致新课程的实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鲍孝军 《教师》2011,(29):61-62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历史性的教育变革,它的成败影响国家未来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农村新课程改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单一;教育经费不足;教学对象底子薄;教学科研形式化;课改培训表面化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能帮助解决新改革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已正式实施,而教师的现实状态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均与改革的要求存在差距。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更新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即:更新教师的理论和观念系统;更新知识系统;加强教师的伦理、心理和人格系统教育。从而改变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为此,新课程改革需要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以下转变:角色的转变;行为的转变;观念的转变;自身素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分析,提出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三项对策: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培训过程管理;研究和开发培训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授课存在以下误区:教材是新的,方法是灌输法;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教师对自身扮演的角色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行为的变化给初中政治课带来了无限生机。但也应看到,虽然一些教师谈起新课程来头头是道,课堂上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往往自觉不自觉中陷入这样那样的误区,表现在:忽视政治课教材资源;课堂讲授尺度忽左忽右;堆砌校外课程资源;竭力制造“满堂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