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注赛珍珠的人大多知道,她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一生所从事的跨文化创作成果丰硕,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传记以及翻译等。我将这些作品分为小说创作和非小说写作两大类。赛珍珠的小说,特别是中国题材小说(如已成为经典的《大地》),是极为重要的作品,它们既代表了赛珍珠为沟通中西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在《大地》上开辟了新的田地,  相似文献   

2.
《青年教师》2006,(12):55-57
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生于1895年的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是传教士;而林语堂父亲也是传教士,母亲是基督教信徒。只是赛氏父母是到中国传教的美国人,而林语堂父亲则是在中国传教的中国人。赛珍珠自小随父母来到中国,之后在中国生活长迭30多年,而林语堂自青年到老年在美国也生活了30多年。赛珍珠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大地》为代表的大量小说,并因此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林语堂也是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京华烟云》为代表的一批小说,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赛珍珠热爱着中国及中国的文化,并称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而林语堂也是如此,他陶醉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并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最后叶落归根,回到祖国的怀抱。赛珍珠1975年逝世,享年83岁,而林语堂1976年逝世,享年81岁。这里似乎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可比性,从中亦可见出二人的某些具有神秘色彩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龙子》是赛珍珠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龙子》渗透着赛珍珠和平与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战争中的人心之变也映射了赛珍珠对人性的反思,而小说中涉及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调和则显示赛珍珠多元文化互补的思想。这些与当今倡导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不谋而合,研究赛珍珠抗战小说《龙子》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探索该作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创作了若干关于中国的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比较畅销,其中一些被翻译成中文。但当时,鲁迅、巴金等对赛珍珠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并作出负面评价。茅盾则以自己小说《水藻行》中的中国人形象,反驳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人形象,表达中国文化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追求。重新回顾赛珍珠在当时中国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的创作和论说中充溢着高明的辨证思想,体现在她的认识论、辨证的思维方式、对中国文化和国民性的辨证认识,对中国小说形式的辨证认识等方面。赛珍珠掌握并善于使用辨证法,是她获得高度创作和理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圣诞早晨》是赛珍珠的短篇小说之一。她一生共写了85部作品,其中包括传记、小说、儿童文学、政论等。另外,她还写了许多广播剧和文学评论等。赛珍珠1922年开始写作,1931年发表小说《大地》,一举成名,1932年获普利策奖。1938年赛珍珠因创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却不被美国文学界所重视,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赛珍珠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以中国乡土题材为主,而没有建立在美国社会文化的基础上。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以西方人的视角通过小说的形式对中国乡土文化以客观评价,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本论文着重于探讨赛珍珠小说对乡土中国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臧杨柳 《文教资料》2009,(34):12-13
在赛珍珠的文艺创作中,中西文化因素跨过异域,交融共存。由于赛珍珠深入研究并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她的文艺创作呈现出人民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同时,在社会史诗题材的选择、对底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浪漫传奇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赛珍珠又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与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从赛珍珠的书信出发,对她小说中“中国人”这一中国元素进行了研究;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研究了《大地》、《母亲》、《龙子》、《同胞》等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坚强和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脱离群众;最后总结性地提出赛珍珠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和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郭英剑认为当今中国大陆赛珍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赛珍珠众多作品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因此赛珍珠的文学价值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是贬低了,因此,应该加强对赛珍珠文学作品的研究。姚君伟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学者已经在赛珍珠非小说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从而促成了赛珍珠研究“从小说到非小说”的转向。但是,我们亟须加强对其非小说的研究,因为赛珍珠的这类作品非常丰富,而且它们更直接地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异质文化差异共存和互相尊敬的文化精神。张志强对当下赛珍珠研究进行反思后,认为应该增强元批评意识,注重批评方法的多元和综合,提高批评的对话意识。徐清认为对赛珍珠的文化边际性进行阐释,是比较贴近其思想境界和作品实际的。在赛珍珠研究中,我们应该既“不虚美”,又“不隐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其一个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权评论家为何排斥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著有107部小说和传记。1931年她因小说《地福》,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因其中国题材的小说《背井离乡》、《战斗的天使》、《东风·西风》(1930)、《地福》(1931)、《儿子们》(1932)、《母亲》(1930)和《分家》(1935)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向重视诺贝尔奖的中国学术界,由于受中美关系及鲁迅等权威性评论的影响,对赛珍珠作品异常冷漠,已出版的赛珍珠作品只有《大地》三部曲,《我的中国世界》和《母亲》。赛珍珠在西方学术界也没有地位,尚营林先生指出《诺顿美国诗文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等七种很有权威并较为流行的美国文学选读本均没有收入赛珍珠;张子清先生也只在斯皮勒多编的《美国文学史》和埃利奥特等主编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找到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从小就接触到中国传统的文化,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对这种文化的热爱。基于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赛珍珠对中国文化的走向提出了富有个人特色的思考。作为一个作家,赛珍珠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她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在描写中国的作品上取得了比20世纪其他西方作家更高的成就和声誉。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是历史上首位通过创作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作品中渗透的儒家思想向西方世界展现了有灵有魂的中国。赛珍珠的四部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群芳庭》、《我的中国世界》,分别蕴含了儒家家礼中的"孝礼"、对国家的"忠义"、推己及人的"爱人"精神。而这一切又都归因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研究赛珍珠作品中的"仁爱"思想对于如何在对外文学传播中凸显中国文化精神特色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度过了30多年的时间,其双语背景、双焦透视、跨文化的独特经历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那就是,她能摆脱任何一种文化传统的束缚,以相对超然的心态,运用两套参照系去观察社会,将东西方文化互补融合的理想贯串到创作中。《同胞》中主人公的边际文化人身份、经历与情感体验和赛珍珠本人最为接近。在这篇小说中赛珍珠采用主体性写作策略和言说方式,从中国人的视角去阐释美国和中国。她是中国之美的发现者和捍卫者。同时,她对中国社会现实与民族性格又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既不重复那些歪曲中国本来面目的套话,也不刻意制造美化中国的神话。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赛珍珠其人其作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赛珍珠创作中的无意识精神在《群芳亭》中吴太太身上的体现,本文作者曾做过详细的阐述。《群芳亭》虽是一部讲述中国封建大家庭故事的小说,但其中我们敏感地觉察到故事中所反映的赛珍珠的内心冲突与痛苦。赛珍珠自认为是个家庭主妇,一度把家庭、孩子作为生活的中心,但男权世界、婚姻失败、不能生育的痛苦使她把饱满的激情与热爱投入到小说的创作中,蒋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欲望在艺术世界里得到了补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美国现代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和《群芳庭》以及论文集《论男女》为研究对象,聚集三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即女性如何平衡女性自由与家庭义务这一论题,探索赛珍珠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以及中国文化对其女性思想的影响。三部作品就书写对象而言形成自我与他者的对位,在文类上形成虚实对照,共同展现了赛珍珠与中国妇女的对话、协商、认同的动态过程。她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有别于其她西方女性主义者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并以此反观中国妇女,将理想的女性形象投射到作品中的中国妇女身上。本文借拉康的镜像认同理论阐释赛珍珠在跨文化书写中体现的自我他者化的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在1932年2月所作的两场报告中,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异同,试图证明在西方人眼里缺乏形式的中国小说其实具有独特的、和西方小说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且试图从中国文化里挖掘这种形式的“渊源”。赛珍珠对中国小说形式的讨论反映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态度,是她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和心态的理解和思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对中国文化何去何从这个严肃的问题进行的思考。尽管赛珍珠的主张并不一定具有典型性,她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也有简单化理想化之嫌,但是今天重读赛珍珠的这两篇讲话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在其创作的儿童小说《于兰:中国的飞行男孩》中,塑造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爱学习、爱劳动的中国男孩于兰的形象,和一个了解中国人、乐于帮助中国人的美国士兵吉米的形象,打破了中美两国人对于彼此的刻板印象。从跨文化交际学视角来看,该书表现了赛珍珠力图消除文化偏见、提倡文化移情、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和推崇多元文化求同存异的思想,使她无愧于“文化人桥”的赞誉。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是一位精心充沛因而多产的作家,除创作出成功改变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小说,她也写过许在小说作品,发表大量的演讲辞。这些作品在精神上与她的小说创作的宗旨是吻合的,它们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