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梳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法治建设成就,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法治建设活动的历程。从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和生产技术发展中探析成就取得的因由。在人民性、实践性以及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把握中探求陕甘宁边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实践活动对于当代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义务教育是在抗战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其目标明确,速度快,规模大;通过区域划设、明确管理机构与职责、进行适时的教育整顿等,确保了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通过广开经费渠道,加强经费管理,保障了义务教育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合作社事业是边区政府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从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出发,开创的适合发展经济、满足广大人民利益的一个伟大工程。在边区,合作社事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公营到民营、再到公助民办,从消费为主到生产为主的三次转变,并在体制模式、管理方式、依靠力量、服务对象等方面实现了自身的创新,适应并推动了边区生产力的发展,开创了战争年代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在大生产运动的作用下,陕甘宁边区经济总产量得到了提升,达到了“财旺”。但由于卫生条件的缺乏,妇婴患病率、死亡率很高,“人不旺”的情况十分普遍。鉴于此,毛泽东提出了“人财两旺”的号召。在这个口号的指导下,边区大力开展妇婴卫生运动。通过举办卫生展览会、开办妇女卫生冬学、创办报纸专栏等措施来开展妇婴卫生宣传的工作,不仅为广大农民群众普及了妇婴卫生知识,一定程度上还改善了边区妇婴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5.
森林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起到保育土壤、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对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提高森林覆盖率,是真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工作,是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下,全边区人民共同参与的一项伟大事业。在具体实施中,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工作正反经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实现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以社会教育、干部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成人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不仅对提高边区民众文化水平、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延安时期成人教育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8.
“冬学”是成年补习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普及教育、消灭文盲的重要办法之一。自1937年开始,陕甘宁边区多次开展冬学运动,每年都有众多参与者,这其中妇女的加入无疑成为冬学运动中的一大特色。关于冬学运动中的妇女教育研究,主要涉及陕甘宁边区开展冬学运动前妇女的受教育状况、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妇女教育的概况、动员妇女参加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妇女参加冬学运动的意义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植树造林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的"一个要政",是从边区建立到结束一以贯之的一项运动。然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兄妹开荒、南泥湾大生产,而植树造林运动在这里被淹没了。这种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有着产生它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延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和局部执政史中的关键阶段,见证了全党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的艰辛历程,并且诞生大量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创新理论成果,为作风建设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撑。积极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工作、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党员作风、敦促党员自觉践行实地调研,始终将领导干部作为全党作风建设的主要对象,把反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重点,特别重视党内民主与党外监督相结合,最大限度增强作风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试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爆发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迫切需要,及时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即将工农专政的苏维埃体制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探索建立“行政与立法并列”、“行政与司法合一”的议行并列的议会制度以及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的“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实现了普选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干部的培养教育,阐述了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制定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系的根本原则和方针,创造了整风的教育形式,从而为中国革命事业培育了大批干部和英才。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进步的基石。提高民众文化素养是社会建设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以抗战需要和提高边区人民素质为原则,大力发展边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地实践着自己的参政权利,呈现出参政主体多元性、参政方式多样性等特点。边区妇女参政对于促进妇女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增进广大妇女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加快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以及保证边区的和谐和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的党性教育,做到了有的放矢。教育内容针对性强;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规章制度相对完善;学习教育氛围浓厚;师资队伍雄厚等等。这些,都是该时期党性教育的特色所在。正是这样,保证了党性教育良好的实效。随之而来的是党员干部队伍党性的极大提升,在这样一支凝聚力、战斗力极大强的队伍引领下,延安成了全民族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革命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重要路线和方针。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当今马克思主义教育仍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基于延安时期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在时代大背景下进一步考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具体情况以及对当今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的外语教育有着深刻的历史时代烙印,分析和把握这一时期外语教育的运行特征有助于还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实践活动的原貌.延安时期的外语教育具有浓厚的革命政治色彩、显著的应用工具特征、鲜明的意识形态特色和前瞻的外交视野表征.  相似文献   

19.
民族干部教育的发展关系着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与民族振兴,是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教育尤其是干部教育的发展,创办了一批高等院校以培养抗战救国的干部人才。延安民族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民族干部的高校。探讨延安时期的民族干部教育的发展缘起、办学实践及历史贡献,对当代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进行干部教育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大体上经历了三个特点不同的实践阶段。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启示我们:要把干部教育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全党动手进行干部教育;要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从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入手,做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