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学生总会表现为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尤其是后进生、单亲家庭学生、早恋中的学生,他们不懂得自我调节学习情绪,或调节情绪的方法不当,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健康状况。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情绪的自我调节呢?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优秀的班集体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家长、教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其中困扰学生较多的还是和同学之间的交往。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他人乐于亲近的人,但往往事与愿违。我曾带的班级里,就有这么一个女生,她成绩优秀,能力很强,课余时间她与别人也主动亲近,但她从来都不能如愿,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不喜欢她。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她表现自私、说话总是抢占风头,心里总为自己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都渴望拥有同学间的友情。高兴时有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烦恼时有人“出谋献策”为自己解忧。然而,这种渴望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不少同学感到自己“人缘”不好,那么,如何和他人交往?学会真诚、自省、求同存异、替他人着想、谅解、宽容和赞美很重要。在一个集体中,应当先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赢得别人对自己好感的前提。与同学相处,关键要做个有“心”人,特别强调要有三“心”,即热心、真心和关心。热心,就是要热情地对待同学,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要满腔热情地为大家做事,…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社会上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离他而去,平时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究其原因,别人讨厌你,源于你自己,关键在于社交中的不良心理状态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以下七种社交病态心理,应在与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心理困难的具体表现1.人际交往问题进入大学后,学生面对新的环境,需要建立新型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一方面他们不再得到老师的细致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同学都来自四面八方,大家彼此间的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生活和行为习惯也不同,因而交往起来也相对困难。有些学生很希望能与别人交往,但由于个性内向,或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技巧,使得他们或者不敢主动去交往,或者在交往中感到紧张,或者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紧张,因此在交往中不是很自然、很协调。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2.学习压力问题除了专业兴趣问题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庭,因家庭和学校都缺少对学生社会交往的正确引导,以致许多学生患上“社交恐惧症”,害怕与人交往,遇到陌生人就恐惧,事事谨慎小心,怕出错,更不敢与人来往。报载,一名初二年级的“三好学生”在春游中迷路后,不敢问他人怎样找到伙伴或...  相似文献   

6.
谢丽同学 ,我觉得你应当走出自卑的阴影 ,迈向广阔的天地。首先 ,要主动与人交往。性格内向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动 ,以致造成人际关系淡漠、紧张 ,因而平日里喜欢独来独往 ,离群索居。要改变不良的人际关系 ,就必须主动增强和旁人交往的动机和愿望 ,对别人感兴趣 ,并真正愿意与人交往。只要你与别人交往 ,别人也会愿意与你交往。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 ,交往深度的增加 ,你了解了别人 ,别人也了解了你 ,这时同学们对你的“偏见”(认为你很古怪 ,不易了解 )就会烟消云散。同时 ,在交往中 ,你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其次 ,要多多参…  相似文献   

7.
自卑心理是指自己总感到不如别人,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否定自己的一种不健康心理。在中学里,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既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呢? 一、摆正自我形象 对于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来说:自卑并非来自事实,而是来自自己对某些事实的看法和所做出的结论,或者说来自自己有了不如别人的感觉。自我形象一般指自己把自己看成某种人的自我概念。对于中学生来说,自我形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生理上的自我形象和学习、社交中的自我形象。有些同学由于生理上存有某些缺陷,便产生不如他人的自我形象。为了不  相似文献   

8.
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习并丰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交往是教育的基本而必要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活动形成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因此,他们对教学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作用也不相同。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是一种正式的、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决定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因此,教师是形成师生人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优劣的关键。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师生人际关系中“所作所为是举足轻重的。”他说:“课堂气氛主要地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  相似文献   

9.
敞开心扉     
典型案例:16岁的小郁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平时不太爱说话。他看到别人整天高高兴兴的,同学之间谈笑风生,心里很羡慕。小郁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天天形影相吊,独来独往,他也不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小郁感到很郁闷,也觉得自己很孤独,他很想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与同学交往与沟通。  相似文献   

10.
正同学们:我校开展"21天一个好习惯"培养活动已经有三年多了,同学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了许多做人做事的好习惯。今天,我向大家倡议培养"主动问候"的好习惯。"主动问候"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拉近人与人心理距离的好方法,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人是社会的人,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很难想象,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和自身的交往能力密切相关。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家长、教师交往的能力,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好习惯。那么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会让人安心学习、舒心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赵玉渊 《求学》2022,(12):73-74
<正>人际交往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是别人和自己的分割线,是交往中的“分寸”和“尺度”。而所谓的“边界感”,就是一个人察觉人际边界的感知能力和在社交中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有一类人,他们可以与陌生人热火朝天地聊天,但当要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极大可能会有心理障碍,与人的交往只能浮于表面,无法更进一步。他们的心像一个大房子,这个大房子的大门总是开着的,房东永远是妆容精致、  相似文献   

12.
郑老师导语: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即便是最纯洁的校园里,男女同学也免不了有交往,有友情。如果把这种交往看做是不正常的现象,那么,这种人首先就是不正常。男女同学的交往,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的融合,有利于学习。但是,当今有的学生中,有一种不正确的想法,认为男女同学交往要“深化”,提出“交往的改革开放”。对这一问题,沈平现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际关系史。现在人们对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事业发达,生活幸福,但如果不与人交往,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了解和帮助,失去一些本来可能得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学生也有人际关系的烦恼。这包括和父母、同学、老师、朋友关系紧张,自己没有知心朋友,没有可说知心话的人,内心孤独,觉得人人都在和自己作对,老师偏心,同学打击、压制、嫉妒自己等。青少年儿童交往的烦恼主要来自老师或同学。如老师的批评或误解是最让孩子难受和委屈的。事实上,师生关系融洽,孩子能与老师友好相处并有效交流与沟通,对促进孩子本人的学习与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渴望拥有同学间的友情。高兴时有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烦恼时有人“出谋献策”为自己解忧。老师应教育学生要明确地树立与同…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都很爱学生,可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对爱只“收受”不“给予”?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我的爱的同时一点不被“感化”,照样我行我素,舍不得给同学一丁点儿帮助,打别人的继续打,骂别人的继续骂……直到“处置”了他,我才知道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加爵的杀人动机之一,是想融入同学中却时常遭到嘲笑,使他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是个小丑。看了报道,身为教师的我,心里沉甸甸的。学生存在心理危机有许多原因,但人际困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尽菲薄之力。一、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念生活中,我们会与许多人交往,但各自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千差万别,这些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碰撞摩擦和情感损伤。这时候,我们是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小“恶”,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大“善”,还是相反呢?在人际交往中,动辄反目成仇的人是…  相似文献   

17.
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尤其是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生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适合高一新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由陌生到融入,融入新的学习集体,融入新的语文世界。首先。创设同学交往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迅速融入新的集体。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新的群体的认同,是高一新生普遍心理。然而,从熟悉的初中群体,走进高中这个陌生的群体,兴奋、新奇的同时,也有失落、孤独。语文教师,要充分关注这部分孩子,与班主任一起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新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其他欧洲人的眼里,不列颠民族(尤其是英格兰人)最著名的特点是“矜持”。一个矜持的人不大与陌生人交谈,感情不外露,也很少激动。要了解生性矜持的人很困难,因为他从不告诉别人有关他自己的事,也许你和他共事几年却根本不知道他住在哪儿,有几个孩子,也不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英国人往往就是这样。他们出门乘公共汽车时总想方设法找一个空座,乘火车时总想找一个没人的隔间。假使他们非得与陌生人同坐在一个隔间里,俩人或许好久都不会相互攀谈。即使相互交谈,也难得问“您多大了?”或“您叫什么?”这类有关个人的问题。平淡交…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对于他们的健康成才至关重要,高中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等。正确引导高中生处理好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对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锦章 《考试周刊》2013,(53):166-167
<正>活动设计理念:现在社会手机"低头族"越来越多,无论是走路、吃饭、公交车还是同学聚会都低着头,不知道怎样和别人交流,也不知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本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活动目标:(一)认识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