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军北伐     
为了捣毁清政府的巢穴,1853年5月初,洪秀全和杨秀清把一直打先锋的大将林凤祥和李开芳从扬州招回天京,面授机宜,派他们统兵北伐.林凤祥、李开芳率九个军共二万多人,从浦口上岸,打败西陵阿部黑龙江马队,长驱北进,经过凤阳、蒙城、毫州等地,推动了皖北捻党进入遍地大起义的新阶段.6月中旬,北伐军进克豫东门口归德府(商丘),北至刘家口黄河岸寻渡,因无船只,遂继续西进,到巩县找到洛河中的运煤船,并有矿工、船  相似文献   

2.
一八五三年三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南京建都之后,五月份便派军北伐,途经山西,然后直指清政府的老巢——北京,至今已整整一百三十周年。为了纪念太平军北伐,我们仅就所接触到的有关材料,撰成此文,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1853年3月,太平军在攻下江宁,建立起农民革命政权之后,立即进行西征,同时,由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领二、三万人从浦口出发,挥戈北上,开始了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北伐战争.天王洪秀全诏谕北伐军:"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糜时日."杨秀清诰谕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后不久,以洪秀全、杨秀清为首的统帅部,组成了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和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统率的北征军,于1853年5月北上远征.出征前,统帅部规定了"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縻时日"的作战方针.这就是说,北征军的战役目标是直捣清政府的老窠北京,作战手段是避实就虚,力争速决.北征军的将士,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两年间,纵横驰骋在苏、皖、豫、晋、直(冀)、鲁各省的广大地区,兼程奔袭,斩关夺隘,直逼京几,震撼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最后,虽然由于多种原因不幸败没,但成千上万北征将士,以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壮烈篇章是不会磨灭的,同时也有不少经验教训留待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认真总结.本文想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接着在军事上采取的重大战略行动之一是北伐,目的是攻取北京,推翻清王朝,以夺取全国性的胜利。可惜北伐失败,使清政府得以组织国内封建势力,勾结外国侵略势力,进行反扑,终于把太平天国革命镇压下去。  相似文献   

6.
马谡所谓的“街亭违命”罪难于成立;“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也并非导致街亭兵败的真正原因.导致街亭乃至此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蜀军的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街亭之败,马谡身为主将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就其性质而论,尚不属指挥错误,而是指挥不力甚至是指挥不动的问题.马谡虽有罪责,但并没严重到非斩不可的程度.诸葛亮北伐的最终目标是北定中原,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稳扎稳打,决不作无谓冒险;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北伐战争的规律,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进攻策略和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7.
北伐太平军在天津地区的独流、静海,坚守了一百天,与清军进行过多次激烈、残酷的搏斗,最后以援军不至、通讯断绝、粮草火药日趋困难而突围撤退。其撤退的第一站,即河间府的束城。在束城、太平军又与敌人进行过一个月的攻防战,但在近代史著作中,却绝少记载,本文试对此略作论述。一束城并非太平军原定撤退目标从目前接触到的史料看,太平军从独流、静海的撤退目标,并不是束城,而是王口镇。王口镇紧临子牙河岸,位于静海正西廿五里,是当时通往保定的主要通道。太平军从1854年1月下旬开始,即已准备撤退,而撤退的军事行动,都是指向王口的。太平军惯常的进军策略,总是先派出探骑或先遣队伍,侦查情况或占领前哨据点。这次并不例外,而且由于外围村庄多为清军占据,因此  相似文献   

8.
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粉碎江南大营以后,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准备进军上海.6月2日,太平军攻克苏州.清两江总督何桂清自苏州逃至上海,与驻沪英公使普鲁斯、法公使浦步龙交涉,求借侵略军反扑.是时,正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英法怕这是清廷引诱他们陷入与太平军作战"旋涡"的计谋,未能答允.太平军在此时进军上海是适时的.但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攻克上海,而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争取外国侵略者支持的外交活动上.干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不惜"委曲求全"先后向英、法等驻沪使节再三致函,呼吁他们本着"皆奉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以立国者既属一本,自当同心"的精神,与太平天国谈判.同时,还接待了大批从上海来的外国传教士、商人,想通过他们打通与驻沪各国公使会谈的渠道,结果这些努力都未能凑效.从上海当时所处的特殊情况,干王、忠王采取这一措施,争取各国支持或中立,孤立清朝当局,为太平军进军上  相似文献   

9.
太平军从前期到末期,在战略上先是南、北之争,后是东、西之争,这些分歧影响到战略行动,几次坐失了乘胜进取的大好机会,由主动变被动,终致失败。前期北伐军的覆灭,就和军中南、北之争的战略分歧有直接关系。本来,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十一月初十至癸好(1853年)三年二月十五的三个月中,太平军连克岳州、汉阳、武昌、九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185■—1855年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战争的成败是由多元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北伐的失败也是如此,它是多种战略要素合成的产物,这些要素在不同阶段发生不同的作用,需要严谨求实地展开横向的系统考察。据笔者分析,北伐失败的主要战略因素是:1.天京统帅部的北伐战略方针从总体上制约着北伐的全部过程作为统帅部的决策人——洪秀全、杨秀清,规定了明确的进军方向和战略目标,要求林凤祥、李开芳疾速挥师,北进畿辅,从而将复杂多变的战争简单化。洪、杨缺乏对形势的冷  相似文献   

11.
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在广西金田始发后,短短几年时间席卷了半个中国.紧邻广西的永州府是广西进入湖南的要冲之地.1852年,太平军出广西全州攻永州府城,旋即进军零陵、道州,宁远、永明、江华,以及时属桂阳州今属零陵地区的蓝山,历时二个多月.永州当时的社会情形怎样?太平军的永州进军及其对太平天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如何?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零陵地方史和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北伐太平军停驻天津,是既定的战略部署。决定停驻天津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水路交通四通八达,便於发挥太平军依水作战之长与抑制敌人马队的作用。太平军的战斗历程,尤其是北伐军鏖战怀庆的事实,足以为证。  相似文献   

13.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如果说洪秀全直捣南京和建都南京的战略思想在占领南京以前是比较正确的话,那么这一战略思想在占领南京以后因革命形势的剧烈变化就显得很不正确了。“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并不善于研究战争的全局,及时地变更自己的预定战略,集中全力进行北伐,争取全国的胜利,因而导致了北伐的失败以至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我就此作一简要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在东南半壁打击了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发展之迅速,形势之大好,恐怕连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也感到出乎意外。“自武昌而至金陵,地经千余里之  相似文献   

14.
纪念太平军北伐13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15日至19日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举行.这是在北方首次召开的全国性太平天国史学讨论会.大会由河北省、天津、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多位史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提交论文51篇.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从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到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完成了他从“左”派到右派直至反革命的转变。他的这几个反革命步骤既有他政治谋略的考虑,又是他阶级本质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夺取革命的最高领导权,在北伐的前夕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赶走了苏联顾问,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一军,逼走了汪精卫。北伐军在江西战场取得胜利之后,蒋介石坚持“迁都”南昌同武汉国民政府抗衡。蒋介石推翻原定的北伐军事战略,实施东南战略打回江浙老家,在帝国主义和江浙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建立了反动国家政权。这也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当革命发展和他们的阶级利益发生冲突,对他们构成威胁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南京后,在兵力有限,首都并不安定的情况下,却同时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全军覆没,西征遭到重大挫折,造成了军事上的被动局面。那么太平军领导人为什么会实行这样错误的战略方针呢?这是研究太平天国军事史的关键问题之一。但研究者绝少做详尽之考证,简单地归结于这是太平军领导人不懂军事策略而铸成的大错。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史料,就会发现问题绝没有那么简单,笔者认为:太平军之所以同时北伐、西征,是洪秀全、杨秀清之间严重的战略分歧造成的。下面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能力培养与测试·高一历史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北伐迅速发展连连取胜的原因不包括A.军阀间矛盾重重,内部倒戈B.北伐的路线方针正确C.北伐将士作战英勇,目的明确D.广大工农群众大力支持参考答案是A。教材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几点原因:(1)国共合作的共同领导;(2)正确的路线方  相似文献   

18.
<正>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出两月,即于一八五三年五月派遣大军北伐。全军分左、中、右三路,分别由吉文元、李开芳、林凤祥,朱锡锟、黄益芸率领,意图进抵直隶后,再直捣京城。由于主、客观上的诸种因素,先遣部队进展受阻,严重失利,吉文元战死沙场。天京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不得不两度增派援军:一八五四年二月,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丞相陈仕保、许宗扬等率军往援,后败于胜保和地主团练之手;同年五月,燕王(动用“王”出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秦日纲复率军往援,又败于安徽舒城之杨家店。  相似文献   

19.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北伐军的东路军开辟福建战场,是北伐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就东路军在福建的胜利进军及其速胜的原因,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一湖南扩军和革命檄文的传布太平军攻占全州后,移军北上,进取湖南。1852年6月10日到湘江上游险隘的蓑衣渡,遭到江忠源所率湘军设伏袭击,损失惨重,其时兵力仅剩五六千人,由东岸峻岭小道,入永州府境(零陵)。因大水所阻,强渡未成,乃折而南趋道州。太平军在此休整近两月,增修了战具,铸造大小炮位三百余尊,补充了兵员,由何见机联系的会党二千人,以陈四、陈大为首的天地会众以及挖煤工人千余人踊跃参加了太平军。扩编后,设立道州大旗营,由何见机率领。清方总兵和春率军一万五千人前来追堵进犯,太平军几次出城奋力鏖战,挫败了清军的围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