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要么片面地强调"教师中心论",要么片面地强调"受教育者中心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二者是一种以教学内容为共同客体的双边互动、协同发展的关系。因此,应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的指导下,本着坚持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践观,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大背景下开展的思想观念与精神领域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时代的自我超越与发展。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延伸与拓展,它除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外,在经济、文化和管理等领域也都发挥出越发明显和重要的作用。从性质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前者属于宣传教育范畴,后者属于行政组织范畴;实践上前者是使人解惑明理的过程,后者是使人认同执行的过程。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管理科…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确立、界定和内涵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科梳理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才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指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也为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是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渐进发展与飞跃发展、层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 ,它既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又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超越与深化。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自冷战结束之后 ,发展成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共同特征 ,成为社会的主题 ,发展概念成为当代社会使用频率最多的概念。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言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 ,一个是经济…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在内涵上具有交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理论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这两大理论来源在内容上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毛泽东革命诗词中所体现的艺术美和理想美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挖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在著作和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相关概念,如"宣传"、"宣传工作"、"政治宣传工作"、"鼓动"、"宣传鼓动工作"、"政治鼓动工作"、"政治教育"、"宗教教育"和"理论教育"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中介、目标等方面看,这些概念已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内涵,突出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理论先进性和真理性双重价值。放弃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将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重要的理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深刻理解和重新解读,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权力观的理论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人学转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从审美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复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及教育的"病理性说服"导致大学生审美疲劳,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错层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审美饥饿",以工具理性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和价值论导致教育过程审美的单向度。要摆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应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重塑审美形象;立足传统审美文化,合理利用大众文化,构建和谐的当代审美文化;改变教学理念,加强教育过程中的审美互动。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即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作为学科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大致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演进大致经历了"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和"发展论"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的嬗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自觉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内在发展向度,体现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认识与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的理论反思 ,借鉴当代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的研究成果 ,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征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 ,主体与客体是一个认识论命题。作为一对相对应的范畴 ,主体与客体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只有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就主体和客体的概念而言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主体是指在普遍存在的事物相互作用中能动的、主动的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在现代人类生存现实境遇、生态理论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需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及深刻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表现形态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起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观、服从自然规律的正确的科学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需要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论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束缚人的个性,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性化"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人性化"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与人的地位的提升。"人性化"的社会理念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人是管理之本,本文主要在诠释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如何实现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即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作为学科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大致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演进大致经历了"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和"发展论"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的嬗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自觉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内在发展向度,体现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认识与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系统内涵,通过系统建构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通过正确处理要素把握与系统把握、自然阶段与自觉阶段、历史传统与现代发展的关系,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发展。确立系统意识、加强科学研究、进行整体规划、点面结合推进、实施过程检验,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价值是一种文化价值,教育的主体性决定着教育文化应当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读书做官论"、建国后的"教育为政治服务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盛行的"教育适应论",本质上都是工具主义教育文化观的体现。面对现代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新的教育文化应赋予独立性、民主性和内在性的内涵,为培育公民社会做好准备,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西方进入后现代社会之后,标榜"反本质""、去中心"的解构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这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些理论蜂拥而入,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许多学术研究者盲目跟风,以洋为本。种种来自西方的思想潮流,必然给人们造成更大的迷茫和困惑,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面对价值相对主义、道德怀疑论、意识形态批判、反乌托邦主义以及道德意志自由论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种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其进行积极回应,给予有力的批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限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规范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播学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斐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1):127-132
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概念的相似性,及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的构成要素及活动过程相似性,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交流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传播学中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具有等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评估主体、评估范围、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方面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起点,有效性概念内涵的丰富性、表现形态的复杂性和影响要素的广泛性是导致评估困境的重要原因。只有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概念和内涵,揭示其复杂形态背后的本质矛盾,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反映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关系,才能破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评估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适度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过"与"不及"的理性纠偏。适度教育不主张泛意识形态化的教育,不主张采用过度集中的教育方式,但它也不代表所谓的"中性"或非意识形态化,它更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体性功能,更重视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握适度教育的原则,不仅要准确地掌握其理念的内涵,还要依托扎实的学科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科学的制度安排和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