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戴维·洛奇小说<小世界>的副标题"学者罗曼司"切入,探究其外借罗曼司之壳、实反"罗曼司"的独特叙事方式.书中的"圣杯",已丧失了原有的神圣与纯洁;书中的主人公女骑士,表现出的是虚伪和功利:小说的结尾也与罗曼司圆满的结尾相悖,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霍桑的小说创作与罗曼司体裁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桑与“罗曼司”体裁观念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霍桑罗曼司与其文学再现模式、与美国19世纪中叶的国家政治策略、与美国19世纪中叶的通俗文学市场的关系问题,其次,霍桑的文学再现模式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市场的深层次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占有》结构复杂,思想多元,层次交错,杂语共生,叙事空间很大,阐释审美张力极强。本文认为小说的晶体结构是产生这些特征的根本原因并试图从小说的空间化、共时性、对话性亦即折射性、自我生成功能四个方面说明《占有》的晶体结构以揭示众说纷纭的《占有》之谜。  相似文献   

4.
拜厄特在《占有》中对经典神话、故事等前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历史重写,用丰富的原始神话意象展现了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期和当代社会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本文采用女性神话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考查,揭示了拜厄特对社会历史,知识女性生存境遇以及婚姻爱情观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小世界》与罗曼司的体裁互文性,着重分析了这部小说对于罗曼司体裁的揶揄与反叛,并且试图找出这种揶揄与反叛之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拜厄特的《占有》以其丰富庞杂的宏大叙事、抽象的时空观和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被一致看成其代表作。以空间解读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的空间意象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现正是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并置和重叠、交错和互动,构成了小说充满张力和魅力的想象世界。《占有》的文本结构和叙事有意打破故事的线形发展模式,采取了共时性的叙述模式,通过多重叙事、多维视角、主题重复、多元文本等形式的精心建构,使小说的涵义从确定到不确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阐释由单维到多维,从而取得了小说叙事的空间化效果。空间书写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景深,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张焱 《文教资料》2014,(36):136-138
2007年上映的英国电影《赎罪》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导演乔﹒怀特以他独特的领悟和别出心裁,将他最感兴趣的"人的面孔"与"人的情感"技巧性地表现出来,打破了传统影片擅长讲故事、调动观众抽象思维能力去破解影片意义与价值的格局,从而也给读者提供了一种自由感受的向度。本文试图通过电影与小说文本的对比来探究电影对小说的改编。  相似文献   

9.
10.
老舍从事过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尤值一提的是,他将小说和话剧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而出现了戏剧化的小说和小说化的戏剧的崭新格局,对当时乃至今天的文学创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萍 《学语文》2007,(2):33-34
题目对于很多习惯追求“浪漫”的读者来说乍一看“受戒”这个平淡无奇的题目可能会有点儿失望,感到它过于直白了。但一个字一个字读下去,却让人不由得不感叹:看似平平常常的人、平平常常的事、平平常常的景,怎么就都仿佛浸润于浪漫的氛围之中,着实美轮美奂,妙趣横生。这里,我就想从小说所描绘的人、事、景入手,通过对它们的品读,细细咂摸其中的浪漫意味。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3.
追寻是作家们一再重复的主题。拜厄特的《占有》利用追寻情节叙述了主人公罗兰探访维多利亚诗人隐秘爱情的经历,但她对罗兰的形象塑造颠覆了典型的追寻主题故事中的英雄或骑士形象,使罗兰成为在追寻真相中感到迷惘的活生生的普通人。借助罗兰的追寻和迷惘,拜厄特表现了现代知识分子以及现代人在实现自我的追寻中不断失衡与平衡的挣扎。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评论,在<占有>这部小说中更体现了它的价值.通过对不同时代四位女性的共同心理及内心渴望的探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女性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就要寻求自我、本我、超我的平衡--首先女性要了解自我和本我,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己内心真正渴望什么,在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即超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占有》是英国学院派作家A.S.拜厄特呈现给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巨著。小说准确细致地书写了身处三个不同时期的先锋女性人物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志,以及她们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与父权制思想展开大胆对抗并积极构建女性主体身份的行动。不同时代人物的人生际遇有类同元素,也有超越成分,互为观照;她们对父权思想的反抗、撤离到最终走向后现代的两性融合,恰如其分地阐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苦界》和《郎园》两篇小说的评论,揭示出城市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及人类精神家因的荒芜,同时更企望着突围后的新生。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但毕竟孤独.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无人解答;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多有束缚。  相似文献   

18.
【导读】我在《传记文学大家茨威格》一文里曾写:真正的传记文学大家.都是心胸开阔的人。这里包括自由精神和卓识慧眼.巨大的人格魅力,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心,不同于任何地域、种族,能够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来思想等。这样,他才能超越成见.  相似文献   

19.
余华是我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活着》标志着其创作风格逐渐开始演变,他才华横溢的语言操纵能力、天才的想象力使得这部小说享誉中外。由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于1994年上映,影片一经拇出同样声誉斐然。《活着》小说和电影从主题思想、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结构线索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这主要因为余华和张艺谋对“活着”内涵意义有不同理解、电影与小说表现效果不同以及电影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但小说和电影都促使受众思考活着的方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施畅 《现代语文》2010,(1):23-24
以往对六朝志怪小说《阳羡书生》的研究,多为考察流变过程或提出解读结构。相比之下,“链式占有”结构更能精当地解释其人物关系,由此所发掘出的文本内涵与“诸法无我”等佛理相契合。可见,该佛经故事虽经流衍,但其佛理蕴涵并没有因中土的改造而消解,反而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彰显,因而“佛经故事的‘彻底中国化’”的说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