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把人类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分为优美和壮美。那么,优美和壮美有哪些区别呢?首先,二者的审美特征不同。所谓优美,一般是指优雅的美,柔性的美,静态的美。而壮美具有与优美完全不同的特征,它是一种庄严的美,刚劲的美,雄浑的美。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在《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的美学著作中,对优美的特征作了具体的界定。他说:"第一,比较小;其次,光滑;第三,各部分见出变化;但是第  相似文献   

2.
对美的事物的心灵感受主要有两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无论哪种都令人感到愉悦。优美感迷醉人,壮美感则感动人;优美可以是渺小的,但壮美必定是伟大的。按照上述美学观点,对“壮美音乐”与“优美音乐”心理功能加以比较探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音乐“壮美”与“优美”的艺术规律,则是从感性和理性上有效提升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感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美的事物的心灵感受主要有两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无论哪种都令人感到愉悦。优美感迷醉人,壮美感则感动人;优美可以是渺小的,但壮美必定是伟大的。按照上述美学观点,对“壮美音乐”与“优美音乐”心理功能加以比较探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音乐“壮美”与“优美”的艺术规律,则是从感性和理性上有效提升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感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一、优美、壮美的美学含义 优美、壮美均是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审美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大致与之相当。优美是最常见的美,是一种静态的、柔性的、内柔外秀之美;壮美则是一种动态的、刚性的、内刚外烈之美。  相似文献   

5.
党岱  杨丽 《文教资料》2007,(25):87-89
崇高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优美、壮美有相通之处,但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伟岸,并且在审美表达中更深刻,更富于理想性。崇高也是音乐美的一个重要范畴,真正具有崇高美的音乐,正是那些对人的生存和命运有着深切思考和关注,并且在这种思考和体悟中体现出的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与命运的抗争等的生命之本真。  相似文献   

6.
岑参自诩"相门子",对功名富贵的执著追求与生俱来,君主至上思想是这种追求的精神实质。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岑参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某种积极的进取心态或者悲观的怨望情绪,凸显岑参人生理想与定位的鲜明特点。这样的特点制约和左右了岑参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儒家的复古现象进行了考察,认为儒家复古论者(以下简称复古论者)的美学理想是:一、以和谐美为其审美理想的极致。具体地说,即倡导中和的审美趣味、优美的审美类型和尽善尽美的审美评价标准。复古论者标榜和谐美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种美对实现他们的社会理想有导引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和谐美是一种完美无缺的美。二、在审美理想的现实性上复古论者追求崇高之美。这种对崇高的追求是出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传统;出于复古论者对道统、文统的崇拜以及自接道统、文统的“私心”;同时还出于崇高自身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8.
优美和壮美是意思相对的两个美学范畴,是对客观对象的审美特性和主观感受的概括。优美与壮美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如:风和日丽与狂风暴雨,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前者给我们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后者给我们的却是无限的力量感觉,可以扩大我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享受。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指的是优美。优美的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相对统一的平衡状态。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冶的审美感受。例如:…  相似文献   

9.
庄子感受到他所生活的“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的时代所带来的痛苦,力图回到“任其性命之情”的生存天地。这种追求在实践上行不通,最终落脚在人格理想的追求上,建立于脱离实用的精神世界。《逍遥游》是庄子整个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核心,他的许多思想暗含着精深的美学艺术精神。《逍遥游》反映了庄子对“崇高美”的追求和向往,流露着对“大”的追求和赞赏,涵容了康德“崇高论”中的“数量之大”和“力量之大”。这种无限美、大美、壮美是一种明朗肯定人的自由的不可摧折的美。《天地篇》中标示了“美”与“大”的区别,包含着“优美”与“崇高”两范畴有别的萌芽。庄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本质相同之处在于崇高精神的落脚点都在人格道德修养上,与康德、席勒等人的“审美游戏说”相近之核心就是自由。庄子关于“游”的思想与审美精神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涉及到了审美活动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为我国传统审美理论关于审美态度、美感、感知(直觉)的认识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工程。经过两千多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其作为战争防御工具的实用性功能已经消退,而它的审美特性却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积淀、增长。因此,今天的长城,其历史文物的性质虽未改变,但从审美的角度看,完全可以被视作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审美理想的象征。中国传统宇宙观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种阴阳两极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体现为优美和壮美。长城的美,属于阳刚之美,即壮美。长城的这种阳刚之美,或称为壮美、崇高美,来源于它外部的巨大的体积所形成的磅礴气势。长城,以它的奇伟、…  相似文献   

11.
曹文轩在创作中无疑是偏爱女性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偏爱女孩的,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这样的女性形象。曹文轩是把自已的文学追求、美学理想交付于这些充满古典诗意的女子来完成的。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家在创作中对优美的执著;承载着作家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折射出作家对人类当下生存境况的关注与追寻。  相似文献   

12.
曹文轩在创作中无疑是偏爱女性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偏爱女孩的,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这样的女性形象。曹文轩是把自已的文学追求、美学理想交付于这些充满古典诗意的女子来完成的。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家在创作中对优美的执著;承载着作家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折射出作家对人类当下生存境况的关注与追寻。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60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后十七年以及十年"文革"文学创作追求的是政治理想;新时期文学创作追求的是审美理想;90年代初到新世纪文学创作追求的是文化理想。促进人类共同走向繁荣、富强、文明、和谐应该成为中国文学创作面向未来的重要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4.
岑参诗歌中始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矛盾,主要体现为因仕途蹭蹬而带来的理想与现实、追求功名与向往归隐、弃笔从戎与思乡的困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历来被认为最能体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本文结合小说《边城》,从小说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对传统美德的深情赞美及故事情节的简朴优美等三个方面对沈从文的审美理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题材的独创性与典型性,意境的壮美与奇峭,风格的悲壮与奇丽,语言的新奇明快诸方面,对岑参边塞诗的创作艺术作了比较细致周密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7.
胡家祥先生认为美学风格应该有三种基本类型:壮美、优美和弱美。本文仅对"弱美"进行分析,从"弱美"的确立、"弱美"的依据、"弱美"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展开,对这一审美形态进行基本阐述。提出并确立"弱美"范畴是合乎逻辑的,是完善审美形态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九歌》风格的评价,历来楚辞学界都较趋于一致.即优美。诚然,就《九歌》的部分特质而言,它是浪漫的、自然的、绮靡的、感伤的,诸特征和优美的表现形式无不一一吻合。但笔者以为,这种吻合,仅只是表层的吻合。如果深入到《九歌》的底蕴,那么,我们将会惊奇地发现,和优美相反,《九歌》内在的风格却恰恰是壮美!它所呈现的虽是优美的五彩缤纷而又温馨和柔的漫天彩霞.但它折射出的却是壮美的昂扬激烈而又劲拔阳刚的耀眼光芒!《九歌》的壮美底蕴集中体现在它所显示出来的的气势、视野、生命力、幻想和追求等四个向度上。  相似文献   

19.
诗画有机地结合,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理想和标准.王维在文人画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被誉为"文人画之鼻祖",他在绘画中融入诗意、禅意,开创了山水画独特优美的"禅境?表现.诗与禅都是性情的流露,诗中追求画意,画中追求诗意,诗画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20.
审美范畴,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感受形式。不同的审美范畴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高中语文课程蕴含着优美、崇高(壮美)、悲剧、喜剧这四种基本的审美价值形态。丑、荒诞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没有得到体现。从审美范畴角度探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有助于准确、全面理解语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