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2015年9月举行的第十四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以"技术、学习、教育创新:教育技术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有效学习、技术支持下的创新学习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相关观点可供该领域的研究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手段。以美国某城市改革学区的个性化学习实验为基础,对其教育信息化与个性化学习相融合的背景、借助教育信息化开展个性化学习实验的实施进行分析。该项目以"全方位学习设计"和"Agilix Buzz"学习管理系统为支撑,师生在新的角色关系下开展教育活动。我国未来应在宏观政策引导和设施保障的基础上加强教育信息化与个性化学习探索,实施中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示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是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表明教育信息化将迎来新的挑战。在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中,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围绕深度学习模式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场所中应怎样改变进行研究,提出三种深度学习模式:"智慧性、情境性、协作性"的学习模式、"注重交互式教育和整合性教育统一"的学习模式和"多元化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式。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促进教育技术条件下学习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期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分析了英国《使用技术:下一代学习(2008-2014)》战略和美国《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战略,认为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在于: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开展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以教育质量为抓手,促进教育系统整体变革;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惠及全民,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的转段升级,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出全新要求.针对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转向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演变,构建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结构,认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信息化建设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设智慧校园与发展智慧教育为重点,以应用推进与人才培养为核心,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表现在顶层设计、环境建设、应用推进、人才发展与绩效评估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转化学习理论视角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指向转化学习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模式.最后,以广东省培项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为例,详细分析该模式实践的过程、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是一种过程,而信息化教育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融合"与"创新"阶段,就是信息化教育阶段。《纲要》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论述,是沿着"起步"阶段逐渐发展到"融合"与"创新"阶段这条逻辑主线展开的,体现了由硬件到软件、再到潜件的内在逻辑。基础设施建设是走向信息化教育的基础(起步阶段),优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向信息化教育迈进的重要环节(初步应用阶段),构建完善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向信息化教育迈进的重要保障(融合阶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是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标志(创新阶段)。《纲要》还揭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目标任务,要落实《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深入学习、深刻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前瞻部署、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应用为导向,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需求为导向,调整教育技术学专业定位,培养教育信息化不同阶段所需的不同人才;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今日教育》2014,(12):14-15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变,伴随着先行者的探索,已经初露端倪。信息技术正从教育形态、教学结构、教师成长、管理模式等方面改变着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和手段。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将坚持面向未来,努力为每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坚持应用导向,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和质量提升;坚持统筹规划,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分类、分步、分层推进实施;坚持开放共享,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教育信息化合作推进新机制,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信息化浪潮来袭,教育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本文从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方面出发,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各个要素的定位,提出建立学生学习约束机制、信息化课程体系和信息化学习平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流行趋势,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目标,再一次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本文从慕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利用慕课实现终身教育的优势,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面对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特征,对教育者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笔者认为,作为"指导型"角色的教师,应该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辉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1):113-114,118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而信息化教育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构建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四要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e卡通项目建设"苏州教育E卡通"是2010年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项目的实施通过信息化载体——教育E卡通,整合考勤、门禁、校内消费、免费公交轨交、校内图书借阅、市图书馆借阅、社会实践基地刷卡等多项功能,为全市中小学生学习、教师工作以及家长关心子女成长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全面提升了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对于加快推进苏州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13,(13):23-25
印杰(上海市教委副上任):智能教育开启上海基础教育新时代"十二五"期间,上海教育信息化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我们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营造"老师总在我身边"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将机制、规范、基础平台和应用推进有效结合起来,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多方面实现信息化。打造带来学习时空新变化的上海"智能教育"大环境,需要对基础平台进行整合,深化推进应用技术,保障信息的安全,并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上海致力于建立市民学习档案,推进高校课程中心工程,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建设上海学习网等,其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世界范围内教育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数字化技术转为智能化技术而促发的"形变",到从数字化教育走向智慧教育而引发教育系统的"质变",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撑、智慧教学法的催化促导、智慧学习实践及智慧学习评价的开展是智慧教育理念有效落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以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为基础,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五个方面的变革,以期为丰富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章重点分析了终身学习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理念转变,并从完善终身学习供给制度和反馈机制、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终身学习网络、组建终身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组织等方面给出了重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将继续以服务于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己任,以更新、更快、更权威的方式,全面展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2014年本刊将重点关注以下方向:资源建设与共享聚焦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国家、地方以及学校资源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与模式创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群体间的资源共享)。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整体规划、工作进展和应用,包括各地区及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网络宽带校校通"和学校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区域发展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试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实现信息化,这必将引起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式方法等的重大变革。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必须以规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为“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建立和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着力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教育相比于传统教育不可否认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提供了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新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数字化学习以及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也营造了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协作、互相帮助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然而,信息化教育也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师的角色面临着转变以适应新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因此,教师要有新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一、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一)具有教学时空的开放性信息化教育系统面对全体社会成员,对各行各业、各个层次、身处各地的求学者来说是一个在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上完全开放的教育系统。它彻底摆脱了在时空、学历等方面对求学者的诸多限制,创造了一种适合学习者学习的全新环境。身处不同国家、地区和学校的学习者可以在同一个网上上课,具有不同身份、年龄和经历的人们可以在同一个虚拟大学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适合的地点,按照自己需要的方式进行学习。(二)具有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传统教育模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