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7、18世纪休谟等经验主义哲学家发现情感在伦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开始.休谟伦理学是否为相对主义的争论就源源不断。相对主义伦理学最重要的特征是道德原则和道德判断的相对性,否定道德原则和道德判断的可通约性。从休谟对道德行为的发生、旁观者的同情机制、快乐原则、德性等问题的论述来看,休谟伦理学给予了情感伦理学以稳定的价值判断根基。实现了其伦理学非相对主义的本质。现实社会中许多道德问题的解决,需要公允地对待情感。  相似文献   

2.
休谟在《人性论》第三卷中专门讨论了道德区别的来源问题,这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作为苏格兰常识学派的一员,休谟对此问题的探讨表现出继承性,认为道德区别来源于情感而非理性,但其思想之价值更表现为他的道德感与动机紧密相关,说明了道德感如何刺激起道德的行为,消解了应然与实然的断裂。他对此问题的独特回答可以通过与哈奇森的比较表现出来。亦可看出,休谟的道德学说与后世功利主义伦理学有着本质不同;而对当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批评也不适于休谟等道德情感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美与真不同,美学不是认识论,美即是美感;同情是欣赏美的途径;鉴赏力是属于主体自身的产生美的能力。这三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了休谟的主体性美学。我国学界长期Wu于自然主义视野,对休谟美学作了错误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休谟对因果必然性的否定,乃是他的不可知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休谟和贝克萊一样,断定外部客观世界是人类意识中感觉观念的总和。但他义和贝克萊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只克莱公开宣称,外部世界就是我的感觉的复合;休谟则断言我的感觉之外是否有东西存在,我根本不知道,也无法去知道。这就是休谟不可知主义的本质。但是,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即人们关于事实的知识又是从哪里来呢?休谟由此便提出所谓因果普遍必然性不存在的种种论据。休谟认为,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但是,这种因果关系究竟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呢?休谟认为,这是和人们的经验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人们对任何事物都还没有经验可言时,他只  相似文献   

5.
休谟问题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康德认为所谓的休谟问题就是休谟对因果性的怀疑论。休谟对康德哲学影响重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康德哲学是为了回应休谟问题而展开的。休谟以因果关系为切入点来否定理性在构建普遍必然性知识上所起的作用,使形而上学陷入了困境,同时休谟将科学知识的因果必然性归结为习惯性的联想,直接动摇了自然科学的根基。康德为了给形而上学找到新的出路,挽救自然科学的危机,通过“哥白尼革命”对休谟问题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6.
因果关系理论是休谟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休谟认为,经验是因果关系的基础,而因果律来自经验,经验是习惯.休谟的观念关系和实际事物两类命题的划分在哲学史上首次区分了分析与综合.  相似文献   

7.
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的本体论问题,确认教学本质的科学内涵,有益于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然而,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历来众说纷纭。文章运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特殊认识说""实践说""交往说"三种教学本质观。首先,对三种观点进行了纵向分析,然后分别从立论根据、具体分歧点和联系三个角度对三种教学本质观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对比研究,说明教学本质的研究应该多纬度探索、开放融合、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8.
休谟“道德不可理证”说是以自然人性为基奠的,对人性的追溯与关切奠定了休谟伦理的人学座架,而“感性世界”的道德视角则赋予其道德学社会生活实践的本性与人伦情怀。休谟将事实与价值明确区分之后,人在道德中的主体价值与地位被确立起来,由“道德不可理证”引出的功利与同情的道德原则既是对其自然人性出发点的回归,又彰显了“人性完善”的价值尺度,是休谟伦理学人性关切与人伦诉求在更高层面的体现。休谟伦理学具有丰富的现实启迪。我国要建构具有“真实性”的道德体系并发挥其应有的精神整合力,就要突破僵化的道德理性束缚,赋予社会道德现实人性内容与人伦情怀,同时探究情感化的心灵教育之道,使社会道德给人以向往“家园”般的祈盼与皈依。  相似文献   

9.
艺术本质是艺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回答"艺术是什么",艺术区别于非艺术的关键。近几年关于艺术本质的探讨,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将选取艺术哲学中艺术本质的代表理论,来简要论述艺术本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休谟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将美学纳入他的精神哲学体系,以新的观点和方法,全面探讨了近代美学提出的重大问题,从而把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推向一个高峰。他强调美学是对情感的研究,但又强调将“哲学的精密性“运用于美学,注重心理分析。他从主体和客体的互相作用上研究美,认为美的本质是对象适合于主体心灵而引起的愉快情感,创造性地提出“同情说“和“效用说“。他第一个全面阐述了“趣味“范畴,深入探讨了趣味的标准问题,代表了那个时代美感研究的最高水平。他对诗歌创作和悲剧的审美效应,以及艺术发展问题的探讨,也都以新的论点和阐释,丰富了西方美学。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教育本质问题时,教育理论界提出了诸多的观点。它们依次是“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折衷多质说”、“特殊范畴说”。以上这些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教育的本质,并推动了教育理论界对“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深化和发展,但这些观点尚存在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八○年出版的施昌东同志的《“美”的探索》一书,对美的产生、美的本质、自然美、艺术美及悲、喜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使人颇受启发,但其中有一些观点也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本文拟在美的产生这一美学的根本问题上谈一谈与施昌东同志的不同认识。美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西方美学史上有这样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的大脑的产物。英国哲学家休谟说:“美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察者的意识中……。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宇宙精神。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就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则是不依赖于人类的绝对精神。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以上两种观点相对立的,是从亚里斯多德到狄德罗,以至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美学观。车  相似文献   

13.
休谟无疑是十八世纪西方哲学的大师,也是经验论和怀疑论的代表性人物。对休谟经验论和怀疑论甚至自然主义的看法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休谟的经验论是彻底的,原因在于休谟的经验论否认了一切实体,追溯到本原问题。而休谟的怀疑论是不彻底的,不单是怀疑的范围不彻底,其理论自身的矛盾就决定了它的不彻底性。而他提出的自然主义,确实一种温和的解决方法,但仍具有一定的缺陷。休谟问题的实质争议颇多,笔者认为因果关系和归纳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对联系可靠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14.
当代语言分析哲学试图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解决传统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的问题,这种方法来自经验论。经验论从本性上说就是反形而上学的。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洛克、贝克莱和休谟都涉及形而上学,但是明确表示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家是贝克莱和休谟。贝克莱和休谟都认为,形而上学以抽象观念为研究对象,造成了哲学的困难、错误、复杂难解、晦暗不明,因此应该放弃形而上学,回到常识即感觉—知觉的经验论立场。贝克莱和休谟的反形而上学具有较为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休谟问题主要是有关"是"与"应当"的关系、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以及价值判断的正当性、逻辑推理的有效性的问题。休谟法则是指在回答休谟问题或解释休谟问题时所得出的某种结论或某个观点。近现代法学是受"休谟问题"影响最深、引述"休谟法则"最多的领域之一,各种近现代法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学说和思想,几乎都与休谟法则有关。"休谟问题"和"休谟法则"是引导乃至决定近现代法学论战、发展和演变的主要理论动力之一。在法学研究中应该正确、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休谟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回避它;应该通过说明去化解"休谟法则",而不应该盲目地崇拜它或简单地否定它。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中,一些人在利用休谟哲学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相关,在理论上也出现了一些对休谟哲学性质的误解。因此,重读休谟的必要性一是在于现实斗争的需要,二是在于休谟研究中的某些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重读休谟,不能忽略它和现实问题的联系,但也不能因此就将其简单地还原为一个"站队"问题,仍然应该吸收休谟作为哲学家的各种优长,全面清理他在唯物唯心之争、怀疑主义立场以及道德哲学上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7.
休谟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部分,它的提出依赖于休谟的知识二分法: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和关于事实的知识。休谟问题可以表述为因果关系何以非要如此的疑问,其实质在于否认经验推理作为因果关系之普遍必然性的依据。围绕休谟问题产生的误解,休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并进一步提出心理解释。这种解释对西方哲学认识论同时产生了建设性和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本质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关于它的争论有从教育是什么出发提出了关于教育本质的多种学说;也有从这个问题的问题属性即教育本质问题是什么问题出发,提出教育本质是指教育是什么或教育应当是什么等。一、教育本质论典型学说改  相似文献   

19.
时间概念在休谟对因果概念的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界对休谟问题的研究成果虽多,却鲜有从这一概念入手所进行的考察.考察休谟的时间概念不仅有助于指出对休谟问题的诸多回应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休谟式时间与牛顿式时间的对立,而且也有助于将休谟问题放在休谟整个《人性论》的视角下进行重构,进而将因果概念从一种自然科学的、以理性逻辑为依据的概念转为一种能够贯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且以情感和实践为基底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大卫.休谟作为极端的经验论者,认为因果联系和归纳推理既不是唯理论所谓的不证自明,也不是从经验中获得,而是习惯性联想的产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对因果推理的合理怀疑动摇了西方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了维护科学知识的权威和建立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以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来回应"休谟问题"。尽管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必定会存在不足,但其对"休谟问题"独特的解决方式及在推动西方认识论发展,特别是关于主体能动性思想发展方面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