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竞技运动训练中,教练员们常常抱怨自己选不到好的天才运动员而影响了自己训练水平的发挥。那么科学选材和系统训练乃至训练条件哪个更重要,且它们各自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综述了近年来运动科学界对遗传、训练和环境对竞技运动水平影响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竞技运动的理论研究及科学选材与系统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为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评价、科学训练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调查研究法、指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国家竞技健美操训练基地(华东师范大学)17名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研究.分别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特征人手,对专家、教练员和健将级运动员本人所筛选出的18项身体形态指标、10项身体机能指标、8项一般素质和7项专项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将能代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典型因子作为体能评价指标,以期建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体系.结果:体重、下肢长、腰臀比、踝围和头高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典型指标;2min 10m往返跑、反肩实验和坐位体前屈分腿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一般指标,而曲臂撑、依柳辛和立转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专项素质指标.结论: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具有专项特点,在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水平评价和科学运动训练应参考上述这些典型指标.  相似文献   

3.
男子手枪慢射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男子手枪慢射项目特点的认识,对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及比赛前的调控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核心力量训练的视角,探讨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特征和训练学价值。根据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新规则的变化以及实践经验提出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思路,为竞技健美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实施核心力量训练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学生排球体制训练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用以了解现阶段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的训练途径和方法,为目前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配合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运用更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体育学院近几年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及数理统计法,以建立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简易评价模型为目的,对不同力量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指标可分为弹跳、支撑和腹背三大因子;研究提示竞技健美操项目要求运动员应具有较好的下肢弹跳力.通过建立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模型,对其力量素质训练和科学的选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两台日产松下NV-MD9000摄像机采用定点、定焦、定距的方式对三名不同等级的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C546难度动作进行同步(外同步)拍摄,探讨其基本特征与规律,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规则试行后竞技武术太极拳自选套路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武术竞赛新规则修改实施后,对竞技武术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状况及其相应的训练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讨论与分析竞技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现状,找出与其相适应的训练对策,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找到相关合理、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训练后肌肉的疲劳程度所做的测试定量评价,对采用静力牵张法加速消除肌肉疲劳做了探讨研究,为科学指导竞技健美操训练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心理训练是现代竞技运动科学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对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甚至对于比赛的胜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着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1.
系统观: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理论是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访谈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借用系统科学理论与观点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竞技能力状态是一个系统概念,竞技能力是个系统,状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竞技能力状态是竞技能力系统的状态、态势和特征。竞技能力系统状态可分为:平衡态、周期态、拟周期态和混沌态等。同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竞技能力系统状态具有稳定性、波动性、多元性、过程性和难以预测等特性。  相似文献   

12.
皮艇专项竞技能力的测试评定对于教练员从技术特性上进行训练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是科学训练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专项竞技能力评估方法.结合国家女子皮艇队某一位优秀运动员的测试数据,说明了方法的内在含义.根据评估结果,对该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科学性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原训练的一般理论出发,对高原训练的特点、机理和对竞技能力的影响进行阐述.而后对足球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反对观点以及支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足球项目特点,对两种观点进行讨论,指出了科学化训练的要点及国际训练趋势,以求为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新木桶理论”模型初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照运动训练学理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多方面组成。"木桶理论"认为: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需要各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按照"木桶理论"的说法,如果运动员的某一方面欠缺的话,他的整体竞技水平也就停留在这一较低方面的水平上。结合当代"木桶理论"新的研究结果,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建立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新的更为科学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美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经验和特点是:实行体教结合的学校培养体制,法规制度健全,青少年体育运动健康发展;运动训练氛围浓厚,后备队伍规模庞大;经费充足,训练条件优越,后备人才运动基础扎实。对新时期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趋势;完善优秀运动员培养体系,疏通运动员出路;加强法制建设和科学训练,推进体教结合;以学校为中心扩大后备队伍规模;政府为主、市场为辅、拓展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甘肃省各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出影响各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发展因素,研究指出: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整体水平较低,受学生、教练员、学校诸多因素的影响。运动员对自身要求过低,难度技术不稳定;大部分教练员缺少运动经历,科学系统训练不完善;学校对推广和发展无相关要求,对校内运动员课程与训练无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7.
长拳是武术套路运动中的主要拳种之一,是竞技武术比赛中争夺十分激烈的项目,练习过程中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北京武术队在此类项目上占有较大优势,以北京武术队部分优秀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调查,以北京武术队长拳类项目运动训练情况及其训练模式为例分析探讨长拳类项目的训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竞技武术长拳类项目,要达到世界顶级高度并且保持水平,必须具备从长拳类项目运动员训练年龄特征、科学选材、训练目标等诸多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指导理论,或者说一种模式.研究其训练模式对提高该类项目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可以促进武术事业科学地、持续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跳远项目对运动员要求较高且最佳成绩的出现也需多年的艰苦训练,如何更快更好地提高成绩是每位教练员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调查,对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年龄变化特点以及选材的内容及方法进行研究,供有关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竞技体育的特点、因素及运动教学目的任务的分析.对足球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的技术进行测定、统计、分析,从而掌握科学训练的方法,为提高足球运动的训练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力量素质是女子体操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对其评价与诊断是提高力量训练质量的重要保障。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等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对中国10~11岁优秀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评价与诊断,在微观上揭示该年龄段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在宏观上厘清10~11岁组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整体训练水平和发展方向,为教练员科学制定力量训练计划和发展目标、提高训练效率和科学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