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教师之友》2004年第一期所做的专题“那一代”在网上所引起的风波,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我觉得对“那一代”名师教育观念中一些具有服务于培养奴化人格的东西,拿出来批一批是很平常的事,并且已经平常到让人内心波澜不惊的程度。不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是由法律和道德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不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看《教师之友》发起的关于“那一代”的讨论,说实话,我的心情很复杂,喜、羞、怨、忧,真不好形容,多次欲言又止。我比魏书生老师只小三岁,我不知道自己算是哪一代。“那一代”似乎有特定的含义,我不敢贸然高攀;“这一代”也有特定的含义,我也不敢贸然自封。我觉得把魏、于、钱相提并论多少有  相似文献   

5.
台下教师提问:批评“那一代”的老师,你们想为下一代建设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自己又会留下什么呢? 蔡:就我自己而言,我希望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能对得起自己的学生以及自己的良知,摆脱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耻辱感,至于说要要留下什么,我觉得一切都是中间物,都可能被时间所淘汰,不一定非要留  相似文献   

6.
由本刊2004年第一期刊发的《那一代》专题文章所引发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中。从本期起,我们专门推出“那一代”专栏对此讨论予以持续跟踪,敬请广大读者积极关注并参与。  相似文献   

7.
发展成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关慧君,戴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震撼力影响着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原《教师之友》编委会主任;姜广平,《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见本刊2004年第一期专题“那一代”)一文的作者之一(原署名景颂)。本期编发他们关于“那一代”的对话,旨在实践“批评”的真义,但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相似文献   

9.
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兼论学生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2):9-13
学习的意义是探讨学习问题时不可回避的议题,对学习的理解与对学生的需要的理解总是息息相关的。在当今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探究学习的本质,需要超越传统的教学认识论,走向生存论,使学生的需要和教师需要的独特价值在教学中有所体现,走向"教学即相遇"的新的教学理解,让师生共享教与学的自由与快乐。  相似文献   

10.
“美”和“好”联系密切,意义上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常交替使用。现象学意义上的不涉及“好”的纯粹的美是不存在的。“一见钟情”式的美有点像现象学所说的纯粹的美,“情人眼里出西施”中的“西施”之“美”是更多地指向“好”。“情人眼里出西施”中的美比“一见钟情”式的美是更普遍更持久的。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近年来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断,为我国科教兴国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意义深远.这里就创新问题并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谈一些学习、研究、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终身勤奋好学,不仅代表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而且成为自身在知识不断“爆炸”面前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没有技术和知识,人就无依无靠”。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在时间上包括从婴幼儿、青少年到中老年的一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和训练的连续过程;在空间上则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场所和方式。终身教育的中心思想是,教育活动应当是一个整体,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所有的教育部门都结合在一个统一的相互衔接的制度中。把各个阶段的教育统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从孩子出生到老年退休,层…  相似文献   

13.
居于中国学理论传统主流的儒家学,倡导“以理驭情”,这一主流观念在其承继,发展与流变中走向了“以理灭情”歧路,在与道学传统和拟古主义的颉颃中成长起来的晚明尚情思潮,力求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过分束缚,争取个性的自由发展,它重“本心”,“童心”,倡“真情”,“至情”给晚期坛带来了一股勃勃生机,这是对传统学观的一次有力匡正,对此,我们应给于足够的重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有40年了。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尽管发生过象“文革”这样的失误,但这40年仍然是社会进步的40年。刚刚过去的这场风波给予我们的启示之一是,有必要从理论上弄清楚:究竟什么是进步?怎样评判社会的进步与倒退?有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进步的理论指导,我们就不会在各种诋毁和“批评”面前丧失前进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鲁迅热切关注下层人民的命运和民族前途,对现实强烈不满,对许多妨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象进行猛烈抨击。这就使某些人对他不满并同他形成尖锐的冲突。现在不少人对鲁迅的挑战,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  相似文献   

16.
胡星斗 《学习之友》2010,(12):38-39
19世纪后期,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迅速致富。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工业化、城市化虽然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并没有消除社会贫困和不满,相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骚乱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7.
借用时尚朋友们的话语称于漪等前辈语文教育大家为"于漪们"和"那一代".所谓"于漪们"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享誉国内的语文教育大家,包括于漪、钱梦龙、洪宗礼、魏书生、欧阳代娜、张孝纯、宁鸿彬、洪镇涛、朱绍禹、刘国正、顾黄初等大家:所谓"那一代"是指成名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仍在影响中国语文教育的大家.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教育制度化”曾经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进步,时至当代“制度化教育”已经成为反思对象;中国“制度化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故我国教育改革须从中国国情及教育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不等同于法律或法律作用,“德治”不等同于道德或道德作用。“法治”并非不容道德,“德治”亦非必然排斥法律,法律和道德可以共生,但“法治”与“德治”却不能共存。“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中国的法治之路虽然艰难而漫长,但“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高职教育的"学校--企业--社会"办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发达国家与地区成功的经验我们不能照搬,必须从国情出发。国内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较为成功的尝试。实践表明,在我国应采取“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以学校为主体,或依托企业,或自办企业,或与企业合资,方能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以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