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文炳从192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起初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出书,均署本名.直到1926年7月26日《语丝》周刊(第84期)发表其《无题之三》(系长篇小说《桥》的一章)时,他才突然弃本名,第一次署笔名“废名”.作家为何要给自己起“废名”这样一个笔名呢?将近一年之后,即1927年4月23日,他在《语丝》周刊(第128期)上发表了一组日记,题为《忘记了的日记》,所记时间为1926年6月1日至6月14日.在6月10日的日记中有一段话交代了使用这笔名的缘起:  相似文献   

2.
冯文炳从1922年开始即从事文学创作,起初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出书,均署本名。直到1926年7月2613《语丝》周刊(第84期)发表其《无题之三》(系长篇小说《桥》的一章)时,他才突然废掉本名,第一次署名“废名”。作家为何要给自己起“废名”这样一个笔名呢?  相似文献   

3.
经鲁迅推荐,柔石于1929年年初接手主编上海版《语丝》周刊.第5卷《语丝》周刊共出52期,其中1-26期为柔石主编.除鲁迅外,北京时期的语丝社成员已较少在《语丝》周刊上发表作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语丝》杂志在社会上的影响已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4.
元旦有感     
又是一年元旦时,今年的元旦是21世纪的第一个元旦,在这样的佳节氛围里,我在灯下翻阅《鲁迅日记》,不料这一翻,竟翻出了惊奇和沉思:日记里对公历元旦殊无记载,出现的却是旧历元旦。  《鲁迅日记》始于1912年,止于1936年,都以旧历年为纪年,或新旧兼用,但“元旦”都采用旧历。比如1915年,在2月14日记“晴,旧历乙卯元旦”;1936年1月24日记“阴历丙子元旦”。  由此,我又找来《周作人日记》及《周作人文集》,文集中有一篇《元旦试笔》,发表于1925年第九期的《语丝》上,注明写作时间是1月2日,似乎与今天所称的元旦相同,但…  相似文献   

5.
《语丝》周刊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1927年10月被查封,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先后由孙伏园、鲁迅、周作人、柔石和李小峰主编。1930年3月10日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语丝》周刊以发表杂感、短评、随笔为主,兼及  相似文献   

6.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补充资料一、首先提出“费厄泼赖”的,不是林语堂,而是周作人。周作人在1925年11月23日《语丝》第五十四期上发表《答伏园论(语丝的文体)》一文,其中写道:“……除了政党的政论之外,大家要说什么都是随意,唯一的条件是大胆与诚...  相似文献   

7.
(一)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是一篇优美的、战斗的散文诗。此文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选来,作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上,副题为《野草之九》,署名鲁迅,后收入《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收集了23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9月。这段时期,我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很严重:一方面,美、英、  相似文献   

8.
《题辞》《野草·题辞》作于1927年4月26日,发表于《语丝》周刊第138期(1927年7月2日)。这一篇其实也可以当作“野草之二十四”来读:它本身也是一首文采斐然、意境深远的散文诗。作《一觉》后四个多月,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厦门、广州,环境和思想都发生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版)七年级选了鲁迅的散文诗《风筝》,该诗最早发表于1925年2月《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收入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散文《雪》,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精妙绝美的写景散文,它对于陶冶青少年优美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写作能力,都是很有裨益的。《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发表于1925年1月26日《语丝》周刊第11期,后来作者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在《野草》中,这是最明白、浅显、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篇。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丝》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丝派”,因《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是比较注重思想、社会批评的综合性文艺刊物。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创刊于北京。前三卷由周作人主编。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十二月移至上海复刊,自第四卷第一期起由鲁迅主编。一年后,改由柔石代编。半年后,交还出版所北新书局·由李小峰接编。逮至一九三○年三月,出完第五卷,自动停刊。《语丝》历时五年,每年一卷,每卷五十二期,共出二百六十期。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散文诗《立论》,写于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载于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三日的《语丝》周刊第三十五期,副题是《野草之十七》。现选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散文诗《求乞者》作于一九二四年九月,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刊的《语丝》周刊第四期。 《求乞者》是一篇释愤抒情文。写得格调沉郁,感情愤激,字字句句蕴结着与旧社会势不两立的深仇。  相似文献   

14.
一、时代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写的,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74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一九二六年初,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之下,全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蓬勃发展,伟大的北伐战争即将开始,北洋军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年三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  相似文献   

15.
《墓碣文》写于1925年6月19日,发表在同年6月22日《语丝》第32期上。这一时期的背景是五卅惨案发生,女师大风潮骤起。五四落潮了,鲁迅思想上却又一次陷于彷徨,但跟十多年前的那次抄古碑却截然不同。从鲁迅这时的行为来看,他关注五卅,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斗争,特别明显的是敢于跟许广平  相似文献   

16.
《雪》析     
《雪》是鲁迅先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写的一篇散文诗,最初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初在北京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十一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是《野草》所收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中的第八篇。近年来,因为这篇散文诗被选入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和表现  相似文献   

17.
《竹林的故事》序/周作人//《语丝》1925年10片12日第48期。《桃园》跋/周作人//《桃园》,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版。关于废名《桃园》之批评/拙亭//《开明》1929年4月10日第l卷第10号。《夫妇》篇附记/沈从文//《小说月报》1929年11月10日第20卷第11号。《枣》和《桥》的序/周作人//《桥》,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莫须有先生传》序/周作人//《莫须有先生传》,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桥》(书评)/《现代》1932年8月1日第1卷第4期。评废名著桥/灌婴//《新月》1932年11月1日第4卷第5期。论冯文炳/沈从文//《沫…  相似文献   

18.
本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刘和珍是牺牲于一九二六年的“三一八”惨案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在“五·卅”运动之后,北伐战争之前。“五·卅”运动不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激励了全国爱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反帝热情,因此,使得帝国主义者大为震惊。还在一九二六年初,帝国主义者在上海  相似文献   

19.
巴金创作标举“真”的旗帜,历经半个多世纪。如今,他愿意在他新近出版的《日记编》和《书信集》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准备再到油锅里受一次煎熬,接受读者的批判。”(《书信集·致李济生》)如果他的灵魂在他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中还涂沫上一层文学色调的话,那么在书信和日记中无疑更直接更朴素地向读者展示。这需要作家极大的勇气。如果说《随想录》是他日记式散文,那么《日记编》和《书信集》则是他散文化的日记和书信。它们具有散文的美质,但首先是日记和书信。 日记编——真实灵魂的内省 巴金最早的日记是1926年在上海所写的那两三页,不意间被巴金带到法国,成为《灭亡》中主人公杜大心的日记,写进小说的第12章。而1931年创作的《灭亡》的续篇《新生》,整部小说用主人公李冷的日记构成,日记体成为巴金的一种文学样式。作者在为主人公写日记,实际上也在为自己写日记。自1952年起,巴金有意作日记,《日记编》收入的日记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1)赴朝日记:1952年3月15日——10月15日、1953年8月10日——1954年1月10日;(2)成都日记:1960年10月9日——1961年2月8日;(3)上海日记:1962年11月1日——1966年9月30日,其中1965年7月9日——8月29日在越南所写,1965年9月——10月的日记,原稿在  相似文献   

20.
1926年5月16日,鲁迅作散文诗《失掉的好地狱》,22日发表于《语丝》,副题曰“野草之十四”,后收入《野草》一书。此文与《野草》中许多篇什一样写梦境,大部分篇幅是记一个“魔鬼”的话,这“魔鬼”说他统治下的地狱是“好地狱”,而一旦“人类”战胜了“魔鬼”,“那威棱且在魔鬼之上”,地狱里的鬼魂将更加不幸,云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