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语文是一种语言文化教育,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心灵的养成是文化熏陶、文化积累的结果,是书化的结果。语文教育就是要习文悟道,以文育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的人生追求,使语文能力和文化人格均衡发展。现代语文教学改革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科的重新定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确立,系列教材的编写与优化,教学手段的革新等。本文仅就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加以探讨。一、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所谓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构建,就是努力挖掘作为人文应用学科的语文教材中的教育资料,以全体的人性完善为最高教学目标,体现主要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让儿童从小就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交际、学会健体、学会生存,“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能力”,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了不起的学科,肩负着很多的责任,小语文包含大智慧,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还应该渗透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追求,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热爱祖国。本文从弘扬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焦点、培养美好品德和学会正确追求四个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与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即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靠什么"交际"?当然是语言;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人类文化"?必须让学生在获得语言"交际工具"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建构,即进行大写"人"字教育.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本身就是世界的呈现模式",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身也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就是母语文化教育,就是进入世界的教育"(<教坛之友>2001.10/24).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育不仅传递和延续了文化的内容.而且为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提供了根基.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必须从文化生态保护的层面上来重新审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生态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有鲜活生命的人:其二.语文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生、互补的有机生态组合华东师大张华先生说,语文教育“是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工具性一直受到语文教学者的普遍重视,但是除了工具性之外,语文还具有文化功能,是一种文化载体,即它有其特有的人文性特征。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技能训练,更应将人类优秀文化通过共同钻研、环境熏染等教育方式,使其内化为教育对象的人格、气质、修养,使之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也是这个时代呼唤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质与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文教育就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成为人的稳定的内在品质。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语文素质是基础素质、核心素质,语文教学是实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熔载道、载情、载史、载文于一炉,故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至关重要。但目前语文教学面临几近“众矢之的”的困窘局面,本充满文学想象与情感内涵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了、冷漠了。究其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  相似文献   

9.
教育≠教学     
我们做老师的从事的工作是教育,它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法制水平,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做一个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 2 1世纪 ,世界教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 ,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 ,我们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 ,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本领、高管理水准的创新人才 ,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我国的面向 2 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地指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我们的语文教育 ,当然责无旁贷。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 :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构建,就是努力挖掘作为人文应用学科的语文教材中的教育资料,以全体的人性完善为最高教学目标,体现主要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让儿童从小就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交际、学会健体、学会生存,“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能力”,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建构包括哪些内容呢?1.价值主流建构(政治思想、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人格完善建构(吸纳先进文化的品性、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语言文化,教育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而培养人才,语文教育就是通过语言文化来培养人。小学语文教育又是这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一环,这种基础性不仅表现在对高层次语文教育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其他学科的作用上。如何开展并做好小学语文教学,达到这一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13.
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一个真正的人,不仅要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规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导学生学会文明礼仪是其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课程的思想性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学会思索;让学生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纯真;让学生感到一种对语文的需求和一种永远的无功利的快乐;让学生学会主动了解人类已有的和正在有的文化;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不管怎么改,有些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首先是教育学生学会运用语文工具,能顺利地进行听、说、读、写;同时给学生以思想、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教育,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其次是语文训练,即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教育培养,使其掌握或提高某种技能。语文教学不管怎么改革,从课程建设方面来说,语文训练一直是被重视的。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中最根本的属性,发展人就是要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探讨和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相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就是以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固有属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20世纪前半叶,小学毕业就算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了。就语文来说,小学的基础打扎实了,一生受用不尽;如若不然,日后学什么、干什么都会困难重重。小学语文教学要打好的这个“基础”,我以为就是掌握3000个常用汉字,真正做到会认、会写、会组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是陶冶人性、促进生命个体及总体生长的过程。语文教育不只重视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语文更能促进生命健康、顺利地成长。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除了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之外,更应注重人的发展,具体来说,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民族文化的弘扬,注重学生灵魂的塑造,注重完美人格的建构,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