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直流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DC—PCVD)具有生长速率快、成膜面积大、成膜质量高、成本低等优点,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工业合成金刚石膜技术。本文采用DC—PCVD法,在硬质合金YG6基体上沉积了金刚石薄膜。通过断面形貌观察,金刚石膜厚3.35μm,平均生长速率达到0.56μm/h。金刚石膜与硬质合金基底结合紧密。Raman光谱表明,DC—PCVD法生长的金刚石膜sp2含量极低,说明金刚石膜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天然金刚石,虽然在自然界可以找到很大的金刚石晶体,但数量很少,很昂贵,只能作装饰品,为皇冠上的明珠,不能大量工业应用。1959年英国的M·P·Bovenkerk等用人造方法在高温高压下合成金刚石颗粒获得成功,为工业上大量应用金刚石颗粒开辟了道路,为制作切削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CH4/H2气氛下,利用直流热阴极PCVD(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设备制备的金刚石膜并研究其高温氧化行为。对制备的样品通过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刚石膜在空气中氧化优先刻蚀非晶碳石墨处,使晶界瓦解;金刚石膜氧化前后未出现石墨或其它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阴极PCVD法,在CH4/H2的混合反应气源中通入不同气体(氩气、氮气)在P型(100)硅衬底上,合成了纳米金刚石膜。结果表明:Ar-90%时,金刚石薄膜表面晶粒尺寸达到纳米量级,在表面出现二次形核现象;N2-1%时,金刚石薄膜表面晶粒细化,晶界和缺陷增多,出现纳米级"菜花状"结构,氮气对金刚石晶粒有一定刻蚀作用出现凹陷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5.
硅藻土的吸附机理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硅藻土是由硅藻及其它微生物的硅质遗骸组成的生物硅质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大的表面吸附性能.硅藻土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剂,具有来源广泛、污水处理效果好、后续污泥处理装置简单等特点,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电镀金刚石线锯对单晶硅进行了切割试验,研究了锯丝运动速度、工件进给力对材料加工质量、加工效率、锯切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单晶硅加工表面存在划痕和凹坑,材料为脆性去除。加工效率随锯丝运动速度、工件进给力的增大而提高。锯丝运动速度增加,锯切力减小;工件进给力增大,锯切力也增加。最后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研究》2021,39(4):622-631
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存在着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张家港市氢能产业为案例,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资料,对新兴产业创新网络的联系形式、空间尺度与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氢能产业创新网络总体呈中心型和非中心型网络相结合的空间形态。创新网络中正式联系和非正式联系的产生均受路径依赖影响,且可以相互转化和促进。不同尺度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本地尺度上主要机制是地理和社会临近,国内尺度上是认知、组织、制度和社会临近,而全球尺度上是认知、组织与社会临近。中国国内尺度跨区域创新联系的路径创造存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和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地方政府与大学及科研院所间存在着组织和制度临近,促进了创新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随着分子束外延(MBE)、化学束外延(CBE)以及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沉积(MOCVD)等超薄层生长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成功地生长出原子级厚度和原子级平整的优质异质结构外延材料。以此为基础,研制成功多种新一代半导体光电子和微电子器件,如:量子阱激光器、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和异质结双极晶晶体管(HBT)等。这些器件不仅大大促进了国防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如雷达、导弹),而且在超高速计算机、卫星通讯和电视接收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超薄层外延材料具有许多新颖的物理特性,已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前沿领域之一。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表面和界面效应越来越突出,并严重影响器件性能。因此,利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从原子尺度上了解超薄层材料生长机理,及器件表面和界面的物理特性,有利于新型材料和器件的发展。三年来,我们在此领域做了许多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碳纳米管成核及生长机理依然理解不充分,文章描述了碳纳米管在电弧蒸发法及激光蒸发法的生长过程。许多早期的模型都是假设在生长过程中有气相现象,但是有一个实验证据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和单壁碳纳米管两者的形成都包含有一个固态的转换。而在促进纳米管生长的过程中,升温速率好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198-199
1首席科学家 黄荣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获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1983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称号.曾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著编多部著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199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11.
吴迪 《科研管理》2017,38(8):92-100
知识分子是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群体,成功智力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制约。基于我国知识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解析揭示了核心价值观认同、成功智力和组织竞争力的内在关系,发现了核心价值观对成功智力的促进路径,以及对组织竞争力的促进机理,从而为知识型团队组织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借鉴,并加强了价值观理论与传统管理学理论的融合。研究发现: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对分析型智力、创造型智力和实践型智力均存在着促进作用;分析性智力、创造型智力和实践型智力均对组织竞争力存在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硬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指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和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有效形成支撑经济体制建设的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支撑作用作为目标,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逐步探索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定位的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生成方式和前沿科技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主要探讨企业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成长,目前主要存在着内部成长、并购成长和网络化成长三种基本的企业成长方式和机制,它们分别对应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环境学派、资源依赖学派和集群理论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科研团队成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研团队及其成长过程,具有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和涨落四大自组织形成条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文章以自组织理论为依据,揭示了科研团队成长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探讨了自组织理论对科研团队成长管理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污染控制下导向性技术创新对绿色增长的影响机理的明晰可为全球的不同经济体推行新的、更可持续的绿色增长改革提供参考。本文在重构导向性技术创新的区分形式、重建非可再生资源与导向性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化形式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可充分体现绿色增长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均衡性"特征的目标函数和可能性约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模型,通过对问题在无限时域上稳态的解析解的求解和数值仿真可得:绿色增长关键的动力来源是技术创新,应为其准备资本空间;非可再生资源并非绿色增长必要的动力要素;相比生产技术创新,环境政策的实施中更应重视对减排技术创新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创新气氛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企业实践者的关注,但是创新气氛的概念和测量工具的混乱严重阻碍了研究的进程。首先,本文对创新气氛进行详细分类和界定。然后,在国外成熟量表的基础上构思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创新气氛量表,并通过实证检验了该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终确定的量表包括5个维度,15个条目。最后,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工业企业与中国海关的微观匹配数据,结合倾向得分匹配变权估计系统研究了进口、出口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进口会提高企业出口与研发创新的概率,并且对高技术行业企业促进作用更强;出口对非研发企业的创新行为促进并不显著,却能够提高研发企业创新深化的概率,并且在中低技术行业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文章通过研究得到进口、出口与企业创新的最优决策:以进口带动企业的研发创新,部分研发企业再通过促进出口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深化,该结论在引入行业异质性特征情形下仍稳健。本研究为客观评估贸易开放对企业创新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为进一步实施开放经济下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统一的技术科学范畴、系统的技术科学周期性发展特征,以移植生理学、控制论中"功能耦合网、稳态和组织生长理论"作为方法论指导,以社会产业/事业系统、基础科学系统、相关的科学社会建制系统三者作为"硬件"维度,包含相关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内的"目标参数"体系作为社会价值整合"软件"维度,构建了技术科学的发展模式。认为宏观技术科学社会系统是在系统A上周期性地生长出来的新的功能耦合网,并通过技术科学发展高潮形式,专门为孕育、构建主导产业群提供知识和人力资源服务。在此基础上,又展望了21世纪上半叶技术科学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对第4次经济长波期间"连续嵌套波型"技术科学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对改善未来科技政策管理体制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宇  王佳  毛培培 《科研管理》2018,39(8):1-10
有利于产业创新升级的企业成长模式一直是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将我国产业创新升级普遍存在的低产业化、大而不强和传统产业升级抽象为企业规模阈值问题,并通过对三种规模阈值的突破引入和界定了企业规模质量的概念范畴。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分析法,本文提出构成企业规模质量的R&D投入、非R&D投入和知识能量3个维度及11个能力要素,通过预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实证检验了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得出了有助于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企业规模质量量表工具。在量表工具下本文提出了针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节能服务企业专业技术性强、智力密集度高,寄望于引领我国节能环保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快速成长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运用理论建模与数理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动力要素对节能服务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对节能服务企业成长最具显著作用的是支持政策,其次是整合能力、技术人才和资金来源。针对这些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