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潜入式在跳高技术演进过程中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继而通过和其它跳高模式(尤其是俯卧式和背越式)的比较,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该种模式的动作结构和技术原理给予评价。根据跳高技术的最佳化原则,最能体现经济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指标是H_3。人们一直追求在H_1 H_2-H_3的成绩构成中将H_3变为正值,即使身体从杆上越过而身体重心从杆下通过。从跳高技术的演进来看,这种最佳技术一直未出现。跨越式,运动员身体重心轨迹最高点到横杆的高差有25~30cm之多;剪式为20cm左右;滚式为15cm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是普通高校跳高队技术训练中的重要内容。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部分跳高运动员存在恐惧心理,影响到训练效果和自身的运动安全。对此,本文对普通高校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训练中的恐惧心理表现、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运动员恐惧心理调适方法。另外,本文从学校角度,提出普通高校提高跳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训练恐惧心理调适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跳高     
G823.1 20030301对背越式跳高"挺髋"动作的再认识[刊,中,I]/唐新发∥中国学校体育.-2002(6).-22(XH)跳高∥背越式跳高∥教法∥挺髋∥动作∥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4.
跳高简介     
跳高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至今仅一百多年的历史。1864年在英国被列为田径比赛项目。男女跳高被列为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分别是在第一届和第九届奥运会。跳高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以及俯卧式和背越式等。  相似文献   

5.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实效性,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学生尽快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要环节。我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成效。一、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各项动作技能时,经常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通过观察,发现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与学生在学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教学实验法,对实验班进行为期4学时(一个月)的背越式跳高最后两步助跑对跳高成绩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后两步助跑对背越式跳高成绩有显著影响;加强最后两步助跑技术,对整个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完善,包括动作的规范性、可控制性和可操作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教学实验法,对实验班进行为期4学时(一个月)的背越式跳高最后两步助跑对跳高成绩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后两步助跑对背越式跳高成绩有显著影响;加强最后两步助跑技术,对整个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完善,包括动作的规范性、可控制性和可操作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男子跳高基础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背越式跳高发展 趋势及特点 跳高,就是应跳得尽可能最高,背越式的出现是跳高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技术革命,对开发人体运动能力前进了一大步。目前跳高运动总体水平正处于稳定发展时期,从当前背越式跳高发展现状来看,其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速度为核心技术阶段,进一步开发人体潜在运动能力;二是采用和完善折叠式摆腿技术,动作更加简化;三是尽量减小“H3”的数值,使其变为正值,并把素质水平充分运用到动作中去。 二、培养敢跑敢跳意识为主,形成技术风格 (一)速度型迎合现代运动 技术发展趋势 “速度型”是当代背越式跳高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的柔韧性练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越式跳高的柔韧性练习柔韧性是背越式跳高所不可缺的素质之一,它对提高背越式技术和运动成绩起着积极作用。以下介绍八种适用于背越式跳高的柔韧性辅助练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跳高训练中应重视的几项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超 《中华武术》2004,(11):23-24
跳高作为竞赛项目起源于英国,开始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跳高运动先后出现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形式,但现在多以背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为主。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以2.24米荣获第19届奥运会的跳高金牌,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在1957年曾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2.37米、2.38米和2.39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男女跳高成绩不甚理想,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还有很大差距,本人就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羽毛球女子双打风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临场技术统计和调查研究后认为,在羽毛球女子双打项目中,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特别是防守能力的提高,平打已由拉开所替代,逢高必压也改用由前后场的调动去对付,这是由于女子的体能和技术特点与男子的差异及女运动员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旋转推铅球技术对我国男子运动员适用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和对比分析法 ,对国内外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秀运动员的相关专项素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身材高大、力量素质好的运动员能取得优异成绩 ,身体相对较小、力量素质相对较差的运动员也能取得优异成绩。根据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力量特点及较好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感 ,探讨我国运动员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世界性篮球比赛中与欧美篮球强队的比较,分析研究中国篮球“快、灵、准”技战术风格的表现。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中国男篮现阶段在快攻反击、防守移动、远距离投篮等方面与欧美相比存在不足,已无优势可言,比赛成绩出现滑坡,传统技战术风格正在逐步丧失,中国篮球运动的风格特点正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和文献,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阐明旋转式推铅球技术明显优于滑步推铅球技术。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仍然有待于人们继续挖掘他的潜力和价值,而我国投掷界对该技术仍然应用不广泛,重视不够。应该从科学和现实的角度重新认识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让铅球技术来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革命,在我国迅速推广和普及起来。  相似文献   

15.
篮球运动技术风格、流派的形成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篮球运动技术风格、流派的形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进行理论探讨,目前较少见。本文就此问题以及影响篮球技术风格形成的因素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我国各层次的运动队训练方面有明确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教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院系术科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对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这一模式比传统模式更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尚氏形意拳的独特练法、技术以及其运动特点入手,研究分析了尚氏形意拳在促进人体健康、强健身心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并与体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分析了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特点,如个体性、稳定性、发展性;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条件,如社会条件、个人条件;体育教师教育风格的基本类型,如学者型、激情型、技术型、威望型;以及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分析法,分析和归纳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的特征,认为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由动作性、节奏性、意境、综合性、主题性等技术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研究的角度分析沙式武术发展中传播类型的情况。研究认为:沙式武术传播过程中主要是以家族和组织(官方与民间)两种传播方式;在传播类型上以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为主,组织传播为辅,传播效果较好;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运用的还不足;与在国内外传播较好的陈式太极拳在传播类型上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