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和自然科学类文章是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内容。但在备考复习中,学生对这两类文章的阅读多存畏惧,原因是考生对这两类文章的材料较陌生,考生知识储备与材料里的知识有距离。  相似文献   

2.
洪方煜 《新高考》2005,(7):17-19
2005年语文科《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作了这样的界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往往是选其一,通常称之为小阅读。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其中的科技文阅读学生得分情况普遍较差。下面我们着重探讨一下科技文的一些阅读与答题技巧。  相似文献   

3.
每一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都考到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而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考查,又大都以自然科学类文章(简称“科技文”)为主。因此,掌握科技文阅读的要领,提高解答科技文阅读题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下面,姑且就科技文的阅读谈几点基本意见。先看下面一篇科技文:  相似文献   

4.
2005《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项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而且每年高考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往是只选其一,一般设置为四个选项,分值为12分。本篇主要讲社会科学类文章试题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考对科技文的阅读要求是能够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这些文章常常向人们传授新知识,传递新信息,偏重于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陈述,客观性强,在高考试中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在做这类阅读题时,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方能拨开  相似文献   

6.
高考对科技文的阅读要求是能够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这些文章常常向人们传授新知识,传递新信息,偏重于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陈述,客观性强,在高考试中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类文章虽是科学知识,考查的却不是对科学知识的阐释,考查的仍然是“语文”学科的能力,只要我们具备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科学类文章同样是可以把握的。  相似文献   

8.
类文阅读即把与课内相关联的一组文章引入课堂,指导学生阅读,通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以开启思维,引出困惑,引发探究,最终导出发现,提高对课内某一教学目标的认知能力。引入文章的出发点是选文之间的连接点,也是教材学习达成目标的归宿点。类文阅读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多篇,由个体学习走向群体建构,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激发了学习兴趣,享受阅读的过程,碰撞思维的火花,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类阅读自1994至2004的11年中,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的是客观题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12分。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特点是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语言的简明性,这就要求考生在认真阅读和思维的基础上,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中,社科文所占比例较大,内容则涉及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社科文既有较高的知识价值,又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与时下语文界高扬人文精神的思潮一致。因此,考生应加强这方面的阅读与训练。对于社科类文章而言,阅读解题可分勾画、比照、  相似文献   

11.
清风提示现代文阅读板块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这一板块,掌握答题方法特别重要,而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这一板块,分为两块,即俗称的小阅读和大阅读。小阅读也即科学类文章,包括自然科学类文章(简称科技文)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简称社科文),以客观题为主:选文材料新鲜,知识性较强,有一定深度。大阅读以文学作品为主,课改区还包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从全国各  相似文献   

12.
对科技文阅读,高考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试题基本上以客观题形式出现,而解答的方法主要是拿试题选项与文章内容进行对比,看选项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从而判断选项是否正确。所以,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在解答科技文阅读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推敲语言准确性的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考试说明》对社科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从2001年起,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把社会科学类的文章纳入现代文阅读的选文范围,从而结束了该题自然科学类文章一统天下的局面,近两年来出现了两类文章轮流“坐庄”的现象(2001年《铜奔马正名》属社会科学类文章,2002年《沙尘暴》属自然科学类文章)。此类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通过对文章言语的转化、重组,检查阅读者对重要词句、段落的理解,以及对重要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篇目较少,在日常的阅读中学生也接触不多,普遍缺少阅读经验和必要的知识背景。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成为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培养提高这两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应着重帮助学生树立起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张丽 《现代语文》2009,(6):40-43
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并且把阅读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强调首先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掌握其整体特点,而后由此出发,深入分析对象各部分的特点,并将这两方面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思考。当然,这里的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它们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整体与部分互相印证,从而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阅读对象的各个方面。把对微观的深入理解纳入阅读对象整体的坐标系上,  相似文献   

16.
任敏 《文学教育(上)》2011,(24):108-108
文章类读就是将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联系起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指导文章类读,选择类读点和类读文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转换标题、置换语序、删节句段、更换详略、更换词句或标点,与原文进行类读。选择类读文,要注意选择的角度和选择主体。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学类文章(包括科技说明文和科技新闻)的阅读理解占分比例是较大的,把这一块做好了,必然能较大幅度地提升高考语文成绩.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复习应考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的学习目标有这样一句表述:"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说明性的文章在小学阶段分为两类,即说明事物的文章和说明事理的文章,简称说明文和说理文。对小学阶段教材中出现的五篇说理文的教学,教师应讲究一个"度"  相似文献   

19.
备考提示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试卷中有5套试卷的现代文小阅读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即科技文。所选材料多反映当前科技领域里的新探索、新发展、新发现,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关注人类生命健康和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0.
社科文阅读     
备考提示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科学类文本阅读中社科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材料选择上,以具有时代性、新鲜性和科学性的新知识、新观点为主;从考查的内容看,主要涉及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等。社科类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语言简明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认真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之上,正确理解所选文段的中心内容,准确把握主要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