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科学是一门面向现代人生,侧重于揭示个体人生历程中一系列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新兴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具有启迪人生、指导人生、开发人生的深远意义.本文对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学科性质、特点、功能,以及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均作了自己的阐析.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虚拟的无限广阔的人生实验场。中学生透过文学可以看到人生,极大地拓展人生体验,认识人生的心理空间,在潜移默化之中丰富人生智慧,提高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鲁迅和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面大旗,他们都是在为人生的旗帜下,从事小说创作活动的。鲁迅为人生的文学活动,多表现在创作实践上,两眼注视着社会下层的被压迫者,小说具有明确的启蒙目的。茅盾是为生派的理论代表,理论上阐述较多,和鲁迅一样,也着眼于下层社会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他们的作品描写的重心不同,鲁迅多以非重大题材写乡土破败、停滞的景象;茅盾则以重大题材,反映都市被时代政治浪潮激荡下动态的人生。鲁迅和茅盾都是开放型的现实主义者,顺应时代潮流,吸收中外传统艺术的精华。他们的经验,表现了艺术互通互补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活在世上 ,修养身心极其重要。缘此 ,我把报告的题目定为“修养身心 ,美化人生”。先谈前三个修养。第一个修养 :修养一个荣辱不惊的平静与平和心 ,以自我心理调节、自我心态平衡来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任何一个人活在世上 ,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问题 ,甚至是挫折和磨难。在这种情况下 ,你的心理素质如何 ?你以什么样的心境与取向去解决矛盾和问题 ,去应对挫折和磨难 ?这些都直接决定着行为走向与行为结果。(一)平静与平和的心境 ,可以使人更好地思考和感悟人生的本质内涵 ,进而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浮躁的心态往往使…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其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其人生境界观对人格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格教育的目标、形式以及对教育者的人格要求三方面.其中,教育者作为人格榜样的观点对当下人格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阮籍的人生智慧与痛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名人阮籍因为生活在黑暗动荡的时代,其理想与现实不能协调的痛苦、内心压押的苦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矛盾行为,贯穿其一生;而他又能苟且于乱世,不像当代其他文人那样因锋芒毕露而招致统治者的残害或杀戮,这些又体现阮籍人生中有着一种大智慧.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儒法兼有,而在人生处世立身方面,则是儒道佛杂糅、儒道互济,给人生以力量和智慧,引导人生开拓与避险,给人以精神安身之所。探究儒道互济的人生论,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从积极进取与无为无欲的人生态度中吸取智慧,在人生征途上进退有方,徐疾有度;从见利思义与物我两忘义利观中寻找平衡点,享受现代物质生活,更注重高尚精神生活追求;从推己及人与顺世安命的处世准则学习为人处世艺术;从仁民惜物与道生万物互利共生自然观中借鉴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威海九中在平凡中将理想扬帆,孕育艺术之花。因为她深知,艺术可以闪烁智慧,艺术可以启迪人性,艺术可以丰厚人生。她更意识到,没有艺术的教育将是不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儒法兼有,而在人生处世立身方面,则是儒道佛杂糅、儒道互济,给人生以力量和智慧,引导人生开拓与避险,给人以精神安身之所。探究儒道互济的人生论,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从积极进取与无为无欲的人生态度中吸取智慧,在人生征途上进退有方,徐疾有度;从见利思义与物我两忘义利观中寻找平衡点,享受现代物质生活,更注重高尚精神生活追求;从推己及人与顺世安命的处世准则学习为人处世艺术;从仁民惜物与道生万物互利共生自然观中借鉴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11.
王荣成 《生活教育》2012,(22):76-78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尤为紧迫。如何引领中职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科学地规划人生?这是教育改革向中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启动“学雷锋人生教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找寻中职生健康成长的路径和方法,帮助中职生像雷锋那样规划人生,开拓地做好人生准备。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在故乡的河流中发现了整个人类,在河流中映见了整个人生。他对人类、对生命、对宇宙的体验通过《边城》在湘西的群山中那一脉静谧的水边达到了上下通融、与万物契合的崇高境界。作品阐释了人生之美,诠释了人生之纯,呈现了人生之憾,更渗透了理想化的生活构建。他希望通过作品重建理想王国,希望从道德视角出发,重造我们民族的品德,为湘西世界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唐君毅一生的学术思想都是围绕人生问题展开的,他不仅在理论上深刻地思考人生,还在实践中实现着自己所理解的人生.唐君毅通过对人生正面的认识揭示了人生并不虚无,通过对人生负面的认识表明了人生并不轻松,而通过对人生超越的认识则表明人生并不颓废.唐君毅还依据人生不同阶段、不同职业、不同理想提出了人生生长途程中的十种生活内容的形态,或者说十层人生境界,并把追求天人合德的中国儒者的人生境界视为最高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张惠军 《文教资料》2009,(16):89-91
在以“道”为核心的宇宙论指导下,老子对人生问题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主张,具体表现为:精神至上的人生诉求、极具特色的处世之道。对老子人生思想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其融汇到现代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必会对当今社会人格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音乐留痕     
很难说清楚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音乐,钟爱哪位歌手。喜欢音乐,只是希望汲取音乐中最感人的部分,或说是因生活的平凡而爱上了音乐。音乐的痕迹如日记一般,记载了我这些年的起起伏伏,悲欢离合。三年前,当快离开校园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名为《我这四年的生活状态》的文字。很可惜,在从天津回上海的迁徙中,稿子遗落在我的宿舍里,和四年的大学生活一起作了古!那篇文章记录了大学四年的音乐感受,从《爱如潮水》的初情萌动到《铿锵玫瑰》的坚贞不屈,从《我想我是海》的孤独迷茫到《幸福》的真爱不渝。人生感悟不同,音乐就不同。毕业后,…  相似文献   

16.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应该是一个最具儒家书生气的学者,他也称自己是"家世为儒,故不业他"(《上欧阳学士第一书》)。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可以看见儒家思想的影子。他的《送李材叔知柳州序》一文在积极鼓励好友李材叔在柳州安心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同时,还表现出他"既来之,则安之"的为政理念、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而这种理念和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罗文斌 《成才之路》2012,(18):99-I0016
究竟做哪一种人比较好呢?哪一种人生比较成功呢?真是很难回答。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清清楚楚地回答这个最基本的人生问题——在生命中你到底该追求什么,什么才是属于你的真正的成功人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人生使命三责任模型、人生进取三阶段模型、人生命运竞争能力三板块模型、人生命运二决定力模型等四个社会学模型作出了定性建模描述,并对四个模型在青少年人生教育中的应用作了探讨,提出人生的志向、愿望、态度对一个人的人生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编辑约请我写一篇文章献给广大的高三学子,思索良久,结合自己熟悉的方面,就从文章创作的角度展开吧。在我看来,无论是作文还是作人,都需要"打开窗户",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让蓝天白云进来,让鸟语花香进来,让社会百象、人生百态进来。要打开心性的窗户。生命的真实、真性、真情、真感,应该在你的文章中畅行无碍。人在孩提和青春时代,生命的窗户其实本来是大开着的,学校和家庭千万不要好心地将这些窗户给关上了。社会应该对青少年原生的生命优势倍加珍惜和呵护,并且自然而然地  相似文献   

20.
人性人格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人性的认识自古以来 ,人性问题几乎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一个首要问题。人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 ,古人有两种对立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是善的 ,比如孟子、陆九渊、黄宗羲等 ;有人认为是恶的 ,比如荀子、韩非子等。更多的学者坚持人性二元论和人性三品论或者性情学说。判断善恶的标准有千万条 ,但归根到底只有一条 ,即凡利他者即为善 ,利己者即为恶。与此同时 ,还可引出一对人生哲学的范畴 ,那就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自然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人的生物性或者动物性。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学认为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数百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