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是语言。艺术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学记》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它强调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语言是将文本文学与学生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先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中有言"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教学语言应做到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及优美。言为心声。语言是开  相似文献   

5.
曾健 《教育》2011,(31):56
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在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语言是将文本文学与学生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先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中有言“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应达到的要求。那么,究竟怎样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流光溢彩呢?笔者谈几点浅知拙见:  相似文献   

7.
语文本身是趣味无穷的,但我们常听有人评议:某位老师的课有趣儿,味儿浓,引人入胜;而另一位老师的课,枯燥乏味,引人人睡。为什么一个有“味”,“引人入胜”;一个乏“味”,“引人人睡”?关键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论:“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相似文献   

8.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也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工具。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规范、科学,简练、通俗,生动、幽默,能激发创造性就可以认为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用语。教学语言是教师讲授过程中的口头语言。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曾对老师有如下阐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知识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对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就做出了明确的论述:“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优秀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是无可估量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老师沈元,在一节数学课中向学生介绍200多年来难倒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时说:“自然科学中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使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深奥。  相似文献   

10.
曾健 《教育》2011,(11):56-56
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在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评价语言,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声声敲打在学生的心坎上,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境界中去。  相似文献   

11.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也。"可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教师专业精通、学识渊博,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教师责任心不强,而是他们驾驭教学语言的能力不高。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离不开教学语言。师生间信息的传递、思想的沟通同样离不开教学语言。我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学记》深刻地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两者都不容易做到。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试想,你爱学生,和学生关系融洽、亲密无间,但是课教得枯燥无味。学生上你的课索然无趣,毫无积极性,其结果也不会引发学生对你的尊重和信任.师生间的亲密度肯定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谓"善歌"、"善教",既包含"歌者"、"教者"的素养,也包含方法。而素养的高低深浅,方法的恰当与否,其表现形式皆集中于"言"。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引导、能力的培养、认识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实现的。历史教学的内容是讲授过去的人和事,讲述以往的是与非,它既不可能进行实验,也不可能使之重演,只能依靠教师语言的表述和直观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自身教学特点出发,潜心研习,探索实施课程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追求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对教学独特的理解和主张,展现教学的特色和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优秀教师的课之所以会让听者产生敬意,让人不由自主地被他们的“讲授”所吸引,其关键因素在于语言,正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相似文献   

15.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之","好之","乐之"。善教者不在于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使学者以你的学科为乐。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编排是"使乐之"之要;以生为本,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是"使乐之"之本;生动幽默的语言是"使乐之"之诀。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教师的语言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大不如前.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要研究语言的艺术,因为只有将语言利用好才能使我们的课上得更加完美,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记>中就有关于语言的论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说的就是教学的语言,要让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却能表达深奥的义理.  相似文献   

17.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教的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可操作性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文不仅没有负担而且是一种激情享受,从此不怕写作文,轻松上阵。  相似文献   

18.
教学用语是沟通师生心灵,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教师课堂用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国古代的教育论著《学记》指出“善教者,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就是要求教师授课时粗简扼要地讲述,运用适当中肯的比喻,使学生易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所以语言表达能力一直是教师很重要的基本素质。物理教学用语除具有数学语言的严密准确的特点外,还应具有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思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优秀的教师能使学生自愿跟着他学)。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语言幽默艺术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丽 《现代语文》2007,3(3):83-84
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工具,同时又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①教师的语言能力不仅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学习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对于教学语言,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早有过精辟的论述.《学记》里曾有记载:"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也."②由此可见,教学语言早为我国古代教育家重视.他们虽然还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幽默"这一概念,但"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等已经与幽默艺术在表述方式上的含蓄性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教学语言除了要准确、生动、形象之外,幽默是对其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语言,是自然语言和纯数学语言的整合,以自然语言为“基”,以纯数学语言为“体”。它既包括可以符号化的、精确定义的纯数学语言,又包含经过精心选择、提炼加工的用来解释和过渡的自然语言,因此,它既具有纯数学语言的“气质”,又保留了自然语言的“体态”,成为师生之间知识传递、信息反馈、情感交流的载体。作为教师,应注意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追求其艺术性。《学记》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这是对教师语言艺术性的精彩论断。的确,教学语言精辟,学生就会理解深刻;教学语言形象,学生就会易于领悟;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