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说陕西省蓝田县蓝桥乡蓝桥街有一位叫马希旗的农民朋友,自办了一家红军档案馆,我们驱车前往,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2.
当走完二万五千里,到达中央红军长征的终点吴旗县城(原吴起镇)时,见到了《新闻业务》的同志。他问我有哪些感想?当时,我真是激动得很,感想也多。我说,总之一句话,我愿再走一次红军长征路。回顾在万水千山中的三百六十八个日日夜夜,我不但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前辈创业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陈力 《历史档案》2017,(4):81-91
清朝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八旗制度,是一项相对开放的制度。八旗制度内部的流动,即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八旗内部,有纵向的流动,如抬旗与降旗;也有横向的转换,此为换旗。八旗制度内部的旗色与旗分的调整与变化,一方面是在制度上体现出流动性,加强了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汉军、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加强了八旗整体性;另一方面,八旗的流动,形成了八旗内部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加了八旗制度的活力与生命力,使其能够延续近三百年。从目前研究状况看,一是大多数学者仅仅涉及到抬旗、降旗与换旗的某一方面,未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二是对八旗流动缺乏整体性研究,有以点代面的倾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朝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八旗制度,是一项相对开放的制度。八旗制度内部的流动,即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八旗内部,有纵向的流动,如抬旗与降旗;也有横向的转换,此为换旗。八旗制度内部的旗色与旗分的调整与变化,一方面是在制度上体现出流动性,加强了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汉军、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加强了八旗整体性;另一方面,八旗的流动,形成了八旗内部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加了八旗制度的活力与生命力,使其能够延续近三百年。从目前研究状况看,一是大多数学者仅仅涉及到抬旗、降旗与换旗的某一方面,未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二是对八旗流动缺乏整体性研究,有以点代面的倾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70年前的长征是那么遥远.对于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当年红军战士形象是高大却遥不可及的。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这支队伍为什么叫红军?浙江有过红军队伍吗?参加红军的是怎样的人?他们怀着怎样的梦想参加了红军?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在我们周围还有健在的红军战士吗?带着疑惑、好奇,我们这一群参加“现代传媒技术在档案抢救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的浙江传媒学院在校学生,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追寻传说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月十日,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五十周年。在迎接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国最早实地报道红军长征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大家知道,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曾报道过红军长征;除此之外,近年来又新发现了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七篇通讯:《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徐海东果为肖克第二乎?》、《红军之分裂》、《毛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趣味     
武汉档案馆珍藏有半张《红军日报》,这是红军的第一张铅印大报。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指挥红军第三军团攻入湖南省会长沙,红军得以在大城市利用较完善的设备印刷发行《红军日报》。难能可贵的是,在局势不稳定的形势下,《红军日报》一面宣传民众,一面还不忘要求投稿者写稿规范化。武汉  相似文献   

8.
李彬  刘文  靳道亮 《兰台世界》2016,(24):103-106
对红军在长征中夺取战场信息主导权的成功、作用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战场情报信息的获取与相对优势的形成,是红军能够制定正确决策,成功实现战略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红军极少数的优秀无线电技术人员政治信仰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具有顽强的钻研与吃苦精神,是红军夺取战场信息主导权的坚实基础;红军长征夺取战场信息主导权的成功启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人才对现代战争的作用,不断开拓"信息制胜"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文海拾贝     
红军第一张铅印大报《红军日报》武汉档案馆珍藏有半张《红军日报》,这是红军的第一张铅印大报。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指挥红军第三军团攻入湖南省长沙,红军得以在大城市利用较完善的设备印刷发行《红军日报》。难能可贵的是,在局势不稳定的形势下,《红军日报》一面宣传民众,一面还不忘要求投稿者写稿规范化。武汉市档案馆珍藏的半张《红军日报》,即是8月4日(星期一)出版的最后一期(据悉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实物)。《红军日报》只出版发行6期就被迫停办。(摘自《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10.
<正>91年前的江西青原山中,土地革命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为帮助广大工农同志增进对土地革命的了解,作为红军学校的一种辅助教本被组织连夜编发。这便是1930年红军编发的宣传册《革命常识》。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宣传工作,尤其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为已经建立了独立武装队伍的政党,对宣传工作愈加重视。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宣传工作问题》中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同时也是一支热爱文化生活的队伍。为使广大红军指战员有书可读,毛泽东非常注重红军图书工作,指出这是建设人民军队,发展人民革命战争不可缺少的"第一个重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民歌歧路     
有位音乐工作者去年在湘西土家旗地区采风时候,听到当地的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歌唱的是当年村寨里的男人跟红军走了以后,留下来的妇孺思念之情。当地村民的吟唱让这位采风人听得哗哗流泪。“太惊讶了!和它一比,我之前听过的国内知名歌手浪唱的版本完全是另外的东西,只有华丽和技巧。”他对本刊说。  相似文献   

13.
鄂豫皖苏区时期的优抚政策包括优待红军战士及家属、抚恤军烈属、安置红军伤病员三个方面。苏区政府设立相关社会保障机构,制定优待条例;分配红军公田,实行代耕制度;为红军家属提供各种生活优待;保护红军战士婚姻关系。同时,颁布抚恤条例,确保烈属与伤残战士获得物质补助、享受各种权利,褒扬革命精神等待遇,并有效实施红军伤病员的休养安置工作。鄂豫皖苏区优抚政策的实施,壮大了红军的队伍,鼓舞了红军的斗志,密切了苏区军民之间的感情,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双拥"工作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六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两次写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央红军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多里的长征,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呢?这是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要写长征的全过程,不直接采访红军,特别是红军中枢的领导人,几乎是不可能的。长江作为国民党区报纸的记者,1935年还没有采访红  相似文献   

15.
<正>他,凭借破译敌军电报密码的高超技能,领导中革军委二局指引红军一再化险为夷,被毛泽东誉为:"没有他的二局,就没有红军",被周恩来看作"为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被叶剑英称为"是个可以认识‘天书’的人。";他,曾同时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和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成为唯一的一位兼任两个省委第一书记的人;他甘冒风险,率先在全省推行包产责任制,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把火……他,就是曾希圣。"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红军"  相似文献   

16.
我叫刘银清,是1932年3月参加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的一名红军战士.后来当过红军营长、团长.不管是营长也好,团长也罢,我们都是要参加打仗的战士.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就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爱这个名字,我爱这个称呼,因为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  相似文献   

17.
东西南北     
万古长存的红军长征精神关于红军长征精神,江泽民同志说: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对上述红军长征精神作了解读。(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意义。长征途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克服无数道高山大川天然屏障,特别是雪山草地那种极端恶劣的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18.
红军在长征途中因战略部署必须穿越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聚居区。作为一彝族部落统领的小叶丹以民族大义为重,与红军司令员刘伯承歃血为盟,帮助红军渡过难关。小叶丹一直收藏着红军留下的红旗,以英勇的红色情怀兑现着对红军的承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点梳理内务府世家高佳氏一族的抬旗原因、抬旗范围,进而分析高斌奏折中有关"不愿"抬旗表白的真实动机,以及抬旗对高佳氏一族的影响,以期推进对抬旗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文化,感悟红军精神,追忆长征的光辉岁月,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音像出版界紧紧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开展了重点选题出版纪念活动。出版活动的目的是为大力弘扬和培育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