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品牌名称的翻译日渐成为经济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试图从维米尔“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品牌名称的功能及翻译原则和方法。从宗教信仰和价值观、政治、历史因素,不同的文化联想和消费心理等四个方面透视品牌名称翻译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高等教育组织治理的研究文献为主要来源,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历史阶段划分,并时每个时期的研究特点和主要的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进行回顾和评述。总体来看,美国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经历了起源、封闭系统视角、开放系统的理性视角和开放系统的文化视角四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从单一治理模式到多样化治理模式,从关注内部治理到关注外部环境的影响,从结构化的观点到非正式关系的视角等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方心理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心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心理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和谐教育、自然教育、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心理卫生运动等四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家的心理教育主张构成了西方心理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神经生理学四个方面探析心理语言学产生的历史根源,评述心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心理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以及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统治阶层,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者们在以往用经济和阶级为视角研究士族的基础上,又用个案、地域、文化、婚姻等视角对士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对魏晋南北朝士族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685名中国、日本和韩国3~6岁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幼儿的主动性进行跨文化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出幼儿主动性心理发展水平的四个因子,得到的结论:三国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助人行为、克服困难、自我管理及合作行为等方面;国别在四个因子上的差异显著;国别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学科素养是学科课程的立足之本.从研究动机的视角看,学术的历史学具有现实性.这决定了中学历史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活意识或现实意识.从研究抓手的视角看,史料是整个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操作对象.这决定了中学历史课程具有浓厚的证据意识.从研究过程的视角看,学术的历史学,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具有问题意识.学术的历史学,还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具有融合意识.史著等历史研究成果,可分为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等四个层次,这决定了中学历史学科素养具有分层意识.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分期的研究需要放在现代化的历史视野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现代化为视角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探求现代化的启蒙、取得现代化身份的历史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摧毁封建主义的制度基础、实践现代化的历史时期;误读和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现代化建设的暂时迷失时期和现代化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拓展时期。以现代化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有待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速发展的成长时期,由于个人成长过程的挫折经历、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冲突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校园生命教育的缺失,易产生心理危机,导致不良后果.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离不开生命教育,开展生命教育也应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新时期,从生命高于一切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危机干预原则出发,研究生命教育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科制度发展史简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和知识者的视角,我们把大学学科制度的发展演化史分为四个阶段:中世纪大学时期、传统古典大学时期、近代大学时期和现代大学时期,然后分别考察了四个时期知识(学科)、知识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科制度的发展变化情况。我们发现,大学学科制度历经了萌芽、发展和完善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德性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自我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使个体形成良好的德性品质,应从个体德性发展的动力和行为加以探索。德性行为发生的动力机制,心理学界盛行四种理论:先天本能论、社会学习论、交互作用论和社会动力论。德性行为启动过程为:在启用机制条件下进行德性收益分析,经过激励机制的调控,迅速判断后发出德性行为。这是一般情景的德性行为启用过程,在复杂的德性情景中,促使个体做出有效德性行为的是自律德性,即德性自我管理,它的形成途径是:对德性规范的认同,用责任为德性立法,在意志指导下行动,习得自我约束力。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七宝中学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方针。目前,已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合作竞争教育为先导,爱心教育为核心,以学校研究型课程开发,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自主管理,艺术、体育教育为途径,各成特色,整体联动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Previous research has found university students report higher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ur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to which personality and contextual factors predic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well-being in students over the course of a semester. We also examined whether resilience-building skills, such as positive self-talk,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self-management, included in a first-year psychology subject, might reduce distress and improve well-being. Undergraduate first-year students (n?=?150) completed a battery of questionnaires in week three (Time 1; n?=?150) and week 10 (Time 2; n?=?53) of semester. At both times students reported high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s measured by the K10,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and the Brief Symptom Inventory, and low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s measured by the Warwick Edinburgh Mental Well-Being Scale. Students exposed to resilience-building skills embedded in a subject (n?=?24) were no less distressed at Time 2 than those not enrolled in that subject (n?=?29).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emotional resilience (vs. reactivity) and bounce-back resilience measured at Time 1 were the onl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well-being measured at Time 2. Students with high emotional and bounce-back resilience had low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higher well-being scores. Future research could consider development and trial of a full semester university subject designed to improve students’ resilience knowledge and skills.  相似文献   

14.
最有效的管理,不是强制和引诱,而是通过激发内生服务动机实现的自我管理。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激发内生服务动机实现自我管理具有特殊意义。然而当前往往因道德绑架、参照群体导致的心理落差、认同感不强等原因而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内生动机削弱。明确私德和公德的界限、提供更高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客观评价将有助于社工内生服务动机的激发,为其自我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posttraumatic stress theory has beenextensively developed in the psychological andmedical literature in the last decade,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theo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traumatology literature reveals a focus on thetraumatized victims and, with few exceptions,excludes those who are secondarily traumatizedthrough their counselling work with survivorsof traumatic life events. Claims have recentlybeen made that counsellors working in the fieldof trauma are vulnerable and at risk fordeveloping trauma symptoms similar to thoseexperienced by traumatized clients. The author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on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and addresses the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earch findings tocounsellor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 workingin the field of trauma.  相似文献   

16.
重复刻板行为是ASD两大核心障碍之一,严重影响ASD者多项技能的发展,亟待被干预改善,已有研究证实自我管理策略能有效改善ASD者重复刻板行为.本文对国外近30年有关自我管理策略应用于ASD者重复刻板行为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归纳其在干预环境、实验设计、干预目标、干预手段及干预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为进一...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的发展性心理咨询中,部分大学生来访者有强烈的自我改变愿望,但他们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改变拖延行为,这不但影响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且咨询效果也不太理想。大学生自我改变拖延行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期望值过高、目标设定过高、自我效能低、过度追求完美和自我管理概念缺乏等。因此,对这种行为需要进行干预,干预策略包括建立自我和谐、建立良好的认知、建立合理的目标和评价体系、掌握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掌握环境和信息管理的方法以及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The need fo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peer tutoring process has been recognized by reviewers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addresses itself to this need by discussing the process of peer tutoring from the variou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The main areas covered in the paper are: definitions of the peer tutoring process, the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processes in peer tutoring as a learning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peer tutoring in terms of a cooperative social system and as a group reward structure. Thi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provides both the researcher and practitioner with 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peer tutoring for enhancing specific academic and social goals.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虽然为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契机,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注重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已经成为新世纪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从大学生网络情结的解读、网络心理症侯群的分析及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