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娟  田筱鸿 《文教资料》2012,(29):119-120
近代以来,湖湘文化深刻影响了一批投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湖湘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罗荣桓是实践湖湘文化的精英代表之一,他长期从事思想工作,为我军的思想教育工作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本文从罗荣桓的思想教育理论的湖湘特征和时代价值两个大方面着手,阐述了罗荣桓对湖湘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代以来我国同西方文化的不断冲突与融合,传统的湖湘文化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变迁,历史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戊戌至辛亥时期湖南教育近代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培养了众多的新型人才,从而也为湖南社会向近代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湖湘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德治思想,这些思想在一些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对集中的体现。但湖湘文化中的德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湖湘文化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实现当代转型,这种转型的一个向度就是由传统德活文化向法德并举型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在内外交困的近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中,既表现出"惟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傲慢文化心态,又表现出虚衰受益、博采众长的非凡气度.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搏弈中,经历了一个由疑惧、排斥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融合的漫长过程,最终实现了近代文化的转型,并孕育出了湖南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群体,湖湘文化从此光耀寰宇.  相似文献   

5.
魏源教育思想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源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他响亮地提出要用经世致用思想来促进教育改革,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教育思想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湖湘文化传统,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进一步弘扬了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6.
近代湖南人才继承和发扬了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在近代历史发展的相关时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全国均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体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鲜明特色,为湖湘文化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回顾和研究近代湖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弘扬湖湘文化的爱国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是没有意的。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教育思想总是深受一定的文化影响;在历史演进和嬗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与左宗棠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湖湘文化是左宗棠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底蕴,并促进了其近代转变。  相似文献   

8.
湖湘文化是湖湘地域范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域文化。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近代湖湘文化,蕴育了贺龙独特的个性:经世致用的实干精神,蕴育了贺龙勇于投身无产阶级事业中的献身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造就了贺龙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主新反旧的开拓和创新精神,蕴育了贺龙豪迈、乐观、积极的人格魅力;运筹决胜、足智多谋的军政谋略,造就了贺龙能征善战、驰骋疆场的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9.
郭嵩焘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全面探讨了郭嵩焘对湖湘文化的重要贡献,即:弘扬光大了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特别是突出宣传了从屈原、周敦颐到王船山、曾国藩一脉相承的思想精华;探讨了湖湘文化兴盛于近代的原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勇敢探索,为丰富和发展湖湘文化作出了卓越的新贡献,特别是引进和介绍了西方近代先进的资本主义新文明,对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与政治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它从深层次影响了湖湘教育思想的近代嬗变,孕育了湖南特质的人才教育思想。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人才特质之所以能够传承不绝,主要依靠湖南地区的书院教育。湖湘书院的传统精华:教育宗旨、自由自主精神和独立办学模式,可以为湖南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化提供契机。涤荡于湖湘文化和书院传统下的湖南高等教育,必须在目的、内容、方法、思想等方面形成特点,才能走出一条富有湖湘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徐特立是在三湘大地成长起来的一名革命家与教育家,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与教育思想莫不带有湖湘文化的烙印。徐特立不仅十分推崇和积极践行湖湘文化,而且对湖湘文化的发展与提升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魏源是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思想家,他在倡导经世致用、改革开放的思想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和善思想与理念。魏源指出,"仁善"是人的心性之物,但是需要培育。他从社会层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立平等、破贵贱是"和"的基础;从国家治理层面提出顺道以行、美利利天下的仁善之政,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如何聚天下之善、使天下归仁。魏源的和善思想,既根源于湖湘文化,又对湖湘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戊戌至辛亥期间,湖南社会在思想启蒙、教育、新闻出版诸领域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思想启蒙方面,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宣传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教育方面,教育机构趋向多元化,由单一的书院教育变为各类学堂并存的局面;新闻出版方面,新报刊,新书局甚至新的公共图书馆次第兴办。思想、教育及文化领域的变化标志着湖湘文化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孕育阶段、古代阶段、近现代阶段)的发展过程,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从而才形成了具有独到风格的地域文化。湖湘文化推崇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对湖南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湖湘文化的发展正处在民族与社会双重危机下,而如何构建一个兼容中西的近代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达到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目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5.
湖湘红色文化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增强高职学生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和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从师资培养、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建设、校外红色基地的建立等方面,探析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湖湘文化研究堪称近年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典范.在湖湘文化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研究湖湘哲学与历史的学术著作不断涌现,近代湖湘文学研究则相对薄弱.孙海洋<湖南近代文学史>是湖南近代文学研究开创性的论著,刘再华<近代经学与文学>对湖南文学的论述亦颇多新见.但对于湖南近代诗歌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则当以萧晓阳<湖湘诗派研究>为胜.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是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他对王船山著作等湖湘典籍的修读及其与浏阳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等湖湘学者的交往,使其深受湘学的影响。因此,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他的一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传统和精神,他的精神是湘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湖湘文化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结果。从湖湘文化演变的过程看,它历经了历史上的三次大融合:南宋时期,理学思潮兴盛.湖湘学派崛起.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近代时期,西学东渐.经世之学的链接,古代湖湘文化转变成近代湖湘文化,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湖湘文化的巨大社会效能充分发挥。从这三次文化大融合足以发现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融汇百家,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9.
陈三立受父亲影响,和湖湘士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由于这种交往,陈三立很好地继承了湖湘文化,而且对湖湘文化所涉及的问题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创见,这种思考在他的学术思想、维新思路、诗学理论等方面都有体现。他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出发,主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贯诸子百家。在维新思路上,他强调向西方学习,重视政教风俗的转易。在湖湘文化的发展进程与近代传统思想的变革中,陈三立的思想焕发着夺目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近代湖湘文化要义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湘文化之要义在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勇敢尚武之精神,通论近代湖湘文化,实江湖与庙堂文化之融合,其草根性铸就湖人发奋诉求之心理,自成同以降,湖湘文化以集团驱驰之势书写近代史,湖人引颈经世,略论近代湖湘文化,以期还近代史之本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