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指明了文化建设的目标、方针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建设,其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统文化基本生态观以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方面归纳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渊源,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统文化基本生态观以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础、重要来源以及合理借鉴,以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弃,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和引用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吸收。文化创新视角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指导了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变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崔越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3):109-111
文化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基本文化生态。文化多元化在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和认同危机。面对文化多元化负效应的影响,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同时坚持党领导下的理论创新等。  相似文献   

6.
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型人才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乃至我国不容回避、不容忽视的重大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需要。要把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正式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价值实现的本质要求,是应对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危机的现实需要。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便体现了党重建文化领导权的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特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指导下发展成熟的。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发展中国特色文化,要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建设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指导下获得成功的,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提出传承中国式文化、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大众化,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促进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也遇到了新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有着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优势。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作为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理论课题深受师生欢迎;另一方面加强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深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抵御不良政治文化侵蚀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在我国教书育人工作、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先河。从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基础、实现主体和实施战略分析葛式文化领导权理论,并阐述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文化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发展,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提出了"两种遗产"的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所应接受的文化遗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倡"文化的党性"原则;批判民族主义者的"民族文化",提倡"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立足于苏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具体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及其文化转型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在哲学视域中,文化有三重维度:从广义分析,文化即"人化";从狭义分析,文化即社会意识形式;从生产力分析,即"文化生产力"。中国的现代文化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它是一种科学、理性精神和民主精神引领下,汲取现代工业文化精髓,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的综合文化系统。当代新疆民族文化要向现代文化转型,首先,生产方式的转型是新疆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其次,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是新疆文化转型的关键,最后,文化产业是文化转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楚雄彝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楚雄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带来了彝族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陷入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骨》讲述了华裔一家在美国唐人街生活的故事。家中二女儿安娜的自杀引发了小说的叙事者蕾拉对整个家族历史的回忆,展现了华裔移民在美国生存所面临的双重文化带来的困境与压力。经过痛苦、挣扎、迷茫之后,蕾拉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成功的通过构建文化"第三空间"来确立自己的双重文化身份。本论文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来分析蕾拉通过构建文化"第三空间"来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这一论断深刻把握了文化与价值体系深层结构,凸显了价值体系在文化发展中的核心意义,阐明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支点,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刻把握这一全新判断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是基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提出的重大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事业大发展是国家"十二五"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从理论、历史、现实等诸多角度对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明确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关系、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交流与文化自觉的关系等,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In daily life,everyone ha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medium of language.How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s a question bothering each of us through our lifetime.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situatio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people and foreigners from the perceptive of Levinson’s face theory and Gu Yueguo’s theory about politeness in Chinese culture in order to further find out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重要支流的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抗战文化呈现出多彩的光谱,它既是抗战主题下外来文化与四川本地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中共延安民主文化政策在特定空间的灵活贯彻和实践。其斗争经验和贯彻实施,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建国主张,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体系,团结了敌后广大的知识分子,成为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后期知识分子奔赴华北、共商建国大计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9.
建党前后陈独秀关于文化的论述,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重大创新发展,研究意义重大。近三十年来对建党前后陈独秀文化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陈独秀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陈独秀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陈独秀文化思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