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上学期因为张老师休产假,我兼了四个班的数学教学。因为没有时间辅导学生,便想了一个偷懒的办法:从每个班里挑出两位数学学得好的同学,让他们做小老师,如果其他人的数学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先问小老师,小老师解决不了的,集体讨论,最后还是解决不了的再问我。本  相似文献   

2.
蔡金香 《辅导员》2012,(18):23-24
从事特殊教育几年来,我一直有个感触:很多聋生总是徘徊在成功解决问题的门外,似乎数学成了很多聋生想爱却爱不下去的学科,因为他们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培养聋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的根本,是让他们愿意学数学甚至热衷学数学的必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问题,老师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不会,因为学生不是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被动的接收。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解决数学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经常听老师们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下课时精神抖擞,活蹦乱跳。可我们的老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这与我们老师设计的教法,学法有很大的关系。陶行知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正在逐步实现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做,尽量选择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是数学发展的丰富源泉。数学脱离了现实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平均数”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王俊 《河北教育》2009,(9):12-13
老师们,想让自己的数学课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吗?想增加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指数吗?想,当然想!对,我也和大家一样,平时没事干的时候,我就净琢磨着怎样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好点子,真可谓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瞧,为了增添数学学习的情趣,我把“魔术”的手段也借用过来了。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前我想表扬一下小龙同学,因为他近来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成绩进步明显。“老师今天想表扬一个同学……”我话音未落,小浩急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你想表扬的是小军。”“为什么?”“因为他开学以来不仅数学成绩提高了,而且在语文方面也进步了。”“不对,不对。”小文急得站起来,“老师你想表扬的是小威,因为他昨天的作业做得特别漂亮,是开学以来最漂亮的一次”……多么可爱的学生!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缕敬意。我为这些取得进步的学生感到高兴,更为发现他们进步的学生所感动。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小军数学、语文成绩都提高了;小威昨天的…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递减,后进生增多,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这是一个令许多老师感到头痛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直接影响数学成绩的整体提高。因此,转化后进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要想完  相似文献   

7.
陆月明 《中学文科》2009,(17):15-16
在我所任教的这所中学里,文科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很抽象、难理解,看课本好像懂,但做练习却常找不到思路,或会做但很难把一道题完整地解出,在数学学习上越来越被动,以至于陷入绝望的境地.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是我所考虑的问题,同一道题,从老师角度是如何想的,而学生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中有哪些偏差,老师如何利用教学帮助学生矫正错误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碰到过几次这样的学生问题:“门高2厘米”、“妈妈的体重是50克”、“小红每分钟走l米”、“大卡车载重15千克”……如此荒诞的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问问其他老师,又都有这样的经历,唉!我们的学生怎么这样?上感慨之余,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一点“数”都没有。  相似文献   

9.
瓦伦达心态     
《广东第二课堂》2011,(6):49-50
我每次小考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也很想参加区里面举行的数学竞赛,老师鼓励我如果期末考我的数学成绩在95分以上,就给我一个参赛名额。可是期末大考,我考砸了。可能是太害怕失去这次机会,考试的时候我总有种紧张感,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都不是很理想,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只有想办法去引导学生,吸引学生,学生才会留念课堂,留念老师,怀念学校,感恩学校,最后留在学校,不会因为数学课堂而流失。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说:"哎,我怎么这么笨呢,怎么就不能多想几种方法,让你们能够理解呢!"也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啊,天哪,这道题我讲了不下于三遍了,怎么还是错那么多呀!"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数学教育,怎样才能最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果?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做哪些变革和调整?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打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课堂,只有真正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活泼可爱的未成年儿童,在教学中光靠老师一方面努力是不行的,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愿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周五早晨刚到校,数学种老师便气冲冲地迎了上来,说:"徐老师,以后你有事外出时不要让学生给我安排工作,好多事我会想到做的。"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笑着询问原因。她拉着脸,气呼呼地说:"昨天我刚布置完作业,小成便站起来说‘数学老师送路  相似文献   

14.
曲淑华 《山东教育》2000,(13):38-38
有一首儿歌这样写着:“妈妈放开手,娃娃自己走……”今天我要说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放开手,给学生活动的自由,让每个小脑筋开动起来,自己掌握知识。老师都知道学生自主的学习是最可贵的,可又总是不放心,怕学生走弯路,怕学生掉队,于是每种知识、每种解题方法都苦口婆心地说几遍。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这样他们将永远不会自己走。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多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自己想,自己做。一、引入生活的活水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我…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课程因为比较复杂的公式和知识点,让很多学生苦不堪言。在我看来,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初中数学知识,老师就需要为学生找到属于和适合自己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将初中数学学习变得高效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的初中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一我班有一名学生耿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知是谁,给了他个美名“爆竹。”名字不雅,倒也名副其实。耿浩因为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看到, 正当老师想没收他的书时,他猛地把书撕成了两半;因为向班长要数学作业抄,班长坚持不给,他对班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因为上课迟到, 挨了批评,他竟用石子砸坏了教室的窗户。细心观察耿浩在学校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7.
田心 《湖南教育》2010,(4):24-24
因工作平台在编辑部,又常常给老师们做些讲座,写点小文章(不是论文,白纸黑字为证)、小书,老师们就称我是数学教育专家.开始时我不在意,以为大家开玩笑,后来叫的人多了,我就想自己真的是专家吗?不想不知道,一想就不得了:叫我是专家,那些科学家们也是“家”呀,我与他们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以我的水平作分子,他们的水平作分母的话。分数值是趋向于零的!因此,我就向老师们宣布:请不要称我为专家!因为我是名不副实的!  相似文献   

18.
林花 《江西教育》2003,(18):23-23
从上学期开始,我让学生尝试撰写数学周记。当时的初衷是想让学生增强对数学的直接、感性、真实的认识和体验。一个学期试验下来,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了,思维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数学周记,他让学生从数学学习的“小课堂”走向了社会的“大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与延伸。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周记将生活与数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让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使得学生乐于接触数学信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着写数学周记,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学习、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或用…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教师们尝试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初见成效,受此启发我班有了“我和数学”。“我和数学”是学生自己精心制作的小本子,主要记录他们和数学之间的故事。一、记录数学的感受老师的苦口婆心,不及学生自身的一次深刻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最大胜利就是他能战胜自己,一个人从童年起就要学会支配自己、命令自己、管束自己、逼迫自己做应当做的事。在学习中,我指导学生写出学数学的真切感受,如《数学,我喜欢(恨)你》、《数学,我要打败你》、《这次考试》、《记今天早上的口算》、《我进(退)步了》……学数学的日子,大部分学生能坚持写自己…  相似文献   

20.
又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按照惯例,我出一些探索性的题目,大家进行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今天的这节课好像有点不寻常,我刚走进教室,数学班长就被大家推向了讲台,红着脸说:“魏老师,这节课我们读书,可以吗?”下面的学生附和着。我想数学课读什么书呀,我本想用老师的威严制止这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